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沈 阳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群众体育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困境与进路杨 旭,张崇龙,尹一全,张天琦,邱招义(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北京;沈阳体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摘 要:后冬奥时期,北京冬奥场馆实现赛后可持续利用对承办城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冬奥场馆赛后利用 分析模型,探讨冬奥场馆发展现实困境,寻找进路,期望为政府制定政策、相机决策提供有益借鉴。研究认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 分析模型是由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
2、维系功能所组成的功能系统。基于模型分析发现: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存在资源有效融合渠道不畅、利益协调缺乏问题导向、制度难以匹配现实需求、公众观念塑造相对被动的现实困境,并从资源融合、利益协调、制度整合、观念塑造 个方面提出进路选择,为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实现赛后可持续利用目标提供借鉴。关键词: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场馆赛后利用;可持续利用;分析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体育强国背景下冰雪创业人才画像与评价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研究”();辽宁
3、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冬奥会背景下辽宁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作者简介:杨旭(),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通信作者:邱招义(),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是“在建造冬奥会场馆时对其完成比赛任务后的功能定位予以考虑,并在赛后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挖掘,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的过程”。在总结 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滑雪场地废弃、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奥运村非奥运用途转用、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巨额场馆设施维护费用等经验教训基础上,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倡导和规划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希望以此攻克冬奥会“后遗
4、症”。然而,冬奥“白象”影响依然存在:如 年 沈 阳 体 育 学 院 学 报第 卷韩国平昌冬奥会尽管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制定了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规划,但依然面临场馆赛后实际使用情景单一、使用人数较少、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仅平昌冬奥会江陵速滑中心和冰球中心的年维护费就分别达到.亿韩元和.亿韩元,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压力。鉴于历届冬奥会经验教训,国家高度重视北京 年冬奥会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问题。年 月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解决奥运场馆利用率低、综合功能弱等问题。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5、系的意见,通过制度性设计将冬奥场馆在内的公共体育场等设施融入全民健身中,致力于实现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目标。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开展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有助于提升冬奥场馆效能,进而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为推动全民健身提供重要支撑,更为充分发挥国际大型赛事对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作用贡献重要力量。可见,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要素协调作用的结果,有着贯穿宏观社会系统的特殊属性。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不仅是回收建设成本,取得经济效益,更是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
6、国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宏观背景下创造广泛的社会效益。因此,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的建设运营需要兼顾以下 个方面:)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积极对外开放以充分释放经济功能,进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场馆赛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初衷规范冬奥场馆发展方向;)遵循国家体育场馆相关制度要求,整合并提高冬奥场馆赛后运营的相关标准,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冰雪文化化人作用,培育大众长期参与冰雪运动的行为习惯,从而开发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内学者围绕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如关注场馆可持续利用域外经验、场馆遗产开发与管理、场馆赛后利用问题及路径等。然而,以往的体
7、育场馆研究在进行理论构建时主要与一般赛事场馆管理文献对话,导致回应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共性问题有余,而突出冬奥场馆独特属性及功能的宏观研究不足,其结论不论在准度还是高度方面都不足以回答冬奥场馆所面临的特殊问题,难以为政府有效落实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冬奥场馆的特殊属性进行研究。针对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建设运营的 个要求,本文引入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中着眼于社会行动系统各要素整合的 理论框架,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一种社会宏观视角的解析方式,尝试厘清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应然关系,明确制约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化解困境的出路
8、,为政府施政实现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 分析模型构建 理论与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自孔德创建实证主义社会学以来,传统功能分析法的结构功能主义长期占据西方社会学理论主导地位。尽管受到符号互动理论、冲突理论等理论的挑战,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仍被认为是二战以后影响最为深远的社会学理论之一。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主张“用功能分析来认识整个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关系”,通过识别社会基本功能,尝试回答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基本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代表人物帕森斯认为完善适用于各种社会系统的一般分析模型,需要满足以下功能:获取充足资源以适应系统不断调整的功能属性(,适应),设定实施的目标
