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_王晓蕊.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26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_王晓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_王晓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_王晓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R Magazine 155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2 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22-1144);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2 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课题编号:HZYSZ2022-12)。作者简介:王晓蕊,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董孟宇(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文王晓蕊1 董孟宇2(1.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 河南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随着经

2、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才需求深度转型,生产、教育、科研三者关系愈发紧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该群体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仍有部分院校同中医药科研院所、企业在合作上存在问题,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应当在院校培养模式、科研院所合作形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共建共创共进,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助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习近平

3、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是推进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科研院所创新突破、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作用尤为独特,既是创新原生动力的重要支撑,又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来源。在中医药领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将成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取得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说明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协同创新方面虽取得了很多成果,仍需要进一步融合发展。一、当今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阐述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机制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接

4、受围绕高考这一中心的中学应试教育后,不能很快适应在大学的素DOI:10.16645/11-5281/c.2023.04.020156 国际公关课 堂质教育体制机制,这也导致了该群体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明显不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缺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一)想象设计能力仍需加强,亟待打破思维定式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进行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而言,是其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面对中医典籍,该群体往往拘泥于标准化,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做出突破性的创新,打破思维

5、定式。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于实践,即学以致用。(二)科研探究能力仍需提升,敢于突破理论瓶颈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研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各个院校都做出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相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仍需改进培养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该群体整体素质。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从典籍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知识仅仅能运用于考试,对于科研活动不愿意投入精力与时间。此外,少部分愿意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群体,往往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合格的想象设计能力去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不必说突破理论瓶颈。(三)实践创新能力仍需提高,应当满足市场需求从广义上来说,人才可

6、分为普通型、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三种。2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普通型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仅仅只是在于维持日常运转;技能型人才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运作的内核;创新创业型人才则是企业的创新驱动力,是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比例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在院校中的学习还局限于典籍、教材,仅仅掌握相关理论,未能提升实践能力,导致中医药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问题分析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

7、力培养机制的不足不单是院校单方面的原因,也有科研院所、企业的一部分原因,我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因此,为找到打破僵局的方法,从现状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一)院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力,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一些传统的理念、方法、形式已经落后。第一,多数中医药院校仍然秉承传统的“成绩优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于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实习锻炼等能力素质重视度低于第一课堂,协同培养合作不够密切;第二,师资队伍创新素质仍需加强,中医药院校多数教师的自我学习多围绕着中医经典,对于理论的研究性学习关注

8、较少,仍固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第三,中医药院校对于创新评价与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不完善,对于现有的科研活动,对于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等审批流程仍需进一步标准化,对研究成果的等级认定仍需进一步统一化,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影响了创新培养工作的进行。(二)科研院所同院校合作有待加强协同创新牵动多方主体,现如今,中医药科研院所与中医药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目前中医药院校与中医药科研院所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力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目前的状态看,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对于自身学生的培养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

9、,而对学生个人的规划和科研素质的发展及成型之后的创新能力体现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因为中医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临床应用性较强,学生临床实践课程设置相对滞后,在中医药院校同中医药科研院所的协同培养中,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往往难以满足科研院所对学生临床能力、科研能力的要求,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往往难以得到推行。(三)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转化环节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医药院校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环

10、节运转仍需进一步精细化。科技成果转化一般有四个环节:技术原理的构想、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发展。3中试放大作为最关键的环节,担任着实验室与企业生产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多数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科研院所虽然重视科研创新工作,但缺乏中试基地用于初步生产实践研究。薄弱的中试环节得出的技术、工艺参数参考性不强,影响了转化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方,其接受与衔接能力同成果产出现状不协调。大多数中医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扩张的方式仍拘泥于人力和资金投入,创收模式多为对中药材的售卖或二次加工,导致企业经济来源单一,开发科技成果心余力绌。此外,中医药企业基于科学研究扩大再生产模式仍处于探

11、索阶段,创新能力不强,活力不足,对于高新科技成果识别、运用能力较差,一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果很难得到应用和推广。而且科研投资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机构的支持,中医药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是有一定难度的。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进思路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三大主体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4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PR Magazine 157的培养具有关键而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

12、制与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结合,是破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困境的突破口。(一)院校改进培养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医药院校要围绕培养理念、师资力量、教育机制三方面进一步完善逻辑,改进培养模式。一是中医药院校要更新理念,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抓手促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理论知识教育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协同作用,培养具备创新型、复合型特点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二是中医药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较低,将学术研究、科研创新的成果视为职称评选的支撑材料,对于后续的实践落实环节重视度不高。中医药院校教师团

13、队要转变传统育人角色,在日常理论教学之外,围绕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开展一系列育人活动。例如,邀请名师开展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等,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中医药院校要完善创新评价与创新激励机制。中医药院校应当制定针对大学生的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其学分奖励、评优资格、经费奖励等措施,吸引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竞赛、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研究团队等活动,亲身体验科研工作的环境氛围。(二)科研院所共享资源,规范院校合作形式科教融合需要合作方就共建资源、交互共享资源进行协同,整合形成新的协同育人合力。一是中医药院校与科研院所应当把培养重心转移到学生个人的规划和

14、科研素质发展上来。院校与科研院所应当从组织协同角度出发,合力完善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管理机制,结合双方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将中医药院校成熟的学生管理体制、育人经验同科研院所强大的科研底蕴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中医药院校应当将大学生临床实践教育关口提前,借助科研院所优势探索推进大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模式,助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在中医药院校同中医药科研院所的协同培养过程中优化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双方科研人员潜质,形成人才培养与科技研究两不误的复用打法,从合作中寻求双赢;三是中医药院校应当同中医药科研院所共造资源协同。院校要加快科教融汇

15、进程,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教材革新,要借助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打破信息屏障,及时捕捉时代前沿专业知识并纳入教材。(三)企业提供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需求方和成果落地的载体,转化的动力、活力不足,5拆解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对于具备投资科研资质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减小转化效能考核同研发投入的比例,将转化效能考核的地位提高至与利润考核基本持平的程度。科研投资的资金需求大、运转周期长,对于无法承担其弊端的小型

16、企业,应当要加快企业内创新氛围的建设,增设科研项目方面的奖金激励制度,并积极寻求政策扶持,利用开放共享资源,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企业、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科研院所三者要联动共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企业需要契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实践基地与投资实现教育资源同科研资源的转化。6四、总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社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更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支撑,不断开发前沿技术、培养创新人才、生产先进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拓了一条中医药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道路,有效克服了传统“填鸭式”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端,最大限度提升了中医药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践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02).2 蔡青.校企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