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大众文艺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建设与环境设计正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充满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人才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迭代变化,这将倒逼设计专业教育建设的转型与改革。环境设计学科建设从早期的“室内装饰”到“环境艺术设计”再到“环境设计”的转变,环境设计教育理念将强调从单一化的技能训练拓展到复杂化的设计思维训练,因此如何让环境设计人才面对现如今的市场就业需求,设计教育如何适应设计行业的复杂性和交叉性,成为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重点。二、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本科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
2、要把重点放在培育应用技术和技能型的人才上,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其中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建设和实施中尤为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但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过于强调职业化技能培养,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不够,设计仅停留在表现,缺乏对设计落地性的思考。这将导致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无法达到毕业就业指标,与公办院校研究型人才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存在就业矛盾与困难,无法快速的胜任设计单位的核心岗位,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未能有效进行转化,无法满足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近年来,许多高校设计课程中融入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但多数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往往停留在表面,缺少
3、深入的研究。针对该现象和问题,高校环境设计教育需顺应应用型教育转型,调整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联合政府、社会、学校多方资源,构建有效融合的共培机制,要大力推行适用于民办高校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努力把民办高校毕业生真正地培育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三、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反馈与启示近年来,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授课形式进行在校生跟踪调研。其中,低年级学生普遍对教学质量及课程内容较为满意,能够建立较为积极的专业兴趣及专业价值观,但也普遍认为专业基础课程任务繁重、节奏较快,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并期望在低年级可以放低课程频率,帮助
4、夯实基础,并在课堂继续保持跨年级优秀作品分享,保持较高的专业热情。中年级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建立紧密的校企活动、专业赛事植入,实现“课程项目化、设计真题化、评价职业化”能够明显提高专业兴趣、有助于建立全面的专业认知及专业自信,但针对具有更明显研究价值的课题把控能产学研背景下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沈 婧(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摘要:面对不断迭代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行业转型的发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产学研创”模式,建构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同时,依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环境设计专业以“艺科融合、强技精艺”为教学特色,以实践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创新意识
5、和实践能力,主动探索“多元协同”的实践途径,提升“产学研创”一体化课程教育体系,完善校企地协同共建的专业机制建设,从而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关键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民办高校;产学研创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163-03*基金项目:武汉传媒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202105);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2021523);湖北省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乡村振兴策略下湖北宣恩县乡村
6、旅游景观可持续设计研究”(BXLBX1087)。文化教育164大众文艺力明显偏弱,源自理论检索能力及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较弱,期待在专业能力拔高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对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更能从全面的视角反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该年级学生普遍反馈在择业时专业优势主要是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在就业公司的选择及发展判断上较为欠缺,对未来职业规划较为欠缺,认为在校应当注重建立更清晰的自我价值认识及行业发展判断,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及建立职业规划思维。笔者对武汉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3级至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出其就业及升学方
7、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板块:一是在室内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自主创业设计公司等主要业务领域为环境设计专业领域内就业的设计岗位;二是在广告创意公司、地产开发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岗位;三是在国内外高等学府进行设计或相关专业求学的硕士研究生。此主要调研的内容为基本就业信息、工作内容、岗位要求、毕业生职业竞争优势及存在能力薄弱环节进行调研。根据追踪调查分析,随着设计辅助技术发展愈发成熟,客户对设计创意及设计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设计用人单位近年招聘标准较之以往对专业表达能力稍有降低,转而更注重专业审美的提升、设计思维的建立、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且对储备性的行业思辨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有所
8、期待。而针对专业升学的调研中,普遍反馈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严重,设计思维固化,缺乏更高质量领域就学或就业的竞争压力。同时,毕业生在基本知识框架的全面性、专业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表现突出、沟通及汇报能力是毕业生的明显优势,并在学习能力及务实态度上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但同时也因为理论知识的欠缺及思辨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且认为团队合作能力是亟待提升的综合能力。总体来说,环境设计专业设定的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达成,主要优点是不断结合市场需求调整项目类别注重课程内容及时更新,努力探索产教融合的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丰富的专业学术活动、优质的专业平台、企
9、业资源引入,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帮助学生更早建立了专业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并在不断的项目实践及专业赛事中锻炼出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在课程频率上需要进行高低年级均衡,一定程度上调慢低年级授课强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基础夯实,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该更注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环境设计及相关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着眼于为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域地区设计公司输送专业能力过硬、设计思维活跃、学习态度端正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基础目标,并在中高年级逐步建立理论学习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增强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生命力