9、以明确系统发展方向和用力路径(,达标),整合事物行为以协调子系统之间的方向合力(,整合),创造保持并传播系统独特文化价值以维系系统功能持续发挥(,维模)。这些功能构成了 分析模型,模型中 种功能不仅各自发挥作用,还维持着相互协调、互为促进的一体化关系。遵循“功能释放结构适应性调整”的研究假设,该模型已经用来分析网络体育组织发展、体育健身团队发展、“三大球”积弱现象等问题,展现出一定的理论适用性。那么,理论框架是否也可以对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进行适当理论解释呢?本文从 分析模型 种功能与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实践的契合情况进行考量。)适应功能方面。适应功能是系统保持与外部环境的交换、获得生存资
10、源并分配给整个系统的过程,也是经由资源交换引发的系统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难以延第 期杨 旭,等:后冬奥时期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困境与进路 续冬奥会前政府全面主导的发展模式,需转为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发展模式,通过场馆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性互动,获得维持整个系统运行的必要资源。)目标达成功能方面。目标达成功能是调动各类资源实现系统目标的能力。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关涉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的切身利益,这些主体为获取利益制定各自目标,如政府多次倡导甚至要求充分利用赛事场馆等冬奥遗产因地制宜制定赛后利用计划等,拟通过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流动实现冬奥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整
11、合功能方面。整合功能是以制度形式整合政策、相关标准、规范等约束性资源以保障系统沿既定目标发挥功能的能力。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不仅需要政府行政力量参与,而且需要市场、社会组织等主体力量的参与。为了使不同的主体形成合力,需要依靠政府政策引导,整合企业标准和社会规范等,进而规制不同主体的方向性行为,形成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并实现冬奥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潜在模式维系功能方面。潜在模式维系功能是系统内部价值观念逐渐使人们行为惯习化的动态过程,是系统模式持续运行的关键。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不仅需要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大规模,还需要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长延续。这就意味着在提升大众冰雪运动参与数量的同时,促进大
12、众增强参与冰雪运动的感知体验,形成积极价值观念,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以上分析,宏观阐释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并指导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实践,为本文探究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模型构建、明确现实困境、提出进路选择提供社会学宏观视角。基于 框架的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模型构建基于 框架的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模型 个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保障冬奥场馆系统的正常运行。适应功能表达着眼于冬奥场馆使用情景变化下的资源重新交换和匹配,通过内外部资源的不断积累,构筑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目标达成功能在一定物质积累基础上,凝聚共同
13、参与者的利益共识,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主张与资源配置方向,并进一步转化为参与者的行为假设与决策标准。整合功能强调面向系统目标施行制度、规范等规制手段约束不同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确保参与者释放出持续的积极行为信号,保障冬奥场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潜在模式维系功能旨在将物理化、制度化的治理表达以文化符号等形式抵达社会公众心理认知层面,依托人与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良性感官互动,生成惯习化行为和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冬奥场馆赛后功能的转换,达成可持续利用目标。适应功能释能机制 冬奥场馆的适应功能是场馆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资源交换以保障系统正常生存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贯穿在冬奥会举办前后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且每
14、一阶段适应功能表征的重点各不相同。)冬奥会举办前,重点围绕各场馆的设计、选址、新建、改进、联通、配套等目标与外部资源进行频繁交换,这些资源向冬奥场馆提供了运营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器材、工作人员、运行资金等,在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为冬奥场馆赛后释放经济作用奠定基础。)冬奥会中,通过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志愿者、管理人员等合力表现,打造无与伦比的赛事盛会,打造冬奥场馆的精神形象以及积极的社会效应,勾勒出冬奥场馆赛后对外开放的重要文化符号。)冬奥会后,冬奥场馆面向大众开放,进一步释放其社会意义和社会效益。通过访谈了解到,年 月 日至 月 日,“水立方”保持冬奥赛场原貌免费对外开放,参观者可
15、以在北京冬奥高科技灯光、唯美景观等组成的情境中感受竞赛氛围,并在赛时的比赛场地体验冰壶乐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冬季奥林匹克项目在我国的持续普及与发展。由此可知,冬奥场馆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较为明确的任务,从筹办、举办冬奥会到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无不体现出与外界资源交换进而达成维系系统生存的适应功能。这种适应功能的释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冬奥场馆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并产生生存资源的过程已经超越了要素间的单向度联系,呈现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多维互动的复杂联系。目标达成功能释能机制 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涉及多方利益,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是不同主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当然,不同
16、主体的目标设置迥异,如市场主体强调经济效益,社会组织寻求社会效益,这种差异导致不同主体在目标达成的互动过程中存在矛盾和纠葛,因此需要依靠政府主导以有效协调各方发力方向和行为步调,促进目标达成功能的完整释放。当然,目标达成功能的有效释放不仅要坚持政府主导,还需要充分协调并调动市场、社会组织等主 沈 阳 体 育 学 院 学 报第 卷体的积极性,在尊重各自利益诉求基础上,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为方向,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层次冰雪运动需求。)市场方面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例如华体集团为“水立方”提供体育赛事服务,万科集团则致力于利用冬奥场馆发展滑雪度假产业,两者深度开发赛事和休闲度假方面资源,利用冬奥场馆品牌释放最大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利用政策和管理杠杆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把握冬奥场馆经济发展方向。)社会组织以达成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冬奥会后,俱乐部、协会等社会组织与奥运场馆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通过承接青少年培训、国家队训练,社会组织的社会效益得到体现,冬奥场馆的目标达成功能中的社会效益也得到有效彰显。)以人们的冰雪运动需求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冬奥场馆目标达成功能的出发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