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601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74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杨晓明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 杨晓明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 ISBN 978-7-308-08717-9.农.杨.农业资源 资源经济学研究 中国.F323.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1)第 092287 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杨晓明 著责任编辑 周卫群封面设计 刘依群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 148 号 邮政编码 310007)(网址:http:)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印 刷 浙江云广印业有限公司开 本 710mm 1000mm 116印 张

2、 11字 数 197 千版 印 次 2011 年 4 月第 1 版 2011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308-08717-9定 价 26.00 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0571)88925591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农业生产主要经历了古代原始农业、近代传统农业以及二战后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杂交优势理论的应用,二是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发明和生产,三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具的广泛应用。这三大类技术的交织和综合,为农业生产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使农作物和畜禽产品大幅度增长。现代农业阶段可分为

3、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石油农业”时期和 70 年代开始的生态农业时期,即农业循环经济的萌芽阶段。“石油农业”的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机械能和化学能,以能量的高投入谋求农业的高产出。“石油农业”曾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病虫害损失减少。但此后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能源紧张加剧、自然生态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等。实践证明,传统农业与“石油农业”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

4、着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主要问题的困扰。一方面,享受现代工业的成果,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多,使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及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处理不当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家庭新型燃具的使用,影响了秸秆的充分利用。过去的生产方式已演变为资源 产品 废物的直线生产方式。面对这些问题,也有不少地方在努力开发利用农产品可食用00l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

5、究部分以外的资源,积极探索循环利用的新途径,但并未上升到建设循环农业的理念。我们认为,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既要不断改善农业环境,又要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环境,大力繁荣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这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共进,坚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用什么模式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中国除了各地差异巨大外,还面临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背景。一方面我们缺乏发达国家发展所具备的殖民地和全球生态资源背景,也缺乏发达国家现实的资本、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没有可供转嫁污染产业的更大的空间和回避社会问题的余地。结合

6、中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发展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只能走内生模式,从各地具体情况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不同循环经济模式,如北方“旱作农业和塑料大棚 养猪 厕所 沼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南方以养殖业为龙头的“猪 沼 果”生态农业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从路线图看,中国应从大力发展“家庭绿岛”式的微循环,企业为主体的小循环模式着手,逐步发展并扩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最终,把农业与其他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全社会的大循环。本文共分为 10 章。第 1 章是绪论。阐述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第 2

7、 章是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研究。一是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二是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第 3 章是农业循环经济历史溯源及发展脉络研究。主要分析了三个内容:古代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产生、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第 4 章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总结与借鉴。首先,对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主要对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其次,对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包括多国内现有的四位一体型发展模式、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农副产品再利用发展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结合以上两方

8、面的分析,归纳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第 5 章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二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分析;三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障碍的原因分析。第 6 章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首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进行了研究,其次,结合国内外实践,针对我国国情设计出相应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 7章案例研究 江西赣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根据赣南的实际情况,合前 言 00l3 理设计该区域的不同类型的小循环模式。第 8 章是案例研究 浙江宁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研。通过对该区域的调研,从循环经济理论角度出发,

9、提炼出该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并进行效应分析。通过实践检验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第 9 章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制度设计研究。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经营机制、融资机制、技术机制、规划机制、评价机制等;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外部促进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农业中介机制、外部激励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制度设计。第 10 章是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得出本研究的总体结论,并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导 言0011.1 问题的提出 0011.2 农业

10、循环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0051.2.1 国外研究状况 0051.2.2 国内研究状况 0111.2.3 简要的评论 015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0182.1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0182.1.1 循环经济理论 018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0222.1.3 农业生态学理论 0232.1.4 生态经济学理论 0242.1.5 系统论理论 0242.1.6 资源经济学原理 0252.1.7 三种生产理论 026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 0262.2.1 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 0262.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0302.2.3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原则 0312.2.4 农业

11、循环经济模式的层次结构 0332.2.5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征 0342.2.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支撑技术 0352.2.7 循环型农业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 03700l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0403.1 农业在人类经济中的重大发展变革史 0403.2 古代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产生 0433.2.1 古代农业经济思想概述 0433.2.2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0443.2.3 中国传统农业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0453.3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脉络 0483.3.1 国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脉络 0483.3.2

12、国内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脉络 0513.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趋势分析 05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0554.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0554.1.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0554.1.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0624.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总结 0644.2.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0654.2.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0664.3 国内外经验对未来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067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现状0705.1 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0705.1.1 中国发

13、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0705.1.2 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0745.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0775.2.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0775.2.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0795.2.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0815.2.4 中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 0835.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分析 0845.3.1 思想障碍 0845.3.2 效率障碍 084目 录 00l3 5.3.3 技术障碍 0855.3.4 资金障碍 0855.3.5 体制障碍 0865.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障碍的原因分析 0875.4.1 利益驱动机制

14、的缺乏 0875.4.2 有效激励和政府导向不够 0885.4.3 公众环境意识落后 0895.4.4 法律体系不健全 0905.4.5 信息不对称 0905.4.6 制度框架不完善 09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0936.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0936.1.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 0936.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0936.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原则与步骤 0946.2.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0946.2.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一般步骤 0956.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0996

15、.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1016.4.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架构 1016.4.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思 1046.4.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设计 1076.4.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推进模式 112案例研究 江西赣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1157.1 江西赣州的基本概况 1157.2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1167.2.1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1167.2.2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分析 1177.2.3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1187.3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1197.3.1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

16、发展的目标、任务 11900l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7.3.2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的原则 1207.3.3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121案例研究 浙江宁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模式的调研1258.1 宁海农业基本概况 1258.2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268.2.1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的现状 1268.2.2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三级循环模式1278.3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三级循环模式的效应分析 130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体系:运行机制及制度设计1329.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体系 1329.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构建 1329.2.1 技术支持机制 1339.2.2 经营组织机制 1359.2.3 融资机制 1369.2.4 社会参与机制 1369.2.5 政府引导和激励机制 1379.2.6 监督管理机制 1389.2.7 法律保障机制 1399.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设计 1409.3.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政策调控制度设计 1409.3.2 农业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