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_胡静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29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_胡静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_胡静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_胡静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41No 1Feb 2023doi:10 3969/j issn 1673 0887 2023 01 002收稿日期:2022-07-13作者简介:胡静书(1978),女,江苏盱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文献。基金项目: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教研项目(WXY2020JX004)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胡静书(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159)摘要:释义褒

2、是初唐义学高僧,为三论宗大师法朗后嗣,住浙江金华法幢寺说法,四方学侣奔从。永徽显庆年间义褒奉诏入京师参与玄奘大师译事,同时在京师说法,影响颇大,其间奉诏入宫禁与道士辩论,得唐高宗赞许。龙朔元年义褒奉诏入住洛阳净土寺,不久因病卒于净土寺。义褒富于学识,善于辩论,为人不藏锋芒,言行有度,得到帝王、上层人士和僧众的认可与尊崇。关键词:义褒;隋唐;佛教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0887(2023)01 0007 06引言释义褒,常州晋陵(今常州武进)人,被认为唐代江东有名的大法师1,其事迹主要见于道宣(596667)续高僧传 卷十五,历代僧传类典籍多引之。续高僧传 分十大门

3、类,按时代顺序记载南朝梁至著录时僧人,义褒的生活时代与道宣基本一致,其传列于义解类末卷最末。义褒曾奉诏与道士辩论,辩论内容详录于道宣编集古今佛道论衡 卷丁(其中载义褒小传,与续高僧传基本相同),续高僧传 也录小部分辩论内容;全唐诗续拾 卷三收义褒诗 3 首,均为与道士辩论时所言。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卷二十九提及义褒,称其“龙朔中与元奘共译经典”2。今按:义褒参与玄奘译经在龙朔之前。今人对义褒的关注主要见于长安佛教史论 陕西中国汉传佛教祖庭研究 重修浙江通志稿 三秦历史文化词典 全唐诗大辞典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 佛光大辞典 等,均为义褒小传;佛教文化辞典 称义褒“著有经疏多种”3。今按:诸佛经目录等

4、未见记载,续高僧传 等材料亦无此记载,未详辞典何据;宗教界对唐代佛道论衡的研究则涉及显庆年间义褒与道士的辩论。义褒传较为简要,但与僧传中多夸张神异之事不同,该传并无神化的记录,平实可信。义褒一生主要事迹有三:其一,在江东地区、长安、洛阳宣讲佛法;其二,奉敕参与玄奘大师译事;其三,奉诏入宫与道士论衡。本文主要叙述义褒生平,简要分析其人其行,并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以窥初唐常州籍僧人风貌之一斑。一、弘法传道:义褒生平考实义褒终年 51 岁,除刘林魁集古今佛道论衡校注 认为其卒于乾封二年(667)外4 267,其余诸资料均认为其生卒年为 611661,从续高僧传行文看,其生卒年当为 611661。续高僧

5、传 卷十五:“释义褒,姓薛,常州晋陵人。盖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薛综、莹之胤也。”5 547续高僧传 编著者认为义褒是春秋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三国时期吴国名臣薛综、薛莹的后裔。孟尝君田文的父亲封地在薛,故孟尝君又称“薛文”。三国时期吴国名臣薛综、薛莹,三国志 有传,称其“沛郡竹邑县人”6 1250,裴松之注:“其先齐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分散。汉祖定天下,过齐,求孟尝后,得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孙陵、国二人,欲复其封。陵、国兄弟相推,莫适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故遂氏薛。”6 1251由此可知,汉时孟尝君后人迁居竹邑(今安徽濉溪),始以“薛”为姓。观义褒与薛综言

6、行,确有可能为薛综后人。义褒“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禀学华严 、大品”5 547。小明法师乃“陈兴皇朗公之后嗣”5 547,“朗公”,即梁陈时三论宗大师法朗。后义褒“辞往婺州永安寺(今浙江金华)旷法师所”5 547。旷法师也曾师从法朗,乃“当时义海”,牛头宗之祖法融禅师也曾游其座下7。小明法师、旷法师均为法朗“朗门二十五哲”8,后旷法师勉励义褒传播佛法。义褒遵从师教,“传经述论,三十余年,光问五湖,驰名三辅”5 547,故“学侣奔从”9 391,“后住东阳金华法幢寺,弘道不倦”9 391。佛光大辞典 称义褒亦师从栖霞布公(梁陈之际的慧布法师)10。今按:慧布生卒年为518587,义褒出生时慧

