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_熊茁.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699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_熊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_熊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_熊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

2、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熊茁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06)

3、摘要“盘”的基本意义是“浅而且敞口的盛装物品的器具”。在魏晋时期,“盘”从名词借用虚化成为名量词。名量词“盘”在后来不断扩大计量对象。在明朝时期又出现了动量词用法。量词计量的对象也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产生时代、计量对象、词法特征和语法特征等方面对量词“盘”进行阐述,并且运用了认知语言学解释量词“盘”的语法化过程。关键词 盘;量词;语法化;历史演变;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 H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4-9340.2023.01.008文章编号 1674-9340(2023)01-0050-06收稿日期:2022-06-27基金项目:湖南省线上线

4、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语言学概论”(项目编号:2021-322-471)。第一作者简介:熊茁(1999),女,湖南湘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通信作者:彭泽润(1963),男,湖南衡山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语言理论。一、先秦两汉时期名词“盘”的词义不断变化从汉语历史变化事实中可以看到很多语法化现象。名词“盘”也是不断语法化的结果:从名词变成动词,再虚化成量词。量词又从名量词虚化成动量词。说文解字 对“盘”的解释是“槃,承槃也。从木般聲。”段玉裁注:“今字皆作盤。”“盘”的本义是浅而且敞口的盛物器。我们通过整理语料发现,在先秦时期“盘”主要以本义出现,例如,例子(1)例子(3)。

5、另外还有“游乐、娱乐”“弯曲、迂回”等引申义,例子(4)例子(6)。(1)镂于金石,琢于盘盂。(战国 墨子 墨子)(2)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西周 周公旦 周礼)(3)自此观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盘盂,铭篆著乎壶鉴。(战国 吕不韦 吕氏春秋)(4)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西周 今文尚书)(5)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战国 逸周书)(6)魂凄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战国 屈原 楚辞)两汉时期,“盘”仍然以本义为主。这个时期“盘”的意义飞速发展,通过引申增添了“回旋、缠绕”“往复”“交结、联结”等,例如,例子(7)例子(11)。(7)岂忘赤霄之上,忽池籞而盘桓。(

6、西汉 路乔如 鹤赋)(8)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西汉 刘安 淮南子)(9)夫民尚践盘其躯,而况有其民政教乎!(西汉 贾谊 新书)(10)百官盘互,亲疏相错。(东汉 班固 汉书 谷永杜邺列传)(11)兄弟据重,宗族盘互。(东汉 荀悦 前汉纪)在这个时期,“盘”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方式迅速扩展词义,由本义“浅而且敞口的盛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是CCL语料库,引用其他文献的语料都会注明出处。熊茁,彭泽润: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物器”扩展到“游乐、娱乐”“弯曲、迂回”“回旋、缠绕”“往复”“交结、联结”等意义。二、魏晋时期“盘”产生名量词用法(一)魏晋时期“盘”在“名+数+量(名)”结构

7、中开始扮演量词角色姚振武认为“殷商时期汉语容器量词、集体量词的出现一律采取 (动)+名+数+名(量)的形式”1。金福芳、陈国华也认为量词结构是从回响结构转换形成的。“在周秦时期,量词标记无一例外都是后置于名词的,也就是说量词结构中数、量、名出现的顺序是:N+Num+CL”2。我们可以推论,如果“盘”出现量词用法,那么也应该是这种形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盘”出现在“名+数+名(量)”的形式中,并且有许多“盘”和数词搭配使用的语料证明这个使用的非偶然性。这个时期,“盘”用来计量一些食物,主要和数词“一”组合,组成数量词,用来修饰“食物类”名词。例如,“糟脯各一盘”指酒糟和肉脯每样一盘,“黍饭

8、一盘”指一盘黍米煮成的饭。句法特征以“名+数+量”的语序呈现,形式统一。(12)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糟脯各一盘,酒一杯,为朝夕奠。(西晋 王祥 训子孙遗令)3(13)至日,以丹雄鸡一只,黍饭一盘,清酒一升。(东晋 干宝 搜神记)(14)后御膳不宰牲,显达上熊蒸一盘,上即以充饭。(南朝 萧子显 南齐书)(15)朔望菜食一盘,加以甘果,此外悉省。(南朝 萧子显 南齐书)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量词“盘”的产生时代不晚于魏晋南北朝,并且形式统一,后置在名词中,通过“名+数+量”的形式呈现。(二)名量词“盘”产生原因的认知分析郭绍虞认为“临时随便取些盛器或容具来计量,是简单可行的”4。刘世儒把“盘”归入计量

9、词中普通称量法中的器物称量法5。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推理:“盘”的本义是“浅而且敞口的盛物器”。后面古人临时借用可以承载东西的“盘”,当作量词,来计量盘子承载的东西。这样的解释说得通。但是认知语言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认识量词“盘”的产生,并且解释了“盘”被借用成为量词的原因。沈家煊认为认知框架是人们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例如,“容器-内容”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认知框架。并且在显著度上,“一般情形下总是容器比内容显著”6。另外,容器类的边界十分清楚,比那些边界不清楚的事物更加能够引发人们的注意。所以可以用容器转喻内容。例如“他喝了三杯,”喝的是杯子里的水。赵艳芳的

10、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中阐述的“接近原则”“在认知上,距离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看作是一个单位”7。这很好地解释了人们在面对一些没有相似点的事物上,为什么选择距离相近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一壶酒”。“酒”在容器“壶”里面,而且和“酒”和“壶”是密切接触的,空间上距离非常近的。所以在认知上两者有同一关系。于是我们可以把两者看作是一个整体。又因为“酒”是液体,不固定的,人们很难描述,所以就借用接近的承载工具“壶”来计量8。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量词“盘”的产生过程。例如,例子(13)“黍饭一盘(东晋 干宝 搜神记)”。“黍饭”在“盘”里面,被“盘”盛载。“盘”和“黍饭”是密切接触的,是客观世

