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通史(插图版)吕思勉著内容提要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于1 9 3 9 年创作了这本书。出版后,即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很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首选的历史入门书,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本书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替变化,脉络清晰,简明扼要,行文浅显,逻辑性强,不仅可以满足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兴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读者对社会变迁的宏观把握。本着保留书籍原貌的宗旨,本书仅订正若干刊误,对当时的概念、称谓、术语等表述均予以保留。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通史:插图版 吕思勉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0 1 9.7I S B
2、N 9 7 8-7-5 1 8 0-5 9 1 4-0.中 .吕 .中国历史通俗读物.K 2 0 9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 数据核字(2 0 1 9)第0 2 0 4 8 0 号策划编辑:郝珊珊 责任印制:储志伟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 4 0 7 号楼邮政编码:1 0 0 1 2 4销售电话:0 1 0 6 7 0 0 4 4 2 2 传真:0 1 0 8 7 1 5 5 8 0 1h t t p:/w w w.c-t e x t i l e p.c o mE-m a i l:f a x i n g c-t
3、e x t i l e p.c o m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官方微博h t t p:/w e i b o.c o m/2 1 1 9 8 8 7 7 7 1北京睿特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 0 1 9 年7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开本:7 1 0 1 0 0 0 1/1 6 印张:1 3.5 彩插:6字数:1 5 0 千字定价:4 5.0 0 元伏羲女娲图兰亭序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元世祖像万国来朝图(局部)目录001绪 论.0 0 1第一章中国民族的由来.0 0 7第二章中国史的年代.0 1 2第三章古代的开化.0 1 5第四章夏殷西周的事迹.0 2 3第五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
4、一.0 3 0第六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0 3 7第七章古代社会的综述.0 4 2第八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 4 7第九章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0 5 2第十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0 5 9第十一章前汉的衰亡.0 6 5第十二章新室的兴亡.0 6 9第十三章后汉的盛衰.0 7 4第十四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0 8 1第十五章晋初的形势.0 8 6第十六章五胡之乱(上).0 9 1目 录002第十七章五胡之乱(下).0 9 5第十八章南北朝的始末.1 0 0第十九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1 0 7第二十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 1 0第二十一章唐朝的中衰.1 1 5第二十二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5、1 2 0第二十三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1 2 6第二十四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1 3 3第二十五章北宋的积弱.1 3 8第二十六章南宋恢复的无成.1 4 5第二十七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1 5 2第二十八章汉族的光复事业.1 5 7第二十九章明朝的盛衰.1 6 2第三十章明清的兴亡.1 6 7第三十一章清代的盛衰.1 7 4第三十二章中西初期的交涉.1 8 0第三十三章汉族的光复运动.1 8 7第三十四章清朝的衰乱.1 9 3第三十五章清朝的覆亡.1 9 8第三十六章革命途中的中国.2 0 5绪论001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
6、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
7、,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绪 论002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做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已
8、往的事情多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已往的事情,通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已往的事,通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已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然而这又难了。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以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
9、:(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往昔的历史,是否能肩起这种任务呢?观于借鉴于历史以应付事实导致失败者之多,无疑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安在?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翻开二十五史来一看,从前都说二十四史,这是清朝时候,功令上所定为正史的。民国时代,柯劭忞所著的新元史业经奉徐世昌总统令,加入正史之中,所以现在该称二十五史了。所记的,全是些战争攻伐,在庙堂上的人所发的政令,以及这些人的传记世系。昔人称左氏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
10、社会的所以然么?从前的历史,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呢?这是由于历史是文明时代之物,而在文明时代,国家业已出见,并成为活动的中心,常绪论003人只从表面上看,就认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会现象中最重要的一项了。其实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会,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
11、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由:(一)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行进。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
12、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它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需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自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
13、化,将返于生物004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化的色彩。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原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全世界的文化,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个问题,还非今日所能解决。研究历史的人,即暂把这问题置诸不论不议之列亦得。因为目前分明放着多种不同的文化,有待于我们的各别研究。话虽如此说,研究一种文化的人,专埋头于这一种文化,而于其余的文化,
14、概无所见,也是不对的。因为:(一)各别的文化,其中仍有共同的原理存在;(二)而世界上各种文化,交流互织,彼此互有关系,也确是事实。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这是毫无疑义的。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智)与相爱之情(仁),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其中固有自以为善而实不然的,强力推行,反致引起纠纷,甚或酿成大祸,宗教之传布,即其一例。但此自误于愚昧,不害其本意之善。而其劣的,亦恒欣然接受。其
15、深闭固拒的,皆别有原因,当视为例外。这是世界上的文化所以交流互织的原因。而人类的本性,原是相同的。所以在相类的环境中,能有相类的文化。即使环境不同,亦只能改变其形式,而不能改变其原理。正因原理之同,形式不能不异,即因形式之异,可见原理之同,昔人夏葛冬裘之喻最妙。此又不同的文化,所以有共同原理的原因。以理言之如此。以事实言,则自塞趋通,殆为进化无疑的轨辙。试观我国,自古代林立的部族,进而为较大的国家;再进而为更大的国家;再进而臻于统一;更进而与域绪论005外交通,开疆拓土,同化异民族;无非受这原理的支配。转观外国的历史,亦系如此。今者世界大通,前此各别的文化,当合流而生一新文化,更是毫无疑义的了
16、。然则一提起文化,就该是世界的文化,而世界各国的历史,亦将可融合为一。为什么又有所谓国别史,以研究各别的文化呢?这是因为研究的方法,要合之而见其大,必先分之而致其精。况且研究的人,各有其立场。居中国而言中国,欲策将来的进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来的文化而论,亦必有其预备条件。不先明白自己的情形,是无从定其迎距的方针的。所以我们在今日,欲了解中国史,固非兼通外国史不行,而中国史亦自有其特殊研究的必要。人类已往的社会,似乎是一动一静的。我们试看,任何一个社会,在已往,大都有个突飞猛进的时期。隔着一个时期,就停滞不进了。再阅若干时,又可以突飞猛进起来。已而复归于停滞。如此更互不已。这是什么理由?解释的人,说节奏是人生的定律。个人如此,社会亦然。只能在遇见困难时,奋起而图功,到认为满足时,就要停滞下来了。社会在这时期就会本身无所发明;对于外来的,亦非消极地不肯接受,即积极地加以抗拒。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不论自然的和人为的,都系如此。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虽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