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张晓峰,赵鸿燕著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1 1 灡 2I S B N9 7 8-7-5 6 5 7-0 1 7 0-2栺 灡栙政暋栻 灡栙张暋栚赵暋栿 灡栙政治传播学-研究暋桇 灡栙D 0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1)第0 2 0 4 3 1号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著暋暋者暋张晓峰暋赵鸿燕责任编辑暋蔡开松责任印制暋曹暋辉封面设计暋魏暋东出 版 人暋蔡暋翔出版发行暋出版社社暋暋址暋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暋暋邮编:1 0 0 0 2 4电暋暋话暋6 5 4 5 0 5 3 2或6
2、 5 4 5 0 5 2 8传真:0 1 0-6 5 7 7 9 4 0 5网暋暋址暋h t t p:/ww w 灡 c u c p 灡 c o m 灡 c n经暋暋销暋全国新华书店印暋暋刷暋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开暋暋本暋7 3 0暳9 8 8毫米暋1/1 6字暋暋数暋3 1 1千字印暋暋张暋1 8 灡 5版暋暋次暋2 0 1 1年3月第1版暋2 0 1 1年3月第1次印刷I S B N9 7 8-7-5 6 5 7-0 1 7 0-2/D0 1 7 0定价:4 8 灡 0 0元版权所有暋暋暋翻印必究暋暋暋印装错误暋暋暋负责调换序|1暋暋暋暋序全球化背景下和全球化进程中,政治传播已经成为极为重
3、要、各个国家异常重视的政治战略问题。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政治暠 的特殊性,国外政治传播理论的研究,其“实践依据暠 基本是自己国家的政治,因而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适应于自己国家的政治实践,即便是有研究所谓全球的政治传播,也无一不是站在特定的意识形态立场上,所以,就对中国的政治实践和相应的政治传播理论构建而言,这种成果的可实践性便非常有限。因此,在中国,实践需要是政治传播研究的切入点和推动力。当然,从理论或学科背景上看,政治传播是传播学和政治学历史悠久且十分重要的领域和分支,2 0世纪8 0年代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成为一门显学。但是,由于“政治传播暠 既涉及政治学又涉
4、及传播学,这两个不尽相同的学科关于政治传播的研究形成了“学科壁垒暠。“学科壁垒暠 限制了对政治传播研究的“视界融合暠,进而弱化了政治传播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仅此而言,政治传播研究虽然根源于实践的迫切需要,但却不能“急功近2暋暋暋暋|政治传播研究利暠,急于“制造暠 什么传播、传媒的具体策略云云,恐怕还是要下力气对政治传播理论“正本清源暠。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以传媒、传播为特色的高校学术研究平台,成立了政治传播研究所,形成了政治传播的研究团队,并从2 0 0 9年起在原来硕士招生的基础上设置了“政治传播暠 的博士生招生方向,致力于中国政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理念是研究团队的“灵魂暠,研
5、究团队秉持着对政治传播“正本清源暠、从基本理论研究做起的学术理念,同时却不失构建具有“中国气派暠 政治传播理论的眼界和胆识。目前,研究团队已经规划了研究战略,制定了研究目标。其中,将在规划的时间内出版“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丛书暠,丛书的选题包括:政治传播论、政治传播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价值的嬗变、政治传播与公民社会构建、营销时代的美国政治传播、革命时代的政治传播、政治传播视野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等。张晓峰教授是政治传播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在上述“研究丛书暠 中他已经承担着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书的写作。但是,他勤奋刻苦,在这套丛书出版之前,先以“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暠
6、 为主线,与他的学生们把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聚集成了眼前的这本著作,我细读了这本著作,可以预见,它将给所有关注“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暠 的读者以清晰和有益的答案。张晓峰教授是我的学术挚友,他叮嘱我写一个“序暠。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想把上面说的这些话作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丛书暠 的前沿信息传播出去,同时也想把这些话作为张晓峰好友这本著作出版的“贺词暠。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荆学民2 0 1 1年2月2 9日于东湖湾寓所前暋言|1暋暋暋暋前暋言随着2 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深入,政治传播研究作为一个跨越了传播学、历史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新
7、的研究领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旨趣。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政治传播的论文、专著也不断涌现。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关于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基于此,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研究中选择了一个相关、互动的视角,从媒介的视角研究政治传播,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审视媒介,而其中,我们更注重媒介在政治传播中的影响,或说是媒介塑造的政治环境。媒体在政治中担当的角色是什么?媒体在政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媒体很重要,但是如果与政党、议会、利益集团、政治意识以及投票行动等相比,政治和媒介的关系似乎并没有这些政治实体和政治行动那么紧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媒介的行为和形态十分复
8、杂,而且也会随着媒体所接触的政治行为主体的不同而变化。所以,要对传媒与政治的关系进行理论化的阐述2暋暋暋暋|政治传播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媒介不只是连接政治行为主体之间情报的桥梁,同时媒介本身作为一个政治行动主体,也置身于政治活动之中。政治传播研究的奠基人、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 公共舆论 一书中指出:“当代意义最为重大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是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者中制造同意的艺术的革命暠。他进而指出:“在新一代掌权者的政治生活中,劝服已然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与大众政府的常规器官。还没有人开始理解这场革命的结果,然而说如何制造同意的认识将改变所有的政治前提将毫不为过。暠 美国前总统克
9、林顿也曾预言:“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暠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空前挑战。在国内,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利益的分化、市民社会的到来都为政治治理增加了诸多变数。这都需要执政者更加自觉地意识到学习和运用政治传播的劝服艺术,已达致推进政治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应该认真反省传统的传播理念与政策,实现从宣传到传播的观念转变。在大众社会的时代,传统的宣传理论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粗暴的信息干涉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可能造成对执政党合法
