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中乾运用桂枝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刘喜成,忽萤雪,杨云翔,查金磊,马国清,忽中乾(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南南阳)基金项目:河南省青苗人才培养项目(豫中医科教 号);河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豫卫中医函 号)。通信(讯)作者:忽中乾,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人才,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摘要 忽中乾主任医师认为桂枝是治疗心病不可或缺的要药,心为阳中之太阳,心以阳为主体,阳生方可阴长。桂枝温通之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化气行水、温阳利水,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温通血脉、宣导瘀血。应用于临床,疗效斐然。关键词 桂枝;心病;温
2、通;忽中乾;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忽中乾,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人才,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忽中乾主任医师认为桂枝是治疗心病不可或缺的要药,心为阳中之太阳,心以阳为主体,阳生方可阴长。桂枝温通之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化气行水、温阳利水,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温通血脉、宣导瘀血。应用于临床,疗效斐然。现将其运用桂枝的经验总结如下。桂枝概述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枝条,主要生长于广东、广西,其中以幼枝香气浓郁者为佳。仲景经方运用桂枝之法,多遵神农本草经之意,谓:“桂枝,辛,温。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 服 通 神,轻 身,不 老。生 南
3、海 山 谷。”版中国药典记载桂枝功效:“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桂枝治疗心脏疾病的渊源难经注释记载“心者,营卫之本”,营卫之气均来源于中焦水谷之气,由心所主,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中,循行于全身,皆依赖心阳、心阴的相互协调。反之,营卫失调,心病生焉。难经记载:“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仲景制方桂枝汤,方中桂枝味辛性温,助运心阳以通经络;白芍酸苦微寒,益阴合营;生姜味辛佐桂枝以助阳,大枣味甘佐白芍以和里;甘草甘平和中,合大枣以养胃气,合桂枝以辛甘化阳,合白芍以苦甘化阴。诸药合用,和
4、阴阳,调营卫,加减以治心脏诸疾。如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治疗心阳不足的“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之按者”;小建中汤中桂枝倍芍药加饴糖治疗“心中悸而烦”;防己地黄汤治疗心气阴两虚、心失所养之“独语不休”等。后世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即从升降的角度阐释桂枝治疗疾病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的成分中含有挥发油、桂皮酸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镇静、扩张血管、降压、利尿、抗凝血等活性。另外,陈淼等通过对桂枝汤类方治疗心系疾病进行 分析,发现桂枝类方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室性早搏发
5、作频次、缓解心病患者的焦虑状态等作用。临证运用桂枝之法忽师认为,心为阳中之太阳,心为阳脏,以阳为主体,阳生方可阴长。心阳功能正常是心神、心阴、心血功能正常的基础。基于此理,忽师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时,无论阳虚、阴虚、血瘀、水饮、痰浊等证,皆加入桂枝,取其温通之用。化气行水、温阳利水 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各种心脏疾病致使心脏功能下降,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常常出现胸闷、心悸、气喘、乏力、水肿等表现,与中医的“心水病”密切相关。心衰病总的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肾阳虚或气阴不足为主,标实为水湿、痰浊、血瘀为主。根据病机,自拟心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DOI:10.13913/ki
