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_王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76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_王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_王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_王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44 No.3Mar.2023第 44 卷 第 3 期2023 年 3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随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推广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也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晓、关注人工智能。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热议话题。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目标限度规定,能为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2、指明路径。一、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的三大类型(一)创设情景1.基于大数据构建生动形象的思政课程人工智能作为当前较新型的技术科学,为创造出能模拟人意识、思维的智能科技,此技术集合了当今世界多种先进科技,如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1。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在现代智能设备辅助下,基于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可构建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政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曾说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 变轨超车 的重大机遇。”2020年我国也正式计划推出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此教育项目的核心在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实验、实训、实践等实操项目放到

3、线上,在避免线下现实条件限制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安全保障,且线上实操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优势,能同步开展多人实验任务,能提升其整体的教学效率。高校思政教学方面,可将基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人工智能设备应用到思政实践教学中。如用大数据分析我国的社区街道管理情况,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社区街道环境,学生可佩戴虚拟现实技术配套眼镜,“亲身”体会社区街道管理及办事情况。同收稿日期:2022-10-17作者简介:王琦(1989-),男,山东临沂人,汉族,讲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基金项目:202

4、0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研究”(JSZM2020017)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王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前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与其他科学技术不同,人工智能专注于对人意识、思维的模拟、研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此技术开始融入高校教学中,以“代工”形式承包了诸多重复性教学工作。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导学等新型科学教学方式,对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进行深度分析,探析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5、,逐渐形成“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的统一理念与人机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深挖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潜能,协助高校思政教师开展高质量思政课程,以达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理念。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统一理念;高校思政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3-0093-0693-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23.03.003时,可通过网络互联使多人同时在线,学生可在“虚拟社区”中,以团队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实操”学习,使思政理论课程能与实践同步进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印象与理解。2.虚拟现实技术体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在现代技术

6、支持下,教师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搬到“线上”。例如在关于我国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在线上“游历”革命景点,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描绘经典革命故事,让学生“亲身”体会红色革命的艰苦岁月及先辈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思政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角色扮演,如屈原、雷锋等经典人物形象,让学生在线上“体会”人物故事,深度体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通过虚拟情景,将思想政治理念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能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7、二)智能数据分析学情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可利用大数据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分析,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科学、精准的数据处理结果,实现数据的“增殖”。收集、存储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分析,利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便于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软件对学生专业、性别、班级、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等进行统计调查,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精准定位教学对象,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设计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教学方案3。再利用大数据对各班级学生的学习行为、

8、学习结果、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估,预测风险班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及优化、改进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可根据智能数据分析结果,及智能设备、平台在数据分析后提出的教学意见,对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等进行进一步改进,如将课后作业放置线上,避免了时间、空间方面的约束,学生可自行选择时间、地点进行课后复习,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积极影响。且教师可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程度进行更科学、精准的统计评估,便于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利于教师及时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方式。即在智能数据辅助下,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情况等进行更

9、科学精准、更理性化的判断,可作为衡量高校思政课学情的重要辅助工具。(三)AI智慧辅助学习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深度学习、人机交互、智能算法等特征,可作为辅助学习的智能工具。高校思政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板块,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学术性于一体的高校必修课,除反复的理论知识讲解、巩固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重视课程创新,加强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互动,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思政教师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线上课程设计中,可加强智能化导学,提升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如在线上课程中间适当插入选择题、问答题,智能平台动态了解、掌握学生对相关思政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即利用人工智能技

10、术实现思政教学同学生间的一对一式互动,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态、情感变化,弥补了普通思政课教师精力上的不足4。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记忆力”(数据库),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教师,完成高校思政课的一些重复性工作,包括学生上课考勤、教学检查等。学生线上打卡上课,AI智慧可自动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智能化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将思政课程相关作业搬至线上,AI智慧不仅能替代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迅速、精准的评估、统计,还便于减少纸张浪费,对贯彻“绿色教学”理念有重要意义。二、人工智能在思政课中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作为新型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启动阶段,对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中

11、的融合仍有一段较长的探索路程。所以下述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发展路教育教学改革论坛94-径展开论述。(一)“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的统一理念在对未来的幻想中,线上教学、人工智能设备替代教师开展更科学、高效的课程学习,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议话题。但根据前文所述,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协助教师完成思政课程教学。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需重视“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的融入。这一观念最早是由当代技术哲学学者Don Ihde提出,他认为身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需同人类生活有效融合,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能赋予人工智能技术更高的价值与意义5。“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

12、一理念的引入,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不能仅作为单一的工具性用具,也应成为教师的“义肢”和学生的“AI智慧教师”,即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定位于“工具”,也应成为如“眼镜”一般,是人们身体、生活的一部分6。虽然目前受技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智慧”,但在集合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基于大数据库,人工智能设备能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整理,能“消化”思政课程教学理念与核心,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且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人工智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教学时间与空间,可依托于虚拟环境重新进行人文环境的创设,充分展现了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通过

13、“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再作为单一辅助工具,而是同教师、学生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形成一个可相互评价、反馈的“闭合环路”。(二)人机协同发展1.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随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入,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完成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需确定好教师的主导地位。思政课作为高校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课程,思政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好引导、培养工作,在学生心灵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塑造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即高校思政课是一项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的感性活动,要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出发,有效建立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人工智能是集

14、“冰冷”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技术,具有人工机械典型的理性、科学、精准、高效等特征,缺乏人类思维的感性思考,若将人工智能作为教学主导,不利于对学生思想认知的引导7。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为人类服务”而研发出的新科技,其发展核心在于辅助、协助人类。因此人机协同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基于高校思政教育原则设计教学方案,并有效保留教师对各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主导权。2.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同,当前推崇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感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在“教师人工智

15、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了解、接触到思政理论知识,最后需要让学生成为主动获取、分辨和利用知识的学习者8。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人机协同发展过程中,教师还可适当进行评价方式的优化,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动态调整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纸质线下评价,全部调整成线上评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且在人工智能协助下,能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更精准、高效的评估,把握好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思政课程教学。且学生评价系统、方式的改善,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各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兴趣度,便于教师对

16、教学内容进行更有效的调整与优化,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学生在思政课程教学中长期处于“游离”状态,实现思政课精准教育的目标。三、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人工智能技术在同高校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必定会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会使教育教学改革论坛95-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出现一定转变,因而在“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的引入与融合过程中,需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明确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这三方的定位,秉持合理、科学、审慎的教学态度,做好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这三方面的边界限定与规划,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方向,设定好目标限度。下述主要就“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深度融合限度展开论述。(一)技术边界1.人工智能技术有限,以外包形式为主“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统一理念和人机协同发展教学设计,需建立在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基础上,不应随意扩大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围。首先,高校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所以从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