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_曹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35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_曹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_曹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_曹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doi:10.16703/ki.31-2111/n.2023.02.013曹媛.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2):85-89.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曹媛上海博物馆教育部0引言教育是博物馆的使命。展览之外,围绕展览与藏品而开展的延伸型、拓展型教育项目是博物馆教育部门的核心工作。有研究将博物馆拓展式教育分为5 种类型:讲解导览系统、讲座及教育课程、参与或互动的体验活动、出版物及文化产品、网络项目1。每种类型有不同的受众,在“参与式博物馆”2的浪潮中,“参与或互动的体验活动”越来越成为

2、博物馆教育积极发展、开拓创新的领域,以满足当代观众对深度参与博物馆的渴望。工作坊(workshop)是博物馆教育活动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参与体验形式,比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首页目录就用“workshops and activities”来代表教育活动。在目前国内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实践中,“工作坊”的形式虽然存在已久,但它的概念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清楚。大部分时候它被等同于“手工作坊”,带有手工制作环节的小活动即被称为“工作坊”。比如郑奕在 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一书中便是将工作坊活动定义为以“动手操作为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形式,“博物馆通过工作坊内的一系列 动手做活动,让观众经由实际观察与操作,对人

3、文历史、传统技艺、生活型态、自然现象或科学原理更易于理解,进而激发其想象与创作的潜力”3。但这个阐述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目前博物馆工作坊活动的实际情况,也忽略了工作坊这种形式的其他内涵。本文从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目前博物馆工作坊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讨论,主要包括其发展的渊源、多样的类型以及深刻的内涵和价值。1何为“工作坊”“工作坊”一词源于西方社会的“workshop”,最初只是表示生产工作的场所空间。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包豪斯学校,其奠基人格罗佩斯于 1919 年发表 包豪斯宣言,提出将艺术和技术相统一的教育理论,主张通过作坊来完成教学:学院开设理论知识和绘画课程的同时,还提供系列工艺制作训练

4、,开设6 种作坊:(1)雕刻、石刻、粉刷、木料、陶艺和石膏模型;(2)锻造、制锁和金属铸造;(3)橱柜制作;(4)油漆、玻璃彩绘、镶嵌和瓷釉;(5)木板雕刻、宝石雕刻、印刷术和雕镂;(6)编织。学生在技术教师与艺术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创作4。至此,workshop成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包豪斯学校发展成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教育中心。到 20 世纪摘要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丰富,以工作坊为典型的参与式、互动式项目已成为常见的类型。博物馆工作坊活动除“动手做”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及特征。从溯源、类型分析、价值意义几方面来阐释对于博物馆工作坊活动的理解。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工作坊教育活动类型体

5、验式学习活动 课程85-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60 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劳伦斯 哈普林将工作坊的概念引入城市设计的流程中,在其著作 参与:集体创造力的工作坊方法(Taking Part:a WorkshopApproach to Collective Creativity)中提出“参与式工作坊”5,工作坊将各界市民代表聚集在一起讨论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案,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对话、共同思考,一起参与设计过程。后来这种沟通研讨的模式又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中的翻译学、医学、艺术教育、艺术设计等,主要适

6、用于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开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6。工作坊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常用于教师培训以及各种主题研讨会,它的特点是有明确主题、强化参与者自主学习、采用相互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包豪斯学校建立的工艺训练工作坊与哈普林在园林设计领域中创立的研讨型工作坊,是工作坊两种不同形式的源头。后期发展中,工作坊作为教学模式或是学习模式,只是从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不同角度来看待。总体而言,不管是不同的形式还是不同的角度,它的核心都在于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workshop”一词在维基百科的延伸解

7、释亦是主题明确的、合作型的、创造性活动(brief、collaborative、creative activity)。随着“工作坊”一词的发展演变,这种活动形式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比如有阅读工作坊、戏剧工作坊、摄影工作坊等等。博物馆也引入了这种重视“实践性、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喻蕾、覃京燕 现代博物馆中工作坊模式的文化美育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场馆学习视角写的分析 一文中,从教学技术学的角度来谈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并将之分为体验型、技能型、研讨型三类7。本文认为,博物馆的工作坊可以根据包豪斯和哈普林这两个发展源头分为两种类型,体验式和研讨式,技能属于体验的一种内容。2体验式工作坊在包豪斯学校诞

8、生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与“工艺”“艺术”息息相关,这一点也与大多数艺术类、历史类博物馆内容相契合。此处采用“体验式”一词而不是“手工”或“工艺训练”,是因为博物馆工作坊的实践并不局限于手工艺制作,也不是为教授“技能”而开办的训练班。“体验”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是主体在认知、情感、行动等亲历环节中构建个体经验。博物馆的“体验式工作坊”还可以根据艺术的不同门类而划分成工艺类、表演类、文学类,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有不同的观众参与体验方式。2.1工艺类工作坊工艺类工作坊,即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理解的博物馆工作坊活动。一般是以展览、展品为核心,选取适宜的主题元素搭配一般观众能够动手参与的手工形式,

9、进行活动设计,让观众动手体验手工工艺的精妙,或是深度体会经典艺术创作原理并启迪个人创作思路。常见的手工艺技巧有拼贴、编织、镶嵌、剪裁、绘画、篆刻、缝与绣等等。比如上海博物馆 丝理丹青明清缂丝书画 特展,缂丝是一种专门的手工艺,工作坊活动从精巧繁复的缂丝工艺中选取容易动手学习的流程,将材料、工具和流程简化设计后,带领观众亲手体验这门传统工艺;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则是从展览内容延伸,聚焦于东山魁夷绘画艺术中对于色彩搭配及日本文化典型元素的应用,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工作坊:一个是搭配不同色系的毛线制作手鞠球;一个是运用各种日式元素布料创作拼贴画。不同于一般的手工课,博物馆工作坊通

