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7 卷 第 1 期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Vol.37 No.1 2023 年 02 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eb.2023 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保障房住区为例 吴 凡1,罗玮佳1,张 轶2,闫 辉1,曾颖妍1,刘 悦1(1.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E-mail:;2.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641)摘 要:为解决“民有所居”的问题,我国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关注此类住房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广州市 4 个保障房住区近 800 户居民为研究对
2、象进行入户调研,建立包含客观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评价两大维度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居民对住区人居环境感到比较满意,但精神层面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发现,住房环境评价受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入住时长、建造年代影响;住区环境评价受区位、建造年代影响;社会关系评价受建造年代、入住时长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保障房建设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关键词: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居民满意度;客观建成环境;多元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23)01-066-0
3、6 DOI:10.13991/ki.jem.2023.01.012 Assess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Human Settlements of Welfare Housing: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WU Fan1,LUO Weijia1,ZHANG Yi2,YAN Hui1,ZENG Yingyan1,LIU Yue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E-mai
4、l:;2.Guangzhou Municipal Housing Security Office,Guangzhou 510641,China)Abstract:To meet the housing demands of the general public,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large construction of welfare housing,and paid attentions to the human settlements of such housing a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people-ori
5、ented approach.Thus,a household investigation on four welfare housing communities was conducted in Guangzhou,covering nearly 800 households.Specifically,an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from two basic dimensions,including the objective built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s subjective evaluation to asse
6、ss the human settlements,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ents of the housing uni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human settlements,but there is still room to improve the spiritual quality of life.Furthermore,it is found that the hou
7、sing environment is influenced by the per capita housing area,per capita monthly household income,length of stay,and construction age;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is influenced by the 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age;the social relationship is influenced by construction age and length of
8、stay.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nd policies of welfare housing.Keywords:welfare housing;human settlements evaluation;residents satisfaction;objective built environment;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生产的扩大,使城市面临着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绿化减少
9、、住房拥挤等资源与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居环境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居环境关注于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其 收稿日期:2022-08-09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2021ZZZLFZB120715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GZGJ41)第 1 期 吴 凡,等: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保障房住区为例 067 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设计、规划的问题,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社会如何和谐共存的问题。自 2006 年起,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我国加快保障房建设步伐。作为一种由政府主
10、导的特殊住房类型,其自上而下的决策常常使得住户感受被忽略,配套设施供给不足、公共交通可达性低等问题逐渐浮现1。因此,对保障性住房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研究,能够为下一阶段保障房的建设与现有保障房的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由于西方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开始得较早,发展较完善,正朝着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生态地理学领域针对城市或乡村人居环境的评价、营造设计2、转型过程3等进行研究。社会科学、文化学等领域则关注人居环境理论与本领域研究的交叉,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关系、人居环境理论下乡村的历史风貌保护等4。目前,国内外对人居环境进行评价采用的框架主要考虑以下维度:Shekhar 等5从居民角度提出参与
11、感、获取、认同和安全 4 个维度。吴良镛6提出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 5 个维度。曾卫等7从物质、非物质及人类主体三方面构建“健康人居环境”研究框架。孙慧波等8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具体要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社交关系等。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方面,国内外学者均强调,保障房人居环境对于居民身心健康、维持社会稳定等有重要意义9,10。Ibem 等11构造了包括住房室内、周边配套、周边环境、管理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尼日利亚的保障房为例进行评估。Hayward 等12在美国巴尔的摩保障房居民的团体研究发现,各方之间的信任、居民隔离感与居
12、民自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朱小雷13以广州市保障房室内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对居室使用阶段的环境质量做出评估。刘玉亭等14,路昀等15着重评估居民对保障房住区外部配套与公共空间的满意度。除对保障房室内外硬件设施的评价外,物业服务与管理被俞佳颖等16纳入研究范围,刘贵文等17及张恒等18将邻里关系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由此可见,在研究保障房人居环境时,外部配套设施、服务与内部住房设计、居民的主观感受等都应被纳入考虑。综上,目前国内外对于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的研究从单一的仅考虑物理环境到逐渐加入居民自身的社会关系与心理感受,研究有所增加。然而,大多数保障性住房研究或仅考虑了建成环境,或仅从住户
13、满意度出发进行主观评价,较少将两者结合。基于此,本文以广州市 4 个典型保障性住房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 552 名住户的主观评价及客观建成环境情况,结合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构建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人居环境评价的因素。旨在从人与环境关系角度出发为保障房建设与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1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1.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对 4 个保障住区 760户居民进行拉网入户式调研,使用主成分分析对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精炼,形成最终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再
14、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的因素进行辨析。1.2 研究区域与数据 考虑到住房区位对人居环境的重要影响,本文选择了四处位于老城区、新城区及郊区 3 种不同区位的案例住区。P 花园靠近广州市原市中心越秀区环市东路,属于老城区,周边用地功能相对完善,已经累积相当数量的居民,从而拥有较为丰厚的社会资本,但年代相对久远,环境较差;X 轩和 H 轩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靠近现广州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是新城区的代表,位于此区位的保障房周边用地功能高度混合,配套设施较新,环境较为良好;T 花园位于黄埔区,位置较偏,因此周边用地功能较为单一,居民较难便捷地使用配套设施,交通不便。四处住区具备一定的共
15、性与差异性,共性方面,4 个案例住区均属于较为成熟的保障房住区,户数规模较为接近,有较高入住率,居住于此的居民已与邻居、周边配套等建立联系,符合住区的概念。差异性方面,4 个住区的区位、建造类型与建造年代不同,T 花园与 P 花园均属于商品房开发商配套建造,海珠区的两个住区则为独立建造,P 花园建造年代为 1999 年,其他 3 个住区均为 2010 年后建造,由此带来的城市资源也有所不同,居民感受也各不相同。本文的主观指标数据来自于2019 年对4 个案例住区住户的拉网式入户调查。问卷调查覆盖的保障房户数共 760 户,共 552 户配合调查并填写问卷,最终有效问卷 490 份,问卷有效率达
16、 88.77%。客观指标评价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网站与百度地图。068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 37 卷 2 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拟从客观建成环境评价和居民评价两方面构建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1)客观建成环境。指有形的物理环境,是住区居民能够使用与接触的设施总和。以住区客观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19多注重住区周边配套条件等客观数据的整理。结合已有研究,拟从居住环境、公共交通、公共配套、区位 4 个层面对客观建成环境进行评价。(2)居民满意度。主要基于居民居住过程中使用各项设施和服务的主观感受,是保障房人居环境情况的直接反映。除了最为直接的住房与住区环境,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感知,是影响居住感受的最重要因素20,因此,综合考虑已有文献,构建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住房环境、住区环境、社会关系 3 个层面。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 SPSS21.0 和 AMOS24.0 软件对实际调研收集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删去冗余的指标,将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归纳为住房环境、住区环境、社会关系 3 个层面共 14 个指标。其中住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