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5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青春之歌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5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由“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

2、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调、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调”在诗文评论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

3、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

4、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

5、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B“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由“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C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

6、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 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B“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

7、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C“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D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诗歌的精神境

8、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调、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C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是崇古还是创新、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是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

9、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答案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周简叔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穿过大半个昆明赶来听他的课,教室里里外外总是挤满了人。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

10、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

11、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举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

12、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

13、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4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闻

14、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B闻一多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他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中国第一人。C闻一多既是诗人,又是美术家,他不仅善于鉴赏中外各种风格的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D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B项,原文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答案B5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

15、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答:_解析这句话是对闻一多的学术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的高度概括。答题时从诗歌创作、讲授和爱国热情两方面分析。答案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意思对即可)6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6分)答:_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需根据人物身份、兴趣爱好、言行举止等判断。本文依次写了作为教师的闻一多,作为诗人、画家的闻一多,作为民主斗士的闻一多,抓概括性词语和议论性语句,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其性格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