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_陆丽青.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85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_陆丽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_陆丽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_陆丽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陆丽青陈永胜【内容提要】在思考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必须遵循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思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三种方法论策略。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地位。第二,依据研究问题的特殊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学研究范式。第三,在具体方法的综合运用中追求集成创新的互补性优化效应。【关 键 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作者简介】陆丽青,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永胜(通讯作者),浙江师范大学应用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守正创新既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

2、论创新的经验总结,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的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据此我们认为,在思考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也一定要遵循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摆脱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框架束缚的路径,开辟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崭新境界,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社会影响力。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36*本文系 2021 年国家社

3、科基金项目“中国宗教心理学思想史研究”(21BZJ001)的阶段性成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志。与我国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守正”,无疑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宗教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描述和理解人类宗教活动及其行为表征,以揭示宗教心理现象发生、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遵循“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以及“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

4、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一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不贯彻这两个原则,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遵循“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这就要求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必须准确把握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避免重蹈许多西方宗教心理学家曾经犯过的错误。在西方各种宗教心理学理论流派中,像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1939)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这种无神论的声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即使自诩为“不信神的犹太人”的弗洛伊德,也未能准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他通过赋予“潜意识”以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绝对生命力,

5、给“潜意识”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最终为有神论提供了土壤。其他宗教心理学家例如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 1910)以个体经验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冯特(Wilhelm Wundt,1832 1920)以民族文化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荣格(CarlG.Jung,1875 1961)以集体潜意识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埃里克森(Eric HomburgerErikson,1902 1994)以自我身份认同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1980)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1905 1997)以意义分析为特征的

6、宗教心理观、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1897 1967)以人格取向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马斯洛(Abrahan Maslow,1908 1970)以高峰体验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瓦茨(Alan Wison Watts,1915 1973)以神秘体验为特征的宗教心理观,其本质都是为西方有神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辩护,都是从宗教心理学视角助推和扩散有神论的迷雾,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遵循“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一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我国宗教心理学家在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描述和理解宗教行为及其表征的时候,必须坚持在社会关系中去把握个人的心

7、理特征和状况,必须在社会关46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2 期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6 年 5 月 19 日。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364 页。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8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666 667 页。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潜意识中的乱伦欲望、弑父欲望是构成人心理上最古老的生理遗传成分,这些欲望不可避免地再现在每一代新人身上。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永远都不能超越自己的本性,甚至到了最完善的社会,人仍然只是内心充满“原初欲望

8、”和冲动的一成未变的亚当,人类历史是一个由潜意识驱动的盲目转动的车轮。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只是穿着不同时代的服装,在各个不同时代的布景下扮演着乱伦和弑父等老一套角色。从某种意义上看,精神分析不仅充斥着世俗版的原罪论味道,而且其悲观主义色调也为基督教的“救赎”观带来无限的契机。倘若人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取自由和幸福,那么就只有继续仰仗上天的帮助。这种充满悲观无助色彩的观念一旦被大众接受,就会形成宗教滋生和发展的土壤。这也正是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起源论中的“原罪说”受神学家们青睐的原因。系中去把握宗教心理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个人的心理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其内容既不像荣格的宗教心理观所说的先天的和能遗传给下

9、一代的,也不像弗洛姆所称的内在的刺激和冲动作用自发产生的某种东西。相反,包括宗教心理在内的个人心理的全部内容都是个人同周围世界,包括同周围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反映。信仰超自然的东西在这里同其他意识现象之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对超自然的信仰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家庭教育、宗教社团的作用等社会心理因素和书籍、媒介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按照“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研究者需要正确解决宗教信仰体系中的情感和认识过程的相互关系问题。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情感过程,即感情、情绪、激情是信徒宗教心理的基础。率先提出该观点是詹姆斯,他提出

10、:“我确实相信感情是宗教的较深源泉;并且哲学的和神学的说法是次起的产品,就像将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国的语言一样”。过分强调情感过程在宗教意识中的作用,甚至将其绝对化,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感情和体验并非独立于认识过程而成为宗教感情和宗教体验的,因此,“情感过程本身就包含宗教发展的可能性”这一论断是片面的。只有当情感过程指向超自然的、虚幻的信仰对象时,情感过程本身才成为宗教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宗教感情的。任何感情,不论是消极的(愤怒、恐惧等),还是积极的(爱、感谢等),都可以成为宗教感情,如果它们指向超自然的、虚幻的对象(神、灵魂等)的话。但这些人的观念、形象和思想是从哪儿来

11、的呢?它们是通过认识过程(想象、思维等等)形成的。从普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并不存在特殊的宗教心理过程,也不存在任何其他特殊的宗教心理现象。唯有对信徒的心理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富有内容的分析,才能找到解释各种宗教表现(即信仰超自然的东西)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传统,潘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强调:“我们现在开展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要用辩证唯物论而尤其是历史唯物论作为我们基本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面向全球的各类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在世界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碰撞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研究的指导地位有

12、削弱的倾向。尤其是宗教心理学领域,许多研究者只关注一些宗教现象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其后果,至于这一宗教现象或宗教体验的真伪则是被搁置起来不予思考和讨论。十几年前,在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陈永胜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结项成果中,他曾针对当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弱化倾向尖锐地指出:“必须对当前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复杂国际56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荣格将其提出的“集体潜意识”置于“上帝”的位置,而且在荣格的理论中集体潜意识具有先在性。弗洛姆从其人性理论出发,认为“对于某种共同的定向体系和信仰目标的需求是由人的生存条件决定的”,而“对于

13、某种共同的定向体系和信仰目标的需求”就是弗洛姆所定义的“宗教”。美 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唐钺译,商务印书馆,2002 年,第 430 页。西方宗教心理学界持有该观点的不在少数,包括冯特、弗洛伊德、詹姆斯、奥托、荣格、乔治弗兰克尔等。苏 乌格里诺维奇:宗教心理学,沈翼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 29 页。张德:从社会心理学的遭遇看心理学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心理学探新1983 年第 2 期。发展态势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超个人心理学等披着科学外衣的神秘主义有神论思潮的扩散和渗透,努力防范这些不良的文化倾向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切实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宗

14、教心理学的学科建设,这样才能从宗教心理学这一侧面,确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如今,国际形势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持续打压,妄图实现他们曾经多次如愿以偿的“颜色革命”。当前这种复杂多变的严峻国际形势,在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这样敏感的领域,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宗教心理学研究范式在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问题意识是研究工作的起点,研究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桥梁。因此,依据研究问题的特殊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学研究范式,便成为一

15、种重要的方法论策略。那么,研究范式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联呢?范式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理论体系,是特定的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世界观和共有的行为方式,由信念、价值、技术等要素构成,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研究范式可以理解为是某类研究方法的共识性取向,而具体的研究方法则是在一定研究范式引领下的操作性应用。例如,在宗教心理学中,通常把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也称定性研究)称为基本的研究范式;通常把测量法、结构方程分析法、实验法、横断研究法等称为量化研究的具体方法,把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心理传记法、影像发声法、网络分析法等称为质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作为研究范式,量化研究和质性

16、研究体现了研究者的世界观和实践规范,因此,在科学观、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往往存在截然对立的品质,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性,其观察、测量和了解社会现实的具体方式也各不相同。量化研究以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质性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为理论基础;量化研究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质性研究则强调个体性和独特性,坚持主观诠66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2 期陈永胜:现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理论流派,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 208 页。美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57 页。横断研究法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影像发声法是中国学者在社区研究中创造的一种以影像为核心手段的新的质性研究方法。黄瑞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 1 页。Guba,G.Egon James A.Holstein.“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ese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