10、性基础的削弱。因此,厘清政治宣传与政治传播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传播媒介与政治之间的互动研究,加强对现代政治传播的政治劝服、政治象征、政治修辞的了解,学习“制造同意的艺术暠 是当前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中亟须重视的内容。本人所执教的中国传媒大学于2 0 0 6年设立了“政治传播研究暠 的硕士培养方向,2 0 0 9年又设立了“政治传播研究暠 的博士培养方向。在讲授政治传播课程的时候,通过备课中阅读政治传播研究等资料,我们感前暋言|3暋暋暋暋觉到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基于此,本书拟对这个还未充分理论化的研究领域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梳理介绍了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研究方
11、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的概况,并以此作为全书总论;第二章梳理分析了中外报刊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分析了广播电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广播电视的政治传播功能,初步探索了政治传播与媒体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第四章分析了新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对政治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介绍了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与政治宣传的研究状况;作为传播符号部分的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分别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本书是以研读政治传播学的人和以后想要从事政治传播的媒体工作者以及正在从事政治传播实务工作的群体为读者对象的。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目的:对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提供一
12、本教学与研究的参考教材,能够为他们进一步理解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媒体与政治之关系提供一些帮助;对从事政治传播实务的传媒人来说,则是对自己所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一本参考书。本书是我主持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暠 的结项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赵鸿燕博士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其他参与人有: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任丹、史丽琴、葛殿聪、刘姝。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研究生李放、张放、张璐曦、王文娟等同学参加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本书部分内容同时为赵鸿燕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 6批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以上人员
13、都不同程度地为本书的完成作出了贡献,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此4暋暋暋暋|政治传播研究外,在写作中我们也吸收和借鉴了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我们也向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致以谢忱。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和科研处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荆学民教授审读了全稿,并为之作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编辑室主任蔡开松为本书的编辑、校对,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本书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初步成果和一些思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学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张晓峰2 0 1 1年2月于中国传媒大学目暋录|1暋暋暋暋目暋录前暋言暋/1第一章暋理论背
14、景与相关研究概述暋/1第 一 节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暋/2一、三大先驱人物的初始研究暋/2二、政治传播学独立地位之形成暋/4三、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走向暋/5第 二 节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暋/6一、研究对象暋/6二、概念界定暋/1 1第 三 节暋西方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暋/1 4一、西方政治传播研究方法之演进暋/1 4二、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主要方法暋/1 5第 四 节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暋/1 9一、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概况暋/1 9二、西方政治传播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暋/2 1三、政治传播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暋/2 3四、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传播之演进暋/2 5第 五 节暋政治与媒介关系研
15、究暋/3 8一、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力研究暋/3 9二、政治机构应对媒体的实务研究暋/4 1三、政治传播中的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暋/4 42暋暋暋暋|政治传播研究第二章暋政治传播载体 报刊暋/4 7第 一 节暋西方报刊与政治暋/4 7一、美国报刊与政治暋/4 8二、英国报刊与政治暋/5 2三、日本报刊与政治暋/5 3第 二 节暋中国报刊与政治暋/5 7一、近代报刊与政治暋/5 7二、现代报刊与政治暋/6 0第 三 节暋报刊对政治的影响暋/6 9一、传播政治信息暋/6 9二、增进政治说服暋/7 1三、强化舆论监督暋/7 3四、设置政治议程暋/7 4五、沟通政治渠道暋/7 7第三章暋政治传播载体 广播电
16、视暋/7 9第 一 节暋广播电视发展与政治介入暋/7 9一、广播电视初创时期(1 9 2 0-1 9 2 8)暋/7 9二、经济萧条时期的广播电视(1 9 2 9-1 9 3 8)暋/8 1三、二战期间的广播电视(1 9 3 9-1 9 4 5)暋/8 3四、冷战时期的广播电视(1 9 4 6-1 9 8 9)暋/8 5五、全球化时代的广播电视(1 9 9 0年到现在)暋/8 7第 二 节暋广播电视与政治参与暋/8 9一、广播电视与政治表达暋/8 9二、广播电视与政治选举暋/9 3三、广播电视与舆论监督暋/9 6第 三 节暋广播电视与政府监管暋/9 9一、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暋/9 9二、社会责任缺失原因暋/1 0 1三、适当进行政府监管暋/1 0 3目暋录|3暋暋暋暋四、敦促媒体行业自律暋/1 0 4第 四 节暋广播电视的政治影响暋/1 0 5一、传播政治信息暋/1 0 6二、塑造政治形象暋/1 0 7三、推进政治社会化暋/1 0 8四、对政治的负面影响暋/1 0 9第四章暋政治传播载体 新媒体暋/1 1 2第 一 节暋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优势暋/1 1 2一、政治沟通中传统媒介的局限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