11、界真实距离的接近。所以在认知上我们认为两者是有同一关系的。进而我们可以把两者看成一个整体。又因为“黍饭”是一粒一粒,体积较小,用肉眼很难一眼数清楚的物体,而“盘”是有边界、有体积的容器,所以“盘”的显著度比“黍饭”高。所以人们就临时借用接近的容器“盘”来计量。三、隋朝到元朝时期名量词“盘”的不断发展“盘”作为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和数词搭配使用。在唐宋朝元朝时期,量词“盘”得到发展,词义进一步泛化,由计量“盘子承载的东西”发展到计量“圆形扁平的物体”。在词法特征上,可以和形容词、指示代词组合。在句法特征上呈现“名+数+量”和“数+量+名”语序混合使用-51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

12、报2023 年 2 月的现象。(一)隋朝唐朝时期名量词“盘”开始出现在顺序不同的“数+量+名”结构中隋朝唐朝时期,量词“盘”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计量对象上,主要还是以食物为主。并且有的语料省略了修饰的名词,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充。例如,例子(16)的“一盘之费”指的是一盘“水陆珍羞”的费用。(16)水陆珍羞数千,一盘之费,盖中人十家之产。(唐 张鷟 游仙窟)(17)匈奴以木盘盛粪饲之,临以白刃,弼惧,食一盘并尽,乃放还。(唐 刘餗 隋朝唐朝嘉话)在词法特征上,量词“盘”继承了魏晋时期和数词的搭配,例如,例子(18)例子(21)。并且增加了和形容词、指示代词的搭配使用,例如,例子(22)、例子(23)

13、。例子(22)中“大盘枣”省略了数词“一”,应该是“一大盘枣”。(18)仍每坐日,职事五品已上赐食,供十盘。(唐 杜佑 通典)(19)左右厢南衙廊中食,每日常参官职事五品以上及员外郎,供一百盘,羊三口。(唐 杜佑通典)(20)顷之,有酒馔数十盘,自外而来,一座惊视。(唐 蒋防 霍小玉传)(21)若非坐日,设三盘。(唐 杜佑 通典)(22)便持三升酒,大盘枣来见与。(唐 房玄龄 晋书 愍怀太子)(23)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许。(唐王定保 唐摭言)在句法特征上,这个时期的“数”“量”“名”的语序呈现一种混合交杂的现象。既有“名+数+量”,也出现了个别“数+量+名”的形式。但是这个

14、时期还是主要以前者为主。“名+数+量”例句:(24)赐臣生蟹一盘,便令造食。(唐 苑咸 为李林甫谢赐蟹状)9(25)曾贡文襄玉蒲桃一盘,文襄报以百缣,其见赏重如此。(唐 李延寿 北史列传)“数+量+名”例句:(26)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二)宋朝元朝时期量词“盘”在“数+量+名”的搭配中更加常见宋朝时期,在计量对象上,量词“盘”仍然主要是计量“盘子盛载的东西”。(27)一盘好瓜,何谓无耶?(宋 李昉 太平广记)(28)卿吃甚美,更赐一盘,又尽。(宋 李昉 太平广记)(29)晓残星犹未落,一盘棋子倩谁收。(南宋 华岳 翠微南征录)(30)后曲燕宜春殿,出牡丹百余

15、盘,千叶者纔十余朵。(北宋 王辟之 渑水燕读录)(31)张德远丞相甚爱此香,每一日,一盘篆烟不息。(北宋 陈敬 陈氏香谱)例子(29)是“盘子”和“棋子”都是圆形扁平的物体,具有形状相似的共性,构成隐喻的基础。“盘”又是“棋子”的容器,两者之间距离十分近,并且“盘”的显著度比“棋子”高。所以可以用量词“盘”来计量“圆形扁平的物体”。在例子(31)中,“盘”还用来计量“篆烟”。在词法特征上,量词“盘”仍然和数词、形容词搭配。(32)斋毕,余食犹数百盘。(宋 李昉 太平广记)(33)用享人蛮献一小盘,亦不啻数升。(宋 李昉 太平广记)在句法特征上,仍然呈现混合的状态,但是“数+量+名”的比重明显上

16、升。“名+数+量”例句:(34)俎上蒸肫一头,厨中荔枝一盘,皆可以为设。(宋 李昉 太平广记)“数+量+名”例句:(35)一盘御饭反为庶食。(宋陈达叟 本心斋疏食谱)(36)食两盘糕糜,二十碗桔皮汤。(宋 李昉 太平广记)元代,量词“盘”的用法变化不大。在计量对象、词法特征以及句法特征上和宋朝时期差不-52熊茁,彭泽润:汉语量词“盘”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多。例子(40)中的“棋”是指棋类活动。(37)先生披头跣足,用香羹茶饭一盘,祭起旋风。(元 不详 三国志平话)(38)放公次到家中,买粳米饭一盘。(元 不详 武王伐纣平话)(39)复到房中,打点各样果子,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朴通事(40)您那人间千古事,俺只松下一盘棋。(元 马致远 西华山陈搏高卧)四、明朝清朝时期量词“盘”增加动量词用法明朝清朝时期,量词“盘”在计量对象上进行巨大的发展,由计量“圆形扁平的物体”扩大抽象事物,棋局中的某一个现象。还产生了动量词的用法,用来计量下棋的次数。在词法上也展现出以前没有的用法,产生了量词“盘子”和“一盘盘”这样的结构。(一)明朝时期名量词“盘”开始计量抽象事物明朝时期,量词“盘”在计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