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百年名校的风雨沧桑,荣辱沉浮,离不开那些曾在这里谈经论道的先贤大师。他们或寒窗苦读,学成于清华;或培桃育李,授业于清华。百余年来,清华大学培养了无数国之栋梁,遍及多个领域。这其中,有很多修心养性的淡泊之人。他们不慕名利,不求闻达,这其中诸如顾毓、钱钟书、季羡林等,他们或者是佛学大家,或者是文坛巨擘,置身浮华之世,却能坦然待之,其修养值得我们学习。说到修心,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修心。因为心是一切罪福的种子,任何一个人的苦乐、升沉,都是由心决定的。人生在世,难免会流于俗而心生痛1前 言2在 清 华
2、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苦,困于惑而心生茫然,如果不修心,就有可能一直痛苦、茫然下去。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位花匠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这年,葡萄树上结满了葡萄。花匠非常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花匠把葡萄送给一位商人,商人尝了一个说:“真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商人坚持把钱付给了花匠。接着,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官员,官员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了花匠一句话:“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后来,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美丽的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警惕,看样子他很不喜欢
3、花匠这么做。花匠很困惑,觉得自己仅仅是想让别人分享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没想到大家都怀疑自己抱着不同的目的。这时,旁边走来一位过路的老人,花匠把葡萄送给他一些。老人尝完后,对花匠说:“谢谢!你种的葡萄很甜。”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位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佛说,你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自身就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觉得世界乱了,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已经乱了。一味地感叹人情淡薄的人,只是因为自己3前 言变得“薄情寡义”了。很多时候,我们本来抱着一颗单纯的心与人交往,就如故事中的花匠一样,而别人却总是用各种猜测和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正如故事中的商人、官员等人一样。这,其实
4、就是我们需要修心的目的。懂得修心,我们就会少一些势利,少一些猜疑,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慈爱。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享受生活是一种境界。正是如此,我们不必自怨自艾,更不必为葬花而落泪,为扫叶而伤情,感时光之消逝,叹年华之老去。在这轮转不止、消长更替的世间,心若无尘则天地宽。心,就是人生的种子。一位小沙弥刚吃完一颗山杏,正在他准备把杏核随手丢掉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他说:“对果树来说,果核就是它的心脏,不要随手把核丢了,将它种在泥土里,第二年就会唤醒一个涅的再生梦。”小沙弥把那个杏核埋在了寺院的角落。一两个月之后,杏核真的发芽了,还长出一片片心形的小叶子。小沙弥欣喜万分,
5、他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完,微笑着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使树木再生,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小沙弥深思片刻,似有所悟地说:“我认为是人心。”老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对人来说,心就是生命的种子,将它播种在佛4在 清 华 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教里,就能生成一棵菩提树;将它播种在艺术里,就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很多人却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将自己的心丢掉了”可见,心不修,则万事不成。心,是成就一切的根!世界上,改变命运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三种力量,一是心魂的力量,二是心态的力量,三是心智的力量。这三种力
6、量是一个人内在的支撑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强者之魂,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北大的“兼容并包”,清华的“厚德载物”,这都是魂。然而,不幸的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已经在忙碌的生活和纷乱的心绪中迷失了自我。这正是我们需要修心的原因。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让大家在纷乱之中寻得片刻清静,在迷茫之中看到依稀方向,在忙碌之中偷得半日闲暇。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1目 录【目 录】第 1 课:苦与乐 1吃苦就
7、是吃补 12痛的极致是痛快 43有一种苦叫作茧自缚 74心若美好,一切都好 105别站在汪洋里喊口渴 136再苦也要笑一笑 15第 2 课:张与弛 1不要忙着生闲气 192无聊就找点儿事做 213像天一样运转,像地一样承担 244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275让追逐的脚步停一停 296调准生命的弦歌 31第 3 课:福与祸 1花落是为了结出果实 352所有的“不幸”都有幸 383等待花开,等待月圆 404受伤了也要怒放 432在 清 华 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5不能改变就学会接受 456去人生的终点看一看 47第 4 课:守与随1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502任凭风浪起,守住你自己 533他强
8、由他强,筑好你的防火墙 554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85让一切自然而然 606由它去,任它来 63第 5 课:俯与仰1金子在土里也是金子 662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 693脱下“优越”的外套 714岂能尽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 745做不了圣人,就做俗人 766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79第 6 课:争与让1不争方能争天下 822利益的背后是利刃 843蜗牛角上的芸芸众生 874让一让,天地畅 905让人就是让自己 936宽容是一种高贵的惩罚 953目 录第 7 课:是与非1别跟生活讲道理 992不怕不公平,就怕不平衡 1013对非对,错非错 1044正非正,邪非邪 1075越是小人越是要当君子
