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78 页2023/4 (下)总第409期“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策略研究文/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赵浩杰吕刚顾丽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政策呼吁及引导“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反映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新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迎来了更多机遇。人才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基
2、础,这更好地激发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策动力,“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动力的关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对“双师型”教师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强调了“提升教师双师素养。”国家从政策方面聚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已成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方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
3、点,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的双重属性,教师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密切关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既通晓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像工匠师傅一样的行业专业精神,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本质要求。以“工匠精神”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形成“双师型”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一、“双师型”教师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一)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资源
4、。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尚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因其教育属性,有助于促进应用人才向行业工匠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融工匠精神于教师角色”,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主观和客观需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对“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出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与职业观念、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注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
5、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因此,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二)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弘扬“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着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紧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将“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中坚力量,旨在完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工匠精神”和“双师型”教师在本质上一脉相承,都要求以实践为本、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推陈出新,工匠与“双师型”在自身定位传授知识方面、目标追求精湛技艺及技能提
6、升等方面都有契合。“师德高尚、技艺精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一)认定标准尚未统一。现阶段,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长期以来,认定及实施办法主要遵循两种方式:一是主管部门基于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开展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摘要】通过梳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新的时代发展,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完善认定标准、构建培养体系、打造结构化团队等策
7、略,以期优化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双师型;培育策略第 79 页2023/4 (下)总第409期二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发展需要自行制订并实施。各省、高职院校基于国家政策为导向,各有侧重并结合自身情况开启“双师型”认定工作。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与程序来看,部分学校制订了明确的相关标准,但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规范标准。(二)师资结构需要优化。一是师资来源单一。高职院校人才招聘对象大多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缺乏职业院校或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背景,其理论素养水平较高,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转换的实践能力不足。二是结构待优化。职教师资12条中
8、具体目标:到2022年底,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当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最为缺乏的人才,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三)培养力度延续性不够。“师资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一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培训主体以高校为主,职前培训内容相对单一,通常是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较少,深入行业、企业、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二是培训途径较少,培训项目通常只能参加国培、省培,行业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数量较少。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师对深入企业培训兴趣不高,企业挂职锻炼培训质量很难保障,对进入企业实践培训流于形式。(四
9、)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绝大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前沿的学科水准,但缺乏实践性知识和专业教学实践的磨炼,因此,授课内容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存在一定难度。其次,教师专业门类多,分类较细,到企业考察观摩较多,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较少,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三、高职院校培育“双师型”教师的对策(一)完善“双师型”资格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段性过程,完善“双师型”资格认定标准能保障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目前,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均未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结合
10、实际情况探索制订具有特色的“双师型”认定制度,积极出台认定管理办法。高职院校根据发展特点,要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认定过程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相匹配,建议制订周期性的“双师”认定制度,制订“双师”教师资格认定要求。还可把理想信念、师德师风、现代“工匠精神”等纳入认定标准,设置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程序、途径与方法,设置专门的资格认定。校委会对认定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重视引入职教领域专家、行业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和监督,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实践过程,提高规范性和权威性,使得更多的教师在周期内激发专业化成长,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动态管理,做好“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工作。(二)构建
11、“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为培养满足要求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提高双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合在教师发展规划中,为师资培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分层分类素能提升,强化“双师型”教师阶梯式培养。科学规范培养规划,依据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技能教师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要求,制订符合“双师”特点的教师发展培养计划,系统筹划,完善分层、分类培养路径,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二是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综合考虑院校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合适合理的培训环境
12、,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培训、研修、实践,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为重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严格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推动教师自我评价、自我提升,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四是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模式,依托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深化企业人才双向交流协作。聘用企业专家授课指导,选派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到企业真实环境中实践,增强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可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双师”。(三)打造“双师型”结构化团队。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新时代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双师型”教师
13、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促使“双师”素质持续提升,“双师”结构逐步优化。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和保障,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引进相关专业领域人才、能工巧匠等,有效扩宽“双师型”教师来源路径,扩充教师队伍,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化提升培育教师的范围和质量,将有利于提升职教教育教师业务队伍素质。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提质增量强师工程。着力优化教师发展生态系统,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胜任力,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提升教师专注和创新的工匠品质,培养教师铸魂育人的“工匠精神”,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探索如何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打造以
14、“工匠名师”“技能大师”为引领,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跨界融合、合力组建“双元或多元结构”的教师团队。同时,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展深层次的教学研创,促其教学业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发扬“工匠精神”。再者,注重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养成。将信息化教学能力融入教师能力发展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活动,如案例观摩、主题培训、教研一体化、专家研讨等,深化信息技术与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80 页2023/4 (下)总第409期教育教学的融合,将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融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师资信息素养及教学能
15、力。(四)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践平台,需要资源丰富、设备设施齐全的实习基地。通过遴选一批有实力、意愿强、条件好的深度合作企业,基于实际的工作流程,真实地通过环境开展培训,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采取“学校+企业”模式,共建“双师型”培养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基地建设和教师培养过程中,教师与行业紧密联系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企业深度参与师资建设,结合教师实际情况,研定实践计划、实践内容等,教师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感知“工匠精神”,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双向流动、双向培养,形成良性反馈。四、结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完善,国家对技能型
16、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工匠精神”背景下,围绕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明晰新时代对职教师资培养变革的诉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对促进提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金课题:1.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D52;2.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残疾人高职艺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研究”,课题编号:2022CYB304】【参考文献】1杨成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专业发展与培养路径探究J.教师教育学报,2021(3):40-47.2董显辉.“工匠精神”视野下的工匠之师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8(2):86-90.3张洪华.国家工匠之师的善性伦理及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22):52-57.4杜晓光.“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0(22):109.5李鑫.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D.湖北大学,20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