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_李驰.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021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_李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_李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_李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李驰 摘要 宋代是学界普遍认为的方志初步定型时期。官方确定的文化形式由宋初的图经转变到图志,再转变成方志,其发展过程极为曲折,涉及社会阶级力量对比、时代文化背景、思想学术传承、方志编纂目的变化等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宋期间方志各发展阶段,即准备期、突破期、融合期、定型期等四个时期的定性分析,系统探讨方志的成型轨迹。关键词 方志;宋代;发展分期;综合分析;成型轨迹 中图分类号 K29作者简介:李驰,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湖南长沙410003)方志作为由宋代朝廷颁行诏令修纂、代表官方意志的文化产物,在成型发展中,

2、历经地记、图经、图志等形态演变,内容也由单纯的“地理之书”逐步演变为全面记载地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万象的著述。受到宋代政治时局、学术取向、阶级力量对比等各方面综合影响,方志以儒家万物有序、世界本一的哲学观念为指导,以义理为核心,注重博物洽闻,并通过整合其他文化形式,不断拓展自身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成为地方文化标杆,为积极推行和维护统治阶级所倡导的社会秩序服务。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是方志初步定型时期,但疏于对图经、图志到最终形式的方志发展过程的历史阶段分期。本文关注两宋图经到方志的演变过程,将方志在宋代的演变划分为准备期、突破期、融合期、定型期四个时期。从阶级力量对比、时代文化背景、思想学术传承、方志实

3、践变化等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分析着手,系统地探讨方志的成型轨迹。一、准备期:建隆元年(960 年)至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一)社会政治经济宋初结束长期战乱,社会逐步安定。宋王朝实施隋唐以来“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除官田由国家直接管理外,土地私有化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发展迅猛,土地买卖频繁,封建租佃契约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荒地的开垦、农田水利设施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小农生产的日益规模化。手工业、矿冶业、瓷器业、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及印刷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商业因而日趋繁荣,社会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宋初以“重文抑武”为基本国策,试图建立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将经

4、济与文化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开启以“德运”归属的议题,对宋王朝的正统来源予以追溯,提倡“思考历代治乱之迹”为宋王朝提供治理之术;崇尚儒学、褒奖忠臣,宣扬忠君思想,强化臣民忠君意识;改革科举制,公开竞争、按成绩取士,打开平民的上升通道,扩大统治基础;文化上表现为以儒家传统道德褒贬人物,通过建立官方史馆机构、加强对实录和国史编纂的管理、选拔任用史官,确保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树4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立史实记载和评判的绝对权威。社会兴起以复兴儒学为主旨的文化学术思潮,以排除隋唐以来佛道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赵宋王朝的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二)“地理之书”1 国家重视。

5、立国之初,宋王朝关注其地理疆域,将图经编纂视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以“图经”为命名的方志前身得到朝廷重视,令各路每十年、各州县逢闰年造图。各州县胥吏依朝廷定例造图,图经内容包括各州户籍、沿革、疆域、吏员、户口、贡赋等门类,作为官方文书进呈。朝廷依据各路、州、县造送的图经,汇编成全国图经总集或区域图志。随着宋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内抚诸州、外御四夷的需要,也为了掌握统治版图范围内的山川风貌、关隘险阻的具体情形,要求各地修纂图经以献,用于实际的国家治理。如:至道三年(997 年)七月四日,“真宗语宰臣曰:朕欲观边防郡县山川形势,可择使以往。九月允恭以山川郡县形胜绘图以献。丙寅四月御滋福殿,召辅臣观西鄙地

6、图,指山川堡壁曰:朕已令屯兵于地内州郡,简冗省费,以息关辅之民。”便是朝廷运用图经指导国家政策制定的生动范例。2 图经体例。图经是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地理之书。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宋代地理典籍上百种,数量远超前代总和,修有 开宝诸道图经 海外诸域图 咸平河西陇右图 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 晏元献公类要 等图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乐史、晏殊等编纂的太平寰宇记,是书计200 卷,除保留传统的地理类目外,增加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姓氏、艺文等目,由人物又延伸到官爵、诗词、杂事,并将幽燕十六州地情补入,以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四库全书总目 评价云:“其书采摭繁复,惟取赅博,于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于题咏古迹

7、若张祜金山诗之类,亦皆并录。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列传侔乎家牒,艺文溢于总集,末大于本,而舆图反若附录”。就地理之书而言,图是主体,经为解释图而存在。但此书内容侧重艺文,艺文比重超过舆图,成为图经结构体例发生变化的标志。太平寰宇记 将幽燕十六州补入,表明宋人对国家版图完整的殷切期望。通过篇章的安排、内容的书写,内含个人的意志追求,与儒家“发微旨”原则相统一,开创图经通过篇目的精心编排,传达自身追求和意志的先河。需要补充的是,此时期,晏殊晏元献公类要 中明确提出“地理之书”和“地理之学”的两分概念,为后来“方志之学”概念的提出具

8、有明显的指导作用。3 主旨内容。宋人推崇“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的文化传统,图经既反映地域的天文地理,又介入历史人文,已然具备该地域的“世界”雏形,也与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及“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通过对“方域世界”的地理空间与社会观察,构建地域整体印象,书写时人对天地人关系的认知和社会的现实图景。图经反映的核心是王朝的地域版图,而地域版图又是封建王权的象征。于是,举凡版图之拓展、疆场之征战、边防之巩固、土地之经界、日常之行政都成为图经的主体内容。统治者借助图经能从容地从整体上把握地域的地理山川、风俗民情,有利于宏观上治理国家、维护秩序,有利于法规的出台、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