9、养 1096知其白、守其黑、行其灰 112第 8 课:钱与情1有求皆苦,无欲乃乐 1152拥有就是被拥有 1183你的碗盛不下整座汪洋 1204关心钱不如关心人 1235爱心就是生产力 1266把“根”留住 129第 9 课:人与我1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1332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1363先同流,再交流 1384无我才能成就自我 1415像水一样融合,像水一样适应 1436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146第 10 课:爱与恨1有一种爱叫狭隘 1492有多少爱可以付出 1524在 清 华 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3失恋,别失爱 1554爱就爱他的全部 1575爱戒 1616本是有情人,相煎何太急 1
10、64第 11 课:此与彼 1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1682放下,彼岸就在这里 1713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1744刹那即永远,当下即永恒 1765人生没有后悔键 1806一边奋斗,一边享受 182 第 12 课:慧与痴1人生识字忧患始 1852聪明智慧道 1873难得糊涂,慧极必伤 1904烦恼即菩提,智慧即愚痴 1935不痴不聋,难做家翁 1956慧生便是罪生时 1981第 1 课苦与乐第1课:苦与乐1吃苦就是吃补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苦占其一。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唯独没有喜欢吃苦的地方。
11、非但不喜欢,人们还对吃苦特别反感。为这,还有人专门编了个脑筋急转弯人们最不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苦。人类是最善于趋利避害的生物,苦无疑是大害之一。但问题是,我们不喜欢吃苦,苦就不会伴随我们了吗?我们想逃避苦,苦就会放过我们吗?人生少不了苦,苦就像人生的伴娘。除非你不出生,否则你必然要受苦、吃苦。正因如此,有人干脆称人生为苦旅。其实人生未必是苦旅。苦不过是人生五味的五分之一,吃到甜头就高兴,吃到咸、辣、酸也能勉强接受,唯独不认同苦,这不是苦的事情,而是我们的心理有问题。而心理有问题无疑也是很苦的,所以,不认同苦无异于自讨苦吃。2在 清 华 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人类几千年来所干的事情无非就两件
12、逃避苦,追求甜。人人都喜欢吃甜头,再甜也不嫌甜;谁也不喜欢吃苦头,再少的苦也是苦。如果不是为了“思甜”,人们是连“忆苦”都不愿意忆一下的。其实,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腻,甜也不例外。而苦,则是生活的必要调剂元素,没有苦,甜又从何体现呢?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们吃苦药时会把药吐出来。当然有些大人也是这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然而人生就是一个五味瓶,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五味瓶即告打破,只吃甜,不吃苦,从理论上也说不通。所以,明智的人不仅不会拒绝吃苦,还会以苦为乐,没苦也要找点苦吃。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找苦吃的大明星。想当年,为洗雪战败之耻辱,他放着锦榻不睡睡柴草堆,放着美味不吃
13、糙米饭,还专门命人找了个猪苦胆,挂在居室中,每次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上一尝,尝完后还大声问自己:“勾践,你忘记了战败的耻辱了吗?”然后又像模像样地回答:“没有,我没有忘记!”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发愤图强,吃苦受罪,他终于打败了吴国,但是之后,他就再也不睡柴草、吃糙米、尝苦胆了。因为没必要了。吃苦是为了享乐,如果吃苦换不回享乐,那还吃苦干什么?这种理念一点儿也不高明,不过在群众中却很有市场。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简单来说就是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这类人士自然是不必再吃苦的。如果有人成功了还在受苦,那绝不是作践自己,而是为了更大的成功。那么什么理念才称得上高明呢?很简单,以苦为乐
14、。唐朝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据史料记载,有一次,贾岛骑着驴赶路时,在驴背上忽然诗兴大发,得了两句佳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接着,他嘴里嘟嘟囔囔,手上比比画画,开始琢磨全诗。而小毛驴则失去了控制,径自前行,结果不小心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队。没素质的刘大人一发火,便把贾岛送进了大牢,关了一晚上。但第二天出狱,贾岛反倒春风满面。为啥?因为他在牢里也没闲着,把那首诗反复修改了多遍,最终达到了留传青史的程度。这首诗便是那首著名的忆江上吴处士:3第 1 课苦与乐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比这首诗更著名的是
15、那首题李凝幽居。当时贾岛同样是在骑着毛驴赶路,走着走着就作起了诗,得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自己念叨了几句,觉得第二句中的“敲”字不如改用“推”字,再一想,又觉得用“推”还不如用“敲”,犹豫不决,便不断地做着推、敲的样子。小毛驴再次失去控制,冲撞了大文豪韩愈的仪仗队。好在韩愈不仅有文化,也有素质,没和他计较,还帮他确定下了用“敲”字为好。在不懂诗、不爱诗的人看来,为了一首烂诗中的一个破字绞尽脑汁,像个神经病,还为此坐了牢,这简直是没事找事。但在诗人眼里,这非但不是一首烂诗,一个破字,而是他的灵魂所在。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很苦,很无聊,对诗人则是莫大的冲动和燃烧,一旦达到燃点,会感到无比
16、的兴奋和甜蜜,而这种甜蜜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讲一个我个人的小故事:我年轻时学过一段时间的吉他演奏,当时我非常崇拜那些吉他老师,手上一动,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为了也能达到自己手上一动就出音乐的地步,我也称得上遍访名师了。我曾经问过一个长得就颇像艺术家的老师:“我要练到您这程度,得交给您多少学费啊?”结果对方立即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说:“你给我多少钱也达不到。这是手上的功夫,你得吃苦,得自己回家练去!我又不会传功大法,把我手上的功夫传到你手上!记住,小伙子,干什么都得吃苦!”事到如今,想想的确如此。被誉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其实苦不止磨炼人格那么简单,苦也是成功的发动机。吃苦就是吃补。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只有一个,哪一行的状元都不是那么好当的。想从多如牛毛的准状元中脱颖而出,你得有自己的绝活。任何一门绝活,都得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有些高难度的绝活,比如某些武术、杂技中的绝技,甚至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不间断练习才能练成。我们读武侠小说,里面动4在 清 华 听的 12 堂 修 心 课辄说某某神功练至第九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