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2期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现状与实践困境研究肖志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0151,湖南长沙)摘 要:在楚怡湖南职教品牌的视域下,围绕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研究,分析阐述了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剖析了楚怡精神视域下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现状与实践困境,为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提供参考。关键词: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楚怡已然成为湖南职教的品牌,楚怡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无数的湖南职教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
2、重要抓手,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强有力举措。在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如何将两者“同轴互融”,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提升,是当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1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1.1楚怡精神的内涵1.1.1楚怡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一百多年前,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华民族积弱积贫,逐渐成为列强眼中想瓜分的“蛋糕”,黄花岗起义、中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等反封建、爱国热潮纷纷涌现。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历史背景下,1909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先生在湖南创办了楚怡初等工业学堂,“爱国、求知、创业、兴工”成为学校的办学信念,这八个字
3、同时也成为了楚怡职业精神的传承,爱国是楚怡精神的核心内涵1。1.1.2楚怡精神的宗旨是求知楚怡初等工业学堂从创办伊始,始终坚持“为干而学、从干中学”的办学宗旨。学生求知求的不仅仅是书本里面的知识,更多的是社会实践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学堂优先聘用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要求教师将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号召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矿山、走向社会,甚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毕业的核心指标,如果只懂理论知识不会实践操作,是不能顺利毕业的。求真务实、实践出真知是楚怡精神的宗旨2。1.1.3楚怡精神的源泉是创业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创办时期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创业之路可谓筚路蓝缕。初期经过办学规模不断扩
4、大,逐渐形成了矿冶科、机械科和土木科为重点学科的办学方向,然而在“文夕大火”中,学堂付之一炬。学堂被迫西迁,面临着经费短缺、人才流失等客观现实,甚至几度和其他私立职业学校一样要被迫停止办学。然而,学堂师生没有放弃,学堂办学得以继续。顽强的创业使得楚怡精神得以薪火相传,创业是楚怡精神的源泉3。1.1.4楚怡精神的使命是兴工楚怡初等工业学堂自诞生之日就与近代工业发展紧密相关。学堂创办之初,国家还处于农耕为主的时期,国贫民穷,工业亟待振兴。学堂初期开办矿冶专业,为当时国家矿冶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后来魏林乐为改变国家棉纱行业、公路行业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学堂开设了机械科、土木科,为国家工业的振兴培养
5、了大批人才,兴工是楚怡精神的使命4。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模式研究”XJK22BZY049)。作者简介:肖志芳(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政教学探索J.南方农机,2022,53(5):147-1494瞿振元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2-16,23.5耿俊浩,田锡天,马炳和工业界视角下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36-141.6杨大春,戴子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指导书M 西安
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7李然,邱新桥,赵国华,等.应用型高校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8(10):171-172.8关红艳,任牟华,李雪.“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机电教育创新,2020(17):143-145.9赵仁德,王艳松,张加胜,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考核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S1):59-60,65.10张春慧,宗哲英,王利娟,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建设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2-184,192.职业教育与培训1051.2劳动教育的内涵1.2.1劳动教育的目标从宏
7、观上来说,劳动教育以育人为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上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本领和培育学生的劳动品质,其中劳动品质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等。1.2.2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日常生活性劳动、教学生产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其中日常生活性劳动以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整理书籍等校内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教学生产性劳动以课堂生产性实践教学为主,而社会服务性劳动则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1.2.3劳动教育的方式在高职人才培养环节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方式一般以“做”为主,具体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开设劳动必修课程,以劳动周为主要形式;二是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以开展以
8、“做”为主的教学项目为主要形式;三是在课外校外开展劳动实践,以义务劳动、技术服务为主要形式5。1.3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1.3.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宏观上来讲也是育人,是新时期国家因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渴望而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同样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其中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和思维、创业精神等。1.3.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有很多,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根据创新创业性质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其中创新创业教学以课堂学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创新创业竞赛以参加挑战杯、互联网+、黄
9、炎培等创新创业类的竞赛为主,而创新创业实践则以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为主。1.3.3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环节中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一般也是以“做”为主,具体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的必修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导论等;二是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专业导向的选修课程;三是在课外校外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6。2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融合育人的可行性从楚怡精神、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不难看出,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一是育人目标的一致,都是立德树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
10、育之间是能互通互融的,在制度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场地的规划、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都是互相融合的。因此,围绕育人这个“轴心”,实现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的“互融”,是切实可行的7。2.2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场地的规划、教学活动的组织等都是关键要素。具体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需要相济相生;二是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协调融合;三是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需要共享融合;四是有利于教学场地的规划,劳动教育和
11、创新创业教育场地的规划需要统筹融合;五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贯通融合8。3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现状与实践困境课题组就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0份,涉及到的高职院校省内有10所,省外有5所,问卷内容涉及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观念意识、体系机制、师资力量、场地建设、教学组织等多个方面。从回收的问卷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育人工作,但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有待改善的地方,具体如下。3.1意识不强:师生理解认识不深刻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
12、合育人方面,师生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对融合育人的重视程度不高。有58%的教师对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机理表示不清楚,两者的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之间的关联表示不熟悉。第二,学生对融合育人的感知程度不深。100%的学生都表示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能力的迁移方面稍显欠缺,在劳动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在创新创业课程掌握的能力不能相互迁移,对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感知不深。3.2体系不全: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融合育人的体系和机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保障。从调研的情况看,高职院校融合育人的体系和机制建设情况不是很理想
13、,主要表现在:第一,机构设置不健全。15所高职院校中,有11所学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部门、创新创职业教育与培训1062023年第2期业教育管理部门,有的学校成立了创客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有的学校将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兼管,15所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都是“各干各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更谈不上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第二,制度建设不全面。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但是形成体系的很少,比如在监管评价机制建设方面,仅有3所学校出台了相关制度。3.3共享不足:
14、师资场地共享不充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在师资和场地建设方面是可以共建共享的,从调研的情况看,这方面情况还需改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师资的共享不充分。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安排了专门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但两方面教师是不同的人群,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没有意识到教师人人都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第二,场地的共享不充分。学校的教学场地应该处处都是劳动教育的沃土、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然而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的整合、场地的规划等方面,统筹意识有待提升。3.4协同不力:教学组织协同不够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整体性
15、的、全局性的,需要“协同作战”,然而调研数据表明,这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第一,校内的教学组织缺乏统筹,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但实践方面还有欠缺。第二,校外的实践活动缺乏协同,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可以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可以开展义务维修等技术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在劳动育人的同时,也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4结语在楚怡精神视域下,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主动担当,目前,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同轴互融”尽管还有困难,但势在必行,值得业内人士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9-03-28)2022-08-23.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