7、布已不在人世,辞典之误,当属误读续高僧传 所致,原文是指旷法师曾游学于栖霞慧布。义褒因声名远播,奉诏入京师,事因玄奘大师译事。玄奘大师贞观十九年(645)西行求经回长安,朝廷搜求杰出法师助玄奘法师译经,“夏六月戊戌(645),证义大德、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 者 一 十 二 人 至 又 有 缀 文 大 德 九 人至”11 253,义褒虽不在此 20 多人的名单中,但确实参与了译场翻译工作。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首记 载,义 褒 与 玄 应 负 责 为 该 经 正字12 5,该经乃“显庆元年(656)七月廿七日于长安大慈恩寺翻经院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12 5。“显庆二年,驾幸洛阳又于明德宫,翻

8、大毗婆沙 等论。”11 272“(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宫,法师(按,指玄奘法师)亦陪从,并翻经僧五人、弟子各一人”11 272,显庆二年五月,唐高宗“勅法师还于积翠宫翻译”11 272,可知,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在长安开始翻译,唐高宗赴洛阳时玄奘与数名助译僧人随驾,在洛阳明德宫、积翠宫继续翻译,义褒是否在随行僧人之列,不得确知。该经开始翻译的时间,有不同记载,该经卷首作“显庆元年(656)七月廿七日于长安大慈恩寺翻经院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12 5,道宣 大唐内典录 作“唐永徽年玄奘于京师奉诏译”13,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作“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西京译”14,智昇开元释教录 作“显庆元年

9、七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四年七月三日毕”15,有研究者认为永徽六年(655)七月开始翻译16。故此经开始翻译的时间可能在永徽、显庆之间,显庆四年(659)七月译成,前后 4 年左右。显庆五年(660)高宗移居洛阳,龙朔元年(661)高宗召义褒往洛阳,由此推之,义褒在长安慈恩寺前后至少 4 年左右(故续高僧传 中称其为“唐京师慈恩寺释义褒”)。在京师慈恩寺期间,除参与玄奘译场译经外,义褒还对众说法。玄奘与义褒不属于同一宗派,义褒乃法朗后嗣,本属三论宗中观学派17,不过汤用彤先生认为“其学似多少受玄奘之影响”18(未详如何影响),但双方“共叙大纲,护法为务”9 391,玄 奘 请 义 褒

10、 将“所 学 经 论,通 讲 十遍”5 547,令门徒往听其讲学。义褒所讲,“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竦拔之神奇,伏其辩给之铦利”5 547,可见义褒说法得玄奘及当时上层人物认可,也因此与这些人常有交往:“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5 547显庆三年(658)十一月,因一直未雪,唐高宗“下敕召大慈恩寺沙门义褒、东明观道士张惠元等入内”9 389。这场辩论以义褒大胜众道士而结束,据记载,唐高宗“赐褒帛以赏之”19。此次辩论后义褒继续在长安说法:“尔后诸寺连讲,多以法 华净 名中百 经 论 等,以 开时俗。”5 548显庆五年(660),唐高宗往东都洛阳,于龙朔元年(661)下敕,赐

11、义褒侍者二人,命赴洛阳,义褒获得从“邮传”即官方传递文书专用驿站赴洛阳的特权,驻净土寺,频入宫禁说法,并在洛阳一带弘法,声名更胜从前,“讲大品、三论,声华崇盛,光价逾隆。晚巡洛下,重复征延。声荣籍甚,弥隆今古”9 391。不久义褒因病卒于净土寺,唐高宗“悼伤久之,遂敕送柩,返金华山旧寺。赙赠之荣,光闻远近”5 548。义褒葬礼得到高宗资助,其灵柩被送返乡邑安葬。从续高僧传 的记述看,义褒于龙朔元年(661)住洛阳净土寺,在洛阳传教讲经,被8第 1 期胡静书:常州僧人释义褒行状考称“晚巡洛下”,即晚年于洛阳巡讲,“不久”即遘疾而卒,故义褒卒年不至于久至六年后的乾封二年即 667 年4 267,应