6、.41-1110/r.2023.02.010衰 号方(桂枝甘草汤合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之心水病;自拟心衰 号方(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之心水病,方中加入黄芪、丹参,兼顾气虚、血瘀。在治疗心衰的两个处方中,均取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一可辛甘助心阳温通血脉以治本,二可甘温助肾阳化气利水以治标,治病求本,故心阳可复,水道通调,血瘀可化,心水自去。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系常见病之一,主要以心脏的搏动频率以及节律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于“心悸”范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心阳、心神的把握。自拟温阳
7、稳心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加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主加减)中,桂枝配伍炙甘草,辛甘合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为温补心阳、平冲降逆,一为温健中焦;配伍龙骨、牡蛎固摄镇惊、安定心神。四药合用,心阳复、心悸除。另外,临床中,亦常用桂枝加桂汤治疗心阳未损、心阳不振、阴寒上冲之胸痹心痛病,效果良好。温通血脉、宣导瘀血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管腔出现狭窄甚则堵塞,从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下降,轻则心肌缺血、缺氧,重则出现心肌不可逆损伤,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甚则产生濒死感的心血管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病”。临床治疗时,忽师遵从金匮要略记载病机“阳微阴弦”,即心阳虚微,血运失常,出现阻塞致使前胸部
8、猝然而痛,甚则浊阴不化造成心肌梗死,临证常用方为自拟胸痹温通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桂枝茯苓丸与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其中以桂枝为主,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疗“阳微”,瓜蒌、薤白、半夏以化痰,桃仁、牡丹皮、赤芍以化瘀,茯苓利水以祛瘀。诸药合用,共奏温通血脉、化痰祛瘀之功。若胸痹患者胸闷、胸痛严重,寸部脉沉迟者,合入大补心汤以宣痹通阳、化浊宽胸。典型案例 胸痹心阳不足案李某,男,岁,年 月 日初诊。主诉:反复胸闷 月余。患者 月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休息后自行缓解,近 周加重,求治附近诊所,予静滴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疗效不佳。刻诊:胸闷,气喘,乏力,汗出。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变。口唇紫绀,舌质淡暗、
9、苔薄白,脉弦数。西医诊断:心肌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阳不足。治宜温通心阳、补气活血利水,方选自拟胸痹温通方加减。处方:瓜蒌皮 ,薤白 ,姜半夏,麸炒枳实,桂枝,茯苓 ,麸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麦冬,丹参,五味子 ,黄芪 ,生姜 ,大枣 。剂,日 剂,水煎取汁 ,早晚温服。嘱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年 月 日二诊:胸闷、气喘等症状明显缓解,诉稍乏力,舌质淡稍暗、苔薄白,脉弦数。守上方再予 剂巩固治疗,随后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按语:患者为学生,有长期熬夜史,劳则气耗,耗伤心气、心阴,久则耗伤心阳。心阳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见胸闷、乏力;阳虚不能化水,水湿内停,水邪干肺
10、,肺失宣降,则气喘;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故见口唇紫绀;气虚津液不固,故汗出。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审证求因,本案当属心阳不足,治以温通心阳、化气活血利水为主。方中桂枝、炙甘草、白术、茯苓以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瓜蒌、薤白、半夏、枳实理气宽胸除胀,黄芪、当归、丹参补气活血,配伍麦冬、五味子取生脉饮益气养阴之意。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果良好。心悸伴自汗阳气不足案潘某,女,岁,年 月 日初诊。主诉:心悸伴自汗 年余。患者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汗出淋漓,以头面为主,劳累后加重。初时未予治疗,随后症状日渐加剧,汗多时每日需更换 次衣服,遂于就近医院就诊。查甲状腺功能等未见异常,予以谷维素片、维生素
11、片,以及中药小柴胡汤、玉屏风散等乏效,遂来求诊。刻诊:心中悸动不安,汗出淋漓,劳累后加重;汗后畏寒,手足不温;月经延迟,量少,体型消瘦,面色无华,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缓。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为心悸、自汗,证属阳气不足、固摄无力。方选自拟温阳稳心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处方:桂枝 ,白芍 ,炙甘草,煅龙骨 ,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醋五味子 ,黄芪,麸炒白术,防风,当归 ,黑顺片(先煎),党参 ,生姜 ,大枣 。剂,日 剂,水煎取汁 ,早晚温服。年 月 日二诊:服药后汗出减轻,每日无需更换衣服,心悸减轻,余症亦减。诉大便偏稀,舌暗淡、苔滑润,脉沉迟。予上方加茯苓 ,麸炒薏苡仁,续服 剂