10、,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设计人才”为拔高目标,以此形成行业层次环环相扣的就业发展生态链。具体培养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凸显新时代专业能力新要求。环境设计应注重学科交叉,依托建筑学科与设计学科的结合,在多学科之间进行嫁接,加强环境设计专业与新观点、新技术、新文化的相关融合,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环境设计知识体系,培养出服务于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与此同时,在“数实融合”的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媒体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而为跨学科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理念等方面,必须立足于服务地方的发展,适应新经济发展
11、需求,突出设计师职业素养,培育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它不仅要满足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和技术的发展需要,更要顺应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重视专业岗位实操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许多建筑设计单位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门槛越来越高,这势必也会逼迫学校教育不得不与市场紧密对接。学生不仅要有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还需要有极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因此,环境设计学科教育应密切关注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充分了解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群体的岗位能力点,找准供需关系,并将其岗位能力对应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变革,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
12、努力,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群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应对市场需求。四、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策略(一)制作契合新时代需求的“产学研创”人才培养课程“产学研创”项目制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针对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全流程的课程设计,制定与“产、学、研”为一体的课程安排。此模式是在相应的系统设计知识学习课程群基础上的职业拓展训练和人才培养提升。以武汉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该环境设计专业拥有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定期优化培养方案,构筑产学研创特色教学体系,彰显民办院校办学特色。2021年重新修订了环境设
13、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顺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服务于华中地区经济发展,德育为先,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精神深化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之中,深入挖掘荆楚文化,打造精品课程,带动整体建设思路,数实融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在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申报、实习基地建设、城乡地域教学服务,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综合推进取得突破性成绩。深度耦合政府项目实施和高校研习需求,解决如何实现政校地企全方位协同创建问题,全面融入荆楚文化,解决如何实现产学研创一体化整体推进问题,持续开展典型项目更新和资源平台建设,为地方机构单位输出人才。文化教育165大众
14、文艺与此同时,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和市场的需求,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融通的复合,将专业设计课以专业选修课程的方式分为文化类研究与商业类研究两个方向。通过信息技术和物化手段,构建起“绿色、艺术、数字”的创新协作群,强化人才的培育与科学研究,扩大社会服务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乡村文旅与老旧社区改造更新。基于产出导向理念,“产学研创”助力实践教学与科研反哺传统村落的更新演进,优化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效化路径。(二)架构产教融合视野下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学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潜能,并通过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制定适合的专业方
15、向或岗位,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3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借助校内外资源,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产、学、研、创”教学活动,与设计师、业内专家、高校教师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如项目教学法、进阶教学法、实施到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作业等各个环节中,从而完善专业的系统性和交叉性。在课程内容构建中,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遵循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点和设计内在逻辑的训练,开发顺应行业发展的设计课程。因此专题课程注重“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培养服务地方设计人才,例如室内设计专题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结合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乡村旅游热潮,将选题确定为乡村民宿
16、设计。在完成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关注乡村发展、认同乡村价值、提升设计能力。同时引入资深乡村设计专家,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动态了解行业趋势、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共建高校、行业及地方的乡村发展资源平台,形成乡村设计人才输送链。在教学方式上,沉浸式模拟职场方式,构建实习基地,帮助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真实感知及认识乡村,更好用设计服务乡村,最终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围绕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以设计学学科专业为背景,融合市场需求,进行全新的课程架构。基于对往届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设计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对设计思维的建立、专业审美的提升、行业思辨能力逐步提高,在项目上除了以商业类项目外,也会往市政文化类项目转型。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加入了设计方法、文化商业空间设计板块。其中文化商业空间设计板块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以便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关注文化创新传承,关注现代科技对本专业实际性的促进作用。同时,专题课程引入市场资源,形成课程体系的优势传导,提升课程衔接质量。以武汉传媒学院专题课程为例,引入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