12、更接近于 661 年,陈士强也认为义褒卒于龙朔元年20,则其出生年为 611 年。二、言语机锋:佛道论衡从所学经论、所讲经论及佛道论衡所论看,义褒是持中观学立场的三论宗僧人21 43,集古今佛道论衡 详细记录了义褒与道教代表人物的辩论。显庆三年(658)十一月,唐高宗敕召义褒与东明观道士张惠元等入内讲道。其时从全国召至长安参与玄奘大师佛经翻译的僧人不止一人,义褒被召入宫禁辩论,可知其佛学修为为时所重。据记载,这次辩论中发言的有义褒和三名道士:张惠元、姚道士及李荣。其中李荣,年时晚于成玄英,被认为是重玄学大师22,旧唐书 亦有提及,集古今佛道论衡 称李荣是“蜀郡词人”,为“老宗魁首”9 392,

13、可见当时李荣是道教代表人物,有极高地位。辩论伊始,唐高宗“亲问褒所来邑”9 389,即问义褒的家乡。李荣首先发论后,高宗敕义褒“共谈名理”9 390。义褒责难李荣所论,李荣“但存缄默,不能加报”9 390,陷入自相矛盾境地23,似恼羞成怒,嘲弄义褒:“法师唤我为先生,汝则便成我弟子。”5 548,9 390义褒应声挫其嘲弄:我以事佛为师,我为佛之弟子;汝既称为先生,汝应先道而生;我为弟子,佛是我师;汝若先道而生,汝则应为道祖。5 548,9 390义褒借“先生”一词攻击李荣,“推论”其为“道祖”,而李荣自不敢以“道”之“祖”自居,故“忸怩无对,尘尾垂顿,声气俱下”9 390。有研究者认为义褒“

14、用偷换概念乃至近乎诡辩的方法将自然、道、际等关系混淆起来,遂使李荣难以应对”24,也有研究者认为义褒和道士均“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宣说自宗,并无高下短长、此是彼非,佛教方面的胜出是因为论辩方式的严密逻辑性于辨名析理 中的优势”21 43。义褒遂讲摩诃般若波罗蜜义,道士张惠元质疑其翻译佛经有何益,义褒调侃之,姚道士继而与义褒辩论,往返数番,亦哑口无言。义褒调侃三位道士,并激李荣再度挑战:“张生则逃狂无所,姚道又避愚无地。狂愚既退,李可进关。”9 390李荣不能胜,便讥讽义褒“僧头似弹丸,解义亦团圞”9 390,嘲笑义褒头似圆形弹丸,义褒借势反击:“一弹弹黄雀,已射两。弹弹黄雀足,射射腰。”9 390

15、这 4 句被收入全唐诗补编,此诗从文学角度看,不算佳作,不过是随口念出以嘲讽道士的戏谑之辞。如此反复,三道士不能胜,“天子欣然”9 390。李荣反问:“作如此解义,何须远从吴地来?”9 390辩论开始时,高宗已问义褒家乡,故李荣有此诘问。义褒答:“三吴胜地,本出英贤;横目苟身,旧无人物。”5 548,9 390苏小华释“横目”典出庄子天地 “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认为“横目”的意思是“人”25,“苟身”未注;刘林魁集古今佛道论衡校注 未注。今按:义褒此处确为用典,出处为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而非庄子: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 者何也?有犬

16、为独,无犬 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 为天,有口 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6 1250 1251蜀国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拿孙权的尚书阚泽的名字开玩笑(具体内容不详),不合礼仪,但阚泽“不能答”。薛综为维护阚泽,以“蜀”字字形讥讽张奉:“蜀”字加“犬”,即为“獨”(简体“独”,说文 :“獨,从犬蜀声,犬相得而斗也。”);“蜀”上面部件即横着的“目”字。“苟身”,裴松之注称:“臣松之见诸书本 苟身 或作 句身,以为既云 横目 则宜曰 句身。”6 1251裴松之见到“苟”字有异文“句”,裴松之意即:“横目”“苟身”分别指“眼睛”横着,身体“弯曲”(说文:句,曲也,“句”即“勾”,这个意义的“句”后写作“佝”;“苟”或作“狗”,当为音近造成的误字);“虫入其腹”,指“蜀”字下部含“虫”字。薛综的意思是“犬”“蜀”是“獨”,单个“蜀”字上面是横着的眼睛,下面是弯着的身体,弯着的身体里有虫,“蜀”绝不是好字眼。紧接着的“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是薛综通过拆解“吴”字表达对吴国的褒扬(吴蜀两国之间借“吴、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