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人民周刊 /2023年第4期人民要文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自此,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冬日的阜平拉开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史诗般展开。题记巍巍太行八百里,群峰苍茫耸云天。冬日的暖阳,把一道道金光铺洒在阜平县的崇山峻岭间。正午时分,田野一派寂静。齐呈科披着大衣走出家门,耀眼的阳光撞在他的脸膛上,似乎要把一种磅礴的力量融入他的身体。突然间,村里的喇叭响起,一首歌曲随风飘来:党的政策照阜平,问寒问暖关心咱。时刻惦记老区人,看到贫穷心不甘。
2、撸起袖子加油干,哎嗨哎嗨呦,一定要改变阜平县。这首歌,齐呈科熟悉,是村里的脱贫户杜呈兰创作的。杜呈兰不光爱唱歌,还能编歌词。她编的歌儿,都是讲述身边故事的,朗朗上口,很接地气。歌声婉转,情真意切,听得齐呈科心里热乎乎的。他的思绪,被歌声一下子拉回到10年前的那个冬日。2012年12月29日,一场瑞雪落在阜平大地,山山岭岭,银装素裹。第二天清早,骆驼湾村民走出家门,一个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竟然是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来看望乡亲们了!顶着寒风,踏着积雪,总书记来到太行山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他走进村民家中,盘腿坐在炕上,跟乡亲们手拉手,亲切地话家常、问冷暖、聊收入阜,盛也;平,定也。然而,阜
3、平,可真是一片贫困之地。608口人中,428人属贫困人口,骆驼湾的贫困状况令习近平总书记揪心不已。“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在这里河北阜平,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歌声起太行 张健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人民日报2023年2月13日第1版编者按:2月13日,人民日报 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长篇通讯 歌声起太行,以故事化的方式生动描绘河北阜平十年来的脱贫攻坚成就,充分展现当地脱胎换骨的巨变,特别是干部群众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由此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4、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滴水映日、润物无声地凸显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本刊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33 人民周刊 /总第180期动员令。要将沉睡的大山唤醒,要让古老的村庄腾飞,要给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画上句号这,就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铮铮誓言。一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此要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于是,在阜平,一场如火如荼的奋斗开始了。深受激励鼓舞的阜平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10年间,阜平山乡巨变,1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歌声回荡耳边,往事涌上心头,齐呈科感慨万千:“这歌
5、啊,真是咱阜平人心底的歌!”歌声记录往昔,歌声温暖人心,歌声为生活注入澎湃力量。齐呈科想也想不到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刚刚过上小康日子的阜平人就惊艳了世界。44名来自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用宛如天籁的声音,演唱了奥林匹克会歌,唱出了全天下孩子“一起向未来”的梦想。这歌声,是来自太行深处孩子们的歌声,是10.81万阜平县脱贫群众的歌声,是阜平全县22万人的歌声,更是新时代14亿多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歌声。初心之歌“太行山花,迎着太阳开放。”2022年2月21日,保定日报刊登了一篇报告文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述44名阜平娃走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的故