12、,煎服法同前。年 月 日三诊:患者心悸缓解,汗出基本缓解,余症悉平,嘱其守方续服以固后效。案语:患者体型消瘦,素体虚弱,卫阳不足,卫外不固,营阴不守,故见汗出淋漓。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心阳虚损,阳虚则寒,不能温煦,故见汗出畏寒肢冷。阳气虚衰,推动无力,血行瘀滞,故见月经延迟、量少。结合舌暗淡、苔薄忽中乾运用桂枝治疗心系疾病经验 刘喜成 忽萤雪 杨云翔等白,脉沉缓,四诊合参,辨为阳气不足、固摄无力之证。方中桂枝、炙甘草、黄芪、黑顺片温补阳气,白芍、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五味子、浮小麦敛阴止汗,白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当归以补血活血,防风走表以祛风邪。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13、二诊中大便偏稀为脾虚湿胜之象,故加炒薏苡仁利湿健脾,合入茯苓取苓桂术甘汤之意,健脾利水、渗湿化饮,兼以宁心止悸。忽师临证擅用桂枝类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不拘于心病之虚实,皆可加入桂枝,桂枝温通之用即是治疗心病之要法。参考文献:黄煌 张仲景 味药证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曾艳霞,朱霞石,陈丽,等 桂枝及其配伍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陈淼,史筱笑,安冬青 桂枝汤类方治疗心系疾病的 分析 河南中医,():魏娜敏,杜柏,褚瑜光,等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李凡娥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配伍及证治规律研究 昆明:云南中医学院,
14、白爽,周晶,王颖 中医外治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收稿日期:李金生辨治慢性肾衰经验易珍文,郭义然,李金生(吉水县中医院,江西吉水;李金生名中医工作室,江西吉水)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中医优势专病专科建设项目”(赣中医药综合字 号)。通信(讯)作者:郭义然,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肾病、肝病的诊治。:。摘要 李金生主任认为慢性肾衰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由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主要为湿浊瘀血,湿浊内蕴化毒蕴结三焦,瘀血贯穿始终。临床辨证可以结合三焦辨证,分清标本,有是证用是药,治本当补益脾肾,治标当解毒泄浊、化瘀通络。关键词 慢性肾衰;李金生;
15、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李金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教研工作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学习,现就李师辨治慢性肾衰经验总结如下。病因病机 年中医药管理局拟定了“慢性肾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而在此之前各医家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虚劳”“腰痛”“水肿”等范畴。虽然病名不一,但对其病机的认识比较统一即正虚邪实。正虚可由最初的气虚及阴及阳,程度较重,其中尤以脾肾两脏突出。邪实方面包括瘀血、痰饮、水湿、湿浊、湿热和溺毒。基于上述共识,形成了补虚泻实、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李师认为慢性肾衰成因复杂,病位在肾,与肺脾关
16、系密切,是多种原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伤、嗜酒色、伤情志等)致使相关脏器(肺、脾、肾)功能失调、损耗形成。本病病程较长,虽然发病的各个阶段有其特性,但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虚、浊、瘀、毒是疾病的病理因素,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在疾病早期,正气亏损程度较轻,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发展,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以湿浊(湿热)为主,兼有邪毒、瘀血。论本虚 该病本虚在肺脾肾。肺为气之本,肺虚不能卫外,则易感邪而生病。脾主运化,脾虚失运生水湿,水液或在肺为痰,在胃为饮,在肌肤为水肿,水谷不化气血亏或见疲乏、贫血;脾虚不能上输精微见心悸头晕,阻滞于中见腹胀纳差,流注于下见便溏。肾主水藏精,肾气虚,影响水液的正常气化,水湿泛溢发为水肿,不能固摄精微而见蛋白尿。论标实该病标实为湿浊(湿热)、邪毒、瘀血。“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故水液代谢有赖于肺脾肾精气充沛,功能正常,或因虚或因实,脏腑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国医论坛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