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钊.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71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3 专题论述安徽淮北地区泛指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五地市和淮南市的凤台县等部分区域。该区地处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南缘,是安徽省大豆主要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在66.67万hm2左右1,以亳州、宿州、阜阳三市种植面积最为集中,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25万亩、224万亩、215万亩和21万t、21.9万t、22.4万t(2018年统计数据),三市大豆产量占全省的67%。拥有“涡阳大豆”“埇桥大豆”“八公山豆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是历史上著名的高蛋白大豆生产区,曾筛选出涡阳牛毛黄、水牛皮及宿县白茧壳、泗县土里歪、五和脐荚黄等高蛋白大豆地方品种。砂姜黑土和黄泛淤土为该区主要土壤类型

2、,部分潮土和沙土分布在颍河、淝河、涡河、浍河、濉河两沿。位处南北、东西气候交汇过渡地带,暖温带和亚热带锋面交替区,夏、秋易发生旱、涝灾害。花荚期常遇到极端高温干旱,对产量影响明显;鼓粒期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小,利于大豆蛋白质积累,是形成大豆高蛋白的最佳生态区3。种植以大豆小麦轮作为主,一年两熟,大豆平均产量在1 5002 400 kg/hm2之间。本区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大豆深加工企业,大豆贸易以外调为主。大豆籽粒主要用来生产加工传统豆制食品、调味品,以淮南八公山豆腐、涡阳水豆腐、泗县豆腐脑最为有名。1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1.1生产现状1.1.1品种利用与育种目前安徽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上大面积

3、使用的夏大豆品种以菏豆12、菏豆20、菏豆33为代表的菏豆系列为主导种植品种,皖豆35、皖豆37为代表的皖豆系列,皖宿01-15、皖宿0934为代表的宿豆系列,郑豆1311、郑豆1307为代表的郑豆系列,齐黄34、徐豆16、临豆10号、濮豆5110等周边省份育成的大豆新品种也多有种植。种业公司自育的系列品种也开始陆续进入市场,此类品种熟期适中、抗逆抗病、高产稳产,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高蛋白品种皖豆28、皖豆38、皖豆39等也有规模化种植。2000-2020年20年间,中黄13种植面积最大,徐豆9号、徐豆14号、菏豆12、菏豆19等品种都曾占有相当的面积,但近年随着种业自育品种的兴起及皖豆、宿豆

4、系列的崛起,加之中黄13、菏豆12等品种种性抗性退化,品种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演替换代。安徽淮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东、西部又划分出湿润与半湿润2个夏大豆种植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大豆生产水平和农民种植习惯,在大豆品种利用上农户更喜欢选择株高高大、籽粒大、抗倒性强、生长健壮、繁茂性中等的品种类型。本区从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钊(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安徽亳州233600)摘要:淮北地区地处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南缘,是安徽省大豆主要产区。本文作者分析了安徽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对大豆品种利用与育种、耕作及栽培、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等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

5、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及产业对策等问题。关键词:大豆生产;问题;对策;淮北地区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3)。作者简介:刘钊(1967-),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育种、栽培和区域试验工作。E-mail:22-专题论述 2023.3事大豆育种的科研机构有阜阳市农科院、宿州市农科院、亳州市农科院及民办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阜豆、涡豆、宿豆系列品种的生态类型适宜当地气候条件。阜豆植株高大繁茂、分枝多、多花、花期长、挂荚晚、籽粒偏小、成熟偏晚、抗倒性偏弱;宿豆繁茂中等、分枝少、多花、花序长、花期长、挂荚早、籽粒较大、成熟偏早、抗倒性

6、好。1.1.2耕作及栽培淮北地区以麦豆轮作、一年两熟为主要的耕作模式,小麦收获后,直接板茬播种大豆,多用调整耧腿后的小麦播种机播种,行距较窄;部分采用“二垄靠”或“宽窄行”方式种植的,播种量大、播种质量差、播种深浅不一,出苗早晚有差异,出苗不匀、不整齐,缺苗断垄明显1。播种量多在112.5150.0 kg/hm2,留苗密度大,一般为27.0万37.5万株/hm2,不间苗匀苗,豆苗个体发育弱,易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产量长期徘徊在1 1252 250 kg/hm2之间。近几年秸秆全量还田面积逐年增大,部分农户开始旋耕,耕层一般在815 cm,耕层浅,少部分农户施用掺混肥225750 kg/hm2作

7、底肥。本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农户有丰富的大豆种植经验,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农机农艺不能深度融合。同时高质量的2BMFJ-6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密播种机由于价格较高,推广速度慢,40 cm等行距匀苗播种只在部分区域得以推广应用。质量一般的大豆精量播种机播种时种子覆土不匀,易缺苗断垄,出现黄苗、吊苗,加之部分机手为赶时间,机器行走速度过快,不能实现匀速播种,种子入地分布不匀,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大豆单产的提高。1.1.3大豆施肥豆科作物根系产生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减少对土壤中氮的吸收,促进肥地。淮北地区农民长期沿用习惯性种植大豆经验,“白茬”下种,基本上没有施肥习惯,即便追肥,施用量也不足

8、。随着新品种的产量潜力越来越高,籽粒带走的氮素也会越来越多,施肥已成为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不施肥或追肥不足已成为淮北地区大豆高产的限制因素。目前许多农户开始选择大豆花荚期追施磷酸二铵225450 kg/hm2;鼓粒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配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1.4除草淮北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已被普遍使用,化学除草不到位或防除不及时的田块才进行人工除草。大豆田阔叶杂草主要有藜、马齿苋、铁苋菜、苍耳、苘麻等,主要使用灭草松、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等除草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等