6、事。两天后,邓小岚读到这篇文章,深情地在旁边写下了这句话。是她,把44名阜平娃带到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中心。作为一名出生于阜平县的革命者后人,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邓小岚初心不改,退休后跑到阜平山窝窝里义务支教,用音乐培养孩子、改变乡村,一干就是18年。花白的头发,优雅的谈吐,走到哪里都笑语盈盈,跟谁聊天都和蔼可亲,乡亲们亲切地叫她“邓老师”。邓小岚是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的长女,在抗日烽火中出生,在阜平村庄里长大,乡亲们用糊糊粥哺育了她。长大后,她去了外地求学与工作,心里却一直牵挂着阜平,牵挂着老区的乡亲们。她的心,始终跟老区人民跳动在一起。2003年,邓小岚又一次回到马兰村,给太行山上的
7、革命烈士扫墓,当时发生的一幕,深深触动了她。那一回,马兰小学的孩子们也参加了扫墓。扫墓结束后,邓小岚提议:“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唱国歌吧!”没有人接话。邓小岚问:“那你们会唱什么歌?”还是没人回答。邓小岚不解:“没有老师教你们唱歌吗?”孩子们摇了摇头,星星一样的眼睛暗淡下来。邓小岚见了,心像针扎一样疼。那一瞬间,她想起很多往事抗战时,阜平是晋察冀边区首府。乡亲们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跟着同志们学认字、学唱歌。那时候,青纱帐里,红缨朵朵,万山丛中,歌声飘扬。太行的歌声,唱出了老区军民同仇敌忾的气势,唱出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两万多阜平子弟踊跃参军,5000余人壮烈牺牲,真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8、归”。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阜平战斗了11年的聂荣臻元帅,听说阜平人民还过着贫困的生马兰村的老师带领马兰小乐队和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铁贯山上排演节目,放声歌唱。人民日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34 人民周刊 /2023年第4期人民要文活,含着热泪说:“当年,9万阜平百姓,养活了我们9万军队,他们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可是,眼前的阜平,富起来了吗?崎岖的山路,破旧的土房,简陋的木桌椅,低矮的黄泥墙时间,好像在这大山深处停滞了。甚至,那激动人心的太行歌声,也听不到了孩子们不会唱歌,这哪行啊!回北京后,马兰孩子们的面庞不时浮现在眼前,让邓小岚无法入睡。她披上衣服,走到书桌前,
9、一枚印章映入眼帘“马兰后人”,这是父母亲送给她的礼物。注视着这枚印章,想到乡亲们的淳朴善良,邓小岚豁然省悟:父母对她的厚望,都刻在这印章里啊!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永远不能离开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服务。这,才是“马兰后人”沉甸甸的寓意。“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音乐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就在那一刻,邓小岚决定:回去,回马兰去!为乡亲们做点事,让山里的孩子把歌唱起来!音乐可神奇呢,好的音乐能陶冶人,塑造人,给人信心,给人力量。对孩子们来说,音乐可以张开他们梦想的翅膀,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无限可能。退休后,邓小岚立刻来到马兰,开始义务支教。那时候,马兰村的教室很破旧,她就自己筹钱,把教室翻修一新。
10、她又从同事、好友那里募集到各种乐器,全都运到马兰来。她还成立了马兰小乐队,教孩子们唱歌与演奏乐器,用音乐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脱贫攻坚动员令从阜平发出后,马兰村的一切都在快速发生改变。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香菇大棚连接成片,乡亲们的身上充满奋斗的豪情。邓小岚动员乡亲们改造厕所,栽种树木,共同打造一个美丽、卫生、和谐的马兰村。教学之余,她扛着铁锹和锄头,和乡亲们一起去村口修路、去山上栽树对这片太行沃土,邓小岚爱得深沉。这份爱,不只是敬惜与感念,更是反哺与报答,是为了让乡亲们早点过上衣食无忧、精神富足的好日子,拼尽满腔血,捧出一颗心。山村终于有了自己的音乐节。2013年8月,邓小岚发起了“马
11、兰儿童音乐节”,就在马兰村里举办,村里孩子与来自各地的艺术团体一起,登台表演,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从此,在阜平的胭脂河边,不仅有孩子们的追逐,还有了琴声;在太行山脉铁贯山上,不仅有孩子们的嬉闹,还有了歌声。不少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浪漫,新时代属于他们的未来,也逐渐清晰、美好。“马兰儿童音乐节”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引起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导演组的注意。2022年2月,包括马兰孩子在内的44名阜平娃,登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孩子们头戴小红帽,脚蹬虎头靴,神清气爽,落落大方。他们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会歌,一曲终了,全场动容,世界惊艳。山里娃登上了世界级舞台,这在马兰村,绝对是一件大事情,乡亲们都
