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_苏热亚·赛提.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827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_苏热亚·赛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_苏热亚·赛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_苏热亚·赛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2宏观视界 活力 2023 年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苏热亚赛提(新疆大学,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追求目标,要想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进程,必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重点解决不均等化问题,补齐短板,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旨在厘清共同富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耦合逻辑,找出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探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

2、。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引言想要推动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35 年远景目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也强调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提出共同富裕的重大论断,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新发展阶段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

3、重点任务。这表明,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着力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内涵是把那些尚未达到均等化提供状态或尚未达到社会均等化受益程度的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非均等提供转化为均等提供,由社会非均等受益转化为社会均等受益的过程。因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是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一、共同富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共同富裕”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地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实质与时代特征。“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思想。我们的发展是为了造福群众,为群众谋求幸福,是为了实现

4、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追求,所以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使命和担当。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我们要推动所有的人都变得富有,以实现人民的福祉为宗旨,为我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共同富裕的宗旨是既要有物质上的富足,又要有精神上的自信自强等,涵盖了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富裕呈现了驱动式发展的思维定式。共同富裕从空间布局看,是先富带动后富,再一起迈向共富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地将物质进行积累的过程,必须有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有序开展,一步一个台阶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质含义,为推动新时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价

5、值取向和目标。一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迈向优质化、精细化,以确保在更高水平上确保民生服务的质量,以民生富裕带动共同富裕。二是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共享机制,才能体现共同富裕的普惠性和人民性。三是要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为了全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努力让人人都有共同致富的机会、劳动致富的权利和创新致富的环境。为达到此目的,必须以公共服务为抓手,在经济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我们都知道,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实现均等化供给公共服务是共同富

6、裕强有力的基础和内在要求。首先,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建立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安全网络。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是实现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的根本所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其首要目标就是无差别地为民生兜底,构筑一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安全网。在相关问题上,基本公共服务要承担起保障的职责,确保困苦、病弱群体也能在社会上有安身之所,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和正常运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局一直维持稳定,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其主要因素是具有基本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完善,既维持了社会公平,又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73宏观视界 活力 2023 年其次,要提升全社会的致富能

7、力,必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并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将会对我国的养老社保、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满足群众在不同阶段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方面的需要,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对医卫健康方面和教育培训加大投入,是我国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人民致富力的根本。一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提高健康水平则需要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正是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了全民的各种类型的需求,全方位、全周期地守护了人民的健康,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就业培训的广泛开展为所有人都创造了学习的空间,

8、让发展型人力资本更广泛地积累,培养出规模庞大、素质合格的劳动者队伍,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支撑。最后,只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扩大社会性流动,避免社会分层固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努力和市场化的激励是促进社会资本流动的微观驱动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机制在发挥“优胜劣汰”的激励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创新破坏”。要想达到更高的效率,市场就不需要对低效的经营主体和多余的生产能力进行保护,也不需要对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保护。但是,人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必须得到社会的保护。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所发挥的正是这种保护作用。从实践看,市场

9、分配的决定功能越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机制、劳动力市场制度就越有必要得到完善。缩小贫富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填平经济鸿沟,避免社会分层固化,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坚持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才能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渐进富裕中,通过全民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共同富裕的愿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享性和可及性不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享性和可及性方面还存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不强,准入条件苛刻,如保障

10、性住房的申请条件中的收入标准过低,导致很多低收入家庭被申请保障房的申请门槛绊住;二是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可接受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公共服务中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这导致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在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时产生不公平感,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三是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可适合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二)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差距较大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中,在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呈现出大中城市优于小城市的特点。我国城乡之间一直处于二元结构,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城乡融合,但其最大的困境就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三线城市医疗条件、教育水平、

11、通信交通等方面相较于一线城市是落后的,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各方面条件是有所欠缺的,建设人才也存在缺失,如果省域、城乡间的义务教育、医疗条件、通信水平等方面能够达到均等化的水平,不仅能够缩小各省市之间的差距,也能够为二、三线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对人力资本的吸收,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推进。(三)财政投入总体不足在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和财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的基础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在不断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即使各级政府财政逐渐加强了体现民生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的投入,但总的来看,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地区财政投入差距较大。除一些沿海城市外,不同地区的公民在享有教育医

12、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主体的协作治理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多种主体均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但从其产生的影响来看,其社会参与机制还不完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的协作治理优势并未完全体现出来,政府主导、单一主体的公共资源供应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民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只有被动地接受,从而会降低其获得性。这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和进程。三、共同富裕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 2035

13、 年的远景目标,既不能一蹴而就,又必须把握重点、找到抓手。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定位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重点是强化民生建设,使公众能够享受到平等、可及的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本质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只有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174宏观视界 活力 2023 年可及性,才能实现其公益性和普惠性。一是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推进其资源的优质共享。二是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的规划,确

14、保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仔细斟酌对交通、时间等因素,对其空间进行科学的规划,以避免由于距离、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切实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诸多难题的现实路径。共同富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省域、不同的城乡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达到不同程度标准的共同富裕水平,它们难免有差异,共同富裕就在这样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按照共享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城乡公共服务的合理分配,加大对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的投入,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切入来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一是建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将农村教育作为重点

15、,让教育资源向其倾斜,优化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支出方向,让新增资源更多地用于学校软实力的提升。推行教师轮岗制度,让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日趋相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二是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地区集中公共文化资源,加大对其公共文化及服务的供给力度。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诉求表达机制,让其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群众。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乡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鼓励县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医联体”,鼓励省会城市医院开展“远程诊疗”,以解决目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力度改善民生和推进基本公共

16、服务均等化,离不开资金和资源的大量投入。一是要加快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二是要协调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结实地方实际,建立健全的财政转移机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资金分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财力的均衡。三是要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当调整中央在某些方面的权力和支出责任,同时完善财政共担制度,健全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基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拥有更强的财政能力。(四)构建多元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一是政府内多部门协同。建议政府对组织机构实行“模块化管理”改革,整合政府内教育部门、就业部门、社保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住建等部门公共服务权责;建立地区间横向协作议事机制;基于其分区分类管理布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建立相关档案分区分类管理制度。二是社会、市场共同参与。建议政府通过委任、购买等方式向社会和市场力量引入残疾人社会救助、就业援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使各方积极参与,提高基本公共资源供应的质量和效率。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