10、常是将知识课堂与手工体验相结合,由文博专家进行展厅或是课堂主题讲授,再由工艺老师带领学员进行手工体验,并不只是习得某种技能,更鼓励观众结合主题发挥自己的创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包豪斯学校工作坊的概念,即双导师相结合。工艺类工作坊单场活动参与人数一般在 20 人左右,为小班活动,以确保每一个观众都能得到操作指导。2.2表演类工作坊表演类工作坊多为唱演艺术与展览相结合而设计的活动。博物馆以实物展示为核心,为了呈现展览主题文化的更多维度,教育活动会举办一些诸如曲艺、戏剧、舞蹈、音乐等表演类工作坊。例如上海博物馆 2019 年曾举办特展 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教育活动策划者选取该展览中最引人注意

11、的人物学院大师安格尔,与剧团合作创作了一出86-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安格尔 戏剧,并举办 安格尔 戏剧工作坊,邀请普通观众在剧团老师的指导下,从基础的剧本研读开始,进入表演技巧训练,最终呈现一台演出,在体验戏剧演出氛围的同时,也进入到安格尔艺术创作的故事中,用这样的方式来引领观众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2021 年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策划举办了“江南古歌”工作坊,音乐老师分享了古歌创作与江南地域文化的渊源之后,一字一句教授活动参与者演唱白居易吟诵江南的名诗忆江南,还采用分组对唱、全员合唱等方式,最后参与者几乎都学会了

12、这首曲子。博物馆也会举办纯演出性质的戏剧、舞蹈或音乐会,观众在台下安静地聆听、观看即可;也会邀请专家或是一级二级演员来开办讲座,讲述某类艺术的历史、特色或是成就。而表演类工作坊并不看重演员的身份地位(主讲人通常是青年演员),也不讲究舞台布置、演出效果,它更像是一场交流学习会,让参与者与演员直接沟通,直观学习体验,抒发自我,开启观展体验的特别途径。2.3文学类工作坊文学经典也是博物馆展览的相关面,诗歌是记录与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博物馆策划举办的文学类阅读与写作工作坊,主题可能是与展览相关的文学家或是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地点等元素;也可能是以展品为对象的文学创作实践。比如美国洛杉矶当代犹太人博物馆结

13、合特展“Experience Leonard Co-hen 莱昂纳德 科恩(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创作歌手)”举办的沉浸式写作工作坊,邀请几位当代诗人作为活动主持者,参与者将在工作坊活动中一起朗读和分析莱昂纳德 科恩的诗,分享自己的作品;主持人也会分享他们自身的写作经验以及给参与者一些创作提示。文学类工作坊给参与者带来不同于一般阅读的体验,是结合展出实物、以相关文学形式深入博物馆展览主题的方式,并构建以个人感受为主体的阅读、分享或创作的博物馆经验。3研讨式工作坊研讨式工作坊,即邀请观众参与某个博物馆议题讨论的工作坊活动,概念与 20 世纪 60 年代劳伦斯 哈普林的城市建设工作坊类似。国内博

14、物馆经常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是仅限于专家学者之间的发言讨论,极少邀请观众聆听,更不会请普通观众一起来发表意见,因此不属于教育活动范畴;而教育部门主办的专家讲座,属于专家对观众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也不能称为工作坊。“研讨”是一种针对特定问题并希望解决问题的活动,因而研讨工作坊对于参与的观众常常有一定的背景限制,至少应该跟主题相关。台北故宫博物院在 2018、2019 连续两年以“社会共融”为主题举办的实践工作坊,比较符合研讨类工作坊的定义。如何将丰富的文物典藏资源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走入各医疗机构、社区等去服务因资源不足而被社会忽略的人群?台北故宫的这个工作坊,在邀请博物馆、社会工作、艺术治疗等领域的

15、实践者分享合作案例的同时,也带领聆听的相关专业领域工作者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为特定人群制定博物馆参观方案或是创作戏剧文本作为艺术治疗方案。可以说,研讨类工作坊应当是由博物馆发起,就博物馆相关议题,有专业人员分享、引导讨论,并邀请关心此议题的相关观众一起学习、参与讨论的活动。研讨式工作坊中还有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类型,即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是教育行业原本就有的存在,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模式,扩展应用到博物馆教育领域成为馆校合作的一种方式。教师“作为连接场馆与学校的纽带和具体执行者,其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意识和水平影响着馆校合作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也影响着学生在博物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8。在馆校合作的大趋势下

16、,博物馆进行教师培训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环。博物馆实施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多角度地理解展品,从而更好地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利用博物馆资源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及艺术欣赏素养。国内博物馆举办的教师培训,多称为“培训班”,比较少使用“工作坊”一词;国外博物馆的教师培训短期项目多使用“workshop”一词。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中小学教师开设了教师工作坊项目,结合特定课程主题和技能让教师了解艺术品知识背景,为教师提供各种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以帮助他们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上海博物馆也以“工作坊”的模式,从 2020 年开始连续开办了两届“教师培训班”,参与培训的主要是中小学美术与历史老师。与其他教师工作坊相同,博物馆的工作坊除了有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讲授,更注重两方的沟通87-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4C”反思模式即连续(Continuous)反思、关联(Connected)反思、挑战性(Challenging)反思和情景化(Contextualized)反思。交流,与参与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将博物馆的主题融入教学实践,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