12、沸腾了。开幕式第二天,在马兰村广场,有村民看到贾明兰站在电子屏幕前,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定睛细看,屏幕里正重播阜平娃的开幕式演唱视频,贾明兰的女儿也在里面,镜头扫过,笑容甜美。村民故意问:“这是谁家闺女啊?”贾明兰骄傲地说:“我家闺女呗!”骆驼湾村的“太行冰瀑”景观,在朝阳的映衬下,尽显独特神韵。人民日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35 人民周刊 /总第180期村民由衷夸赞,闺女这么有出息,这个贾明兰,跟从前可大不一样了。说起从前,贾明兰就心酸。家里五口人,住在小土屋里,脚都迈不开。院子里挖一个坑,垒一圈石头,支上锅,就是灶台了。晴天还好,遇到雨天,只能搬进屋子里烧柴火,满屋子烟,看不见人。家里本就困难
13、,丈夫李秀国还爱打牌,两口子为此没少吵架,女儿见了 人都不说话,总是低着头躲着走。后来,县里发展规模养殖,村民可以贷款养猪,政策上很照顾。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专门找到李秀国:“秀国,茶靠人烧,水靠人挑,脱贫要靠自己一双手。现在扶贫政策好,千万别错过机会。”李秀国的养猪场开张了。县金融服务中心不仅给他贷了款,还找来致富能手,手把手教技术。孙志胜更是时常登门,了解情况,加油鼓劲。大家这么帮衬,李秀国说,不干出个样来都没脸出门。他把心思全用在养殖上,到了年底,卖猪的钱一数,心里别提多美了。这时候,马兰新村也建成了。李秀国一家搬进新居,三室两厅,宽敞明亮。客厅墙上是大屏幕电视,旁边还挂上一幅书法:人勤年
14、丰。日子越过越和顺,女儿主动说,想跟着邓老师学唱歌。贾明兰求之不得,把她送到邓小岚身边。没多久,女儿就起了大变化:不仅歌唱得好了,性格也开朗多了。贾明兰最爱听女儿唱歌,女儿的歌声就像淙淙的山泉,那么动听,那么美好,让她觉得,这日子,真的越过越有盼头了。有一次,她忍不住对女儿说:“孩子,妈妈也想学唱歌!”“好啊!先学这首我的家乡吧!”女儿说着,轻轻唱了起来,“鲜花开放,彩蝶纷飞,我们美丽的故乡”贾明兰学得认真,唱得动情。在田间地头,乡亲们常常看到,贾明兰一边干着活,一边哼着歌,脸上的愁云不见了踪影,就像变了一个人。歌声润乡村,不光贾明兰变了,整个马兰村都变了。村子里建起了月亮舞台,修好了音乐广场
15、,不仅有马兰小乐队,还成立了马兰艺术团和马兰秧歌队。逢年过节,四野八乡的演出邀请一个接一个。闲时载歌载舞,日子活力迸发。乡亲们都说,物质上富裕、精神上富有,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马兰村美起来了,富起来了,邓小岚却走了。但是,在乡亲们心里,邓老师一直“活”在他们中间。马兰村的音乐广场,时时会播放邓小岚教给孩子们的歌曲;青山环抱、绿水围绕的月亮舞台,默默诉说着一名老共产党员扎根乡村的奋斗故事;“音乐马兰”的建设如火如荼,邓小岚把音乐带给了马兰村,如今,这件“法宝”正让这个村子发生着美丽蝶变。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而奉献、奋斗的人。去年春天,党中央和国务院追授邓小岚“北
16、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邓小岚用自己的奋斗证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镌刻在党的旗帜上,镌刻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镌刻在每一名共产党人的心窝里。奋斗之歌“水瘦山寒”“阜平不富”。地处太行深处的河北阜平,底子薄,条件差,是个众所周知的“穷窝窝”。让阜平富起来,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新时村民在易地搬迁的马兰新村广场上开展文体活动。人民日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36 人民周刊 /2023年第4期人民要文代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兑现这个庄严承诺,就是要筑牢共产党人的执政根基。2013年,中共阜平县委新一任领导班子成立。冒着炎夏酷暑,班子成员一头扎进大大小小的村子里,调研脱贫工作。之后,他们多次召开全县各级干部会议,商讨脱贫大计。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有名同志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都很关心阜平,一直帮扶阜平,可阜平为啥总是拔不掉穷根?”阜平的困境,大家都有感触。于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基础设施到地理环境,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阜平山多地少,还都是河滩山坡地。老百姓中间一直传着几句顺口溜:“人均半亩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