9、调配。其影响延续后世,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丰富理论,编纂以地理之学为根底的方志。此阶段为准备期,是宋初传承汉唐地记、图经的文化形式,因袭图经体例,上至王朝,下至郡县,编纂“地理之书”,以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太平寰宇记 的出版为标志性事件划分。5王应麟:玉海 卷 14,山川郡县形势图 ,影印文渊四库全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第 943 册,第 347 页。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 卷 68,中华书局 1965 年,第 595596 页。纪昀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出版社 2012 年,第 2 册,第 453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二、突破期:

10、约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至大观元年(1107 年)(一)社会政治变革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突出,又因官僚体系的庞大开支和军费压力以及对辽、西夏的贡赋,农民不堪重负,起义不断,宋王朝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1043 年)和王安石变法(1068 年)的政治改革即是对封建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但相继失败。为寻求国家治理良方,儒家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力量,重振儒家学说,认为此举能消除社会积弊。儒家各学派相互争鸣,社会主流思想变换频繁。如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从哲学层面对世界进行反思,竭力为统治者提供

11、学理上的政治正统和符合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秩序。官学、书院受此影响,也主张治经抛弃前说,独研义理。疑经、解经、注经学风兴起,成为文化时尚,处于文化突破思潮下的官方图经编纂也有了重大转变。(二)图与经的分离1 体例变化。图经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一图一经,经为图设,图说相间。如,隋代区宇图志 “叙山川则卷首有山川图,叙郡国则卷首有郭邑图,叙城隍则卷首有公馆图”。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李宗谔等人奉旨编纂的 祥符州县图经 成书,为统一类例的图经总集。李宗谔提出“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标志着图经开始从地理之书向图志形式过渡和演变。这一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早有前例。如王洙直上 皇祐方

12、域图志 地理图五十卷、“图汇要览”一卷,李德刍上 元丰郡县志 三十卷、“图”三十卷。其中“要览”“志”,都是地图的解说文字。李宗谔在王朝图经总集中将图与经分开撰写成卷,对州郡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其后的州郡图经编纂大都以之为师。图与经的分开成卷,既有图的制作困难,也有两宋之间战火造成地图散佚的现实,其实质是单一的地理之书已不能满足统治者对国情的基础性地情掌控之需,图经的体例变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 内容变化。图经开始脱离纯粹的地理之书性质,人文历史的相关记载逐渐进入图经,呈现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两分的主体结构。如熙宁九年(1076 年),宋敏求纂成的长安志,即关注长安的历史文化方面的记载。长安志

13、 创新体例,突破汉唐以来“都邑簿”的记述范围,全面叙述长安的坊市、街道、宫室、官邸以及府县的政治、官员、河渠、关塞、风俗和物产。又如:元丰七年(1084 年)朱长文纂成的吴郡图经续记,计 3 卷,上卷分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十五门;中卷分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六门;下卷分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事志、杂录七门。从记载的篇目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图经的内容已脱离传统图经的地理之书限制,转而广泛涉及人物政事,文字比重上升,与后世方志体例相仿。3 功能定位。元丰年间,图经与志的称谓同时共存,但以文字为主的地理历史书籍单独

14、成册被称之为“志”已成为普遍共识。以 元丰九域志(1080 年)为例:王存等人奉敕所修撰的全国地理总志,略建置沿革而详军事地理,尤详载宋夏前线陕北以及华北宋辽对峙地带壕沟堡寨、山川关6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 年,第 1920 页。王应麟:玉海 卷 14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出版社 2012 年,第 0943 册,第 0349 页。王应麟:玉海 卷 14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出版社 2012 年,第 0943 册,第 0352 页。王应麟:玉海 卷 15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出版社 2012 年,第 0943 册,第 03750376 页。宋元方

15、志丛刊,中华书局 1990 年,第 1 册,第 74235 页。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 1990 年,第 1 册,第 639691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方志的宋代发展分期隘。王存 上元丰九域志表 中关于图经、志的功能表述清晰:“先王建国,所以周知九州封域与其人民之数者,诏地事则有图,诏观事则有志,比生齿则有籍。近世撮其大要会为一书。”“王存审其事,既而上言,以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九域志。”以当时的观念来分析,一是该书因未合于图经编纂体例,不能称之为图经;二是单独以文字成册,不以“经”为命名,而称之为“志”;三是图与志的概念相对清晰,图、志、籍荟萃一书,作用互补,“志”

16、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拓展。(三)“方志之学”的提出方志实践的需要,促使宋代学者对方志的体例内容等进行研讨。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序(1084 年)指出:“方志之学,先儒所重,故朱赣风俗之条,顾野王舆地之记,贾耽十道之录,称于前史。”这是“方志之学”首次见诸文字的记载。“方志之学”的概念被明确地提出,标志着方志理论研究得到重视并初具成果。朱长文又云:“自大中祥符中诏修图经,每州命官修编辑而上,其详略盖系乎其人,而诸公刊修者,立类例,据所录而删撮之也。夫举天下之经而修定之,其文不得不简,故陈迹异闻,难于具载。由祥符至今,逾七十年矣,其间近事未有纪述也。”由于图经有明确的类例规定,以致“陈迹异闻,难于具载”,因此其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类例规范被重新讨论成为共识。关于图经类例的学术讨论,散见于存世的宋代图经之中。如赵不悔修,罗愿纂新安志 其序云:“徽为郡自汉始,至于今久矣。图经 纪述其事宜详也,试考之则遗阙而不备,读者恨焉,此 新安志 所以作也。”因图经类例规定狭窄,缺乏全面性,“遗阙而不备,读者恨焉”,故罗愿悄然突破图经编纂要求,进入人文历史领域。图与志分开成卷,为图经向方志转变提供书写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