9、,使用的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等及其复配制剂。大多采取苗后茎叶喷雾,部分播后采用播后苗前或播前土壤喷雾封闭除草。1.1.5病虫害防治近年随着全球大气候及农田生态小气候的变化,导致近年大豆病虫害日趋严重。目前采取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方法,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肥料配比、栽培管理、轮作换茬等方面全方位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包衣和拌种是预防大豆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对大豆“症青”的预防防治效果显著。选择持效期长、内吸效果好的药剂及其复配剂,如35%噻虫福萎锈灵悬浮种衣剂或吡虫啉、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加配钼酸铵、硫酸锌及根

10、瘤菌制剂,进行大豆种子包衣或拌种,可有效预防点蜂缘蝽、苗蚜及大豆根腐病等病虫害,同时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大豆造桥虫、食心虫、豆荚螟、豆天蛾、卷叶螟、斜纹夜蛾及病毒病等病虫害盛发期在7月底至8月中旬,可选用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者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混合喷雾;或用45%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防治23次。1.1.6机械化利用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率2020年全国为86.7,淮北地区机械化率在90%以上,但本地夏大豆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低,不利于全程机

11、械化作业。存在机械、机型不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等问题。大豆收获专用机械少,其收获主要依靠稻麦联合收获机,导致机具适应性差、收获损失大、破碎率高。播种环节中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2BMFJ-6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密播种机推广速度慢,部分大豆播种机作业性能不够理想5,农户仍然使用略加改造调整的小麦播种机播种大豆,播种量大、播种质量差,创高产较难,直接影响农户种植效益。1.2生产特点1.2.1大豆生产趋于集中,带状复合种植势头迅猛随着种植结构、规模及大豆贸易的演替,安徽淮北地区的大豆生产种植向区域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大豆生产逐渐向太和、涡阳、濉溪、泗县、埇桥、颍泉等县23-2023.3 专题论述区

12、集中。大豆贸易最为活跃,部分贸易企业开始注重宣传,注册商品粮商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熟化,政府政策扶持到位,农户应用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大面积推广势头迅猛。1.2.2种业参与意识强烈,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市场竞争的加剧,激发种业强烈参与意识。安徽淮北地区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大豆销售公司,如安徽永民种业、柳丰种业等公司注重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推广了丰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抗病能力强、生产适应性好、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优良大豆新品种,推动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大豆新品种的迅速推广、产量的稳步提高,种植大户对新品种需求

13、意愿愈发强劲,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多抗广适、优质安全、特殊专用的新品种越来越受到青睐。1.2.3品质专用趋势明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豆贸易的活跃,促进了品质专用品种的发展。大豆加工产业的产业升级、兼并整合,倒逼上游育种和生产种植环节作出调整跟进。优质蛋白质是国产大豆的优势所在,必须在大豆蛋白质精深加工及大豆循环经济领域下功夫是加工企业形成的共识。安徽曾经先后育成皖豆12、皖豆24、皖豆28等一批高产、高蛋白的大豆品种4,为下一步专一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优质大豆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利润的提升和人民对丰富多彩豆制品的追求,促使大豆产业升级步伐会越来越快。1.3大豆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推广利

14、用情况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升级换代加快,目前安徽淮北地区皖豆28、皖豆38等高蛋白品种,以及皖宿1019、皖豆37、皖豆35、菏豆20、菏豆33、齐黄34、临豆10号、郑豆1311等近年新育成的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稳产类型品种越来越受到欢迎。1.4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主推技术1.4.1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开展夏大豆精简化播种技术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解决麦茬夏大豆播种问题,主要推广应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2BMFJ-6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密播种机,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受到农业部门的认可及高度重视。大豆精密播种机播种可实现一播全

15、苗、匀苗,出苗整齐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关键作用。麦茬夏大豆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模式,以优质高产品种为核心,控制播种量实现合理高产群体,配合种子包衣拌种防治早期刺吸式害虫及地下害虫,防止大豆“症青”,形成了农机、农艺配套品种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土壤培肥及大豆“症青”等难题,实现大面积生产大豆产量稳定在175 kg/亩 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1.4.2大豆拌种包衣防“症青”技术近年来安徽淮北地区大豆“症青”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损失大,严重影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有研究认为,大豆“症青”是大豆幼苗期由带毒刺吸式害虫传毒引起,主要

16、是豇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等多种病毒病DNA片段存在植株体内,造成大豆后期生理紊乱失调,豆荚形成后不鼓粒,不向豆籽输送干物质,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不能及时转化,大豆植株持续持绿生长,造成荚而不实或者瘪粒,对大豆产量的形成造成重要影响乃至绝收。根据对发病机理的判断,示范推广了大豆拌种包衣“症青”防治技术,重点抓住大豆幼苗期及生长前期点蜂缘蝽、飞虱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切断多种病毒病DNA片段侵入大豆植株体内,对控制大豆“症青”的发生效果明显,该技术的推广促使大豆进入恢复性生产,种植面积开始扩大。选用噻虫嗪或吡虫啉及其复配制剂加配碧护等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包衣拌种,控制大豆幼苗期点蜂缘蝽、飞虱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初花期前普遍用高氯 吡虫啉、噻虫 高氯氟等高效低毒农药,间隔57 d防治一次,连防2次,防治效果最佳。1.4.3大豆花荚期综合配套管理技术长期以来,大豆由于有共生固氮的根瘤菌,一般不用施氮肥,使有些农户形成大豆不需要施肥或用肥不多的错误认识,从而造成了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徘徊停滞的局面。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