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_程兆宇.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07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_程兆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_程兆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_程兆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当代大学生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程兆宇1,2,王爱青2摘要:从众心理是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典型性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选择、恋爱情感、消费习惯、创新意识等方面均有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产生机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引导大学生认知从众心理的利与弊,帮助大学生明确普遍性与差异性、认知与实践、被动依从与独立主动这三大关系,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众心理;利弊与对策中图分类号:B

2、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37(2022)04-0043-05心理学上的从众(conformity)是指个体在周围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摒弃自己的初衷与观点,采取与他人相同策略或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条件已经成熟但心理机制尚未完善的时期。从众心理作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对大学生的态度观念、日常生活、行为养成等诸多方面均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新时代高校育人要求的大背景下,研究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为理论研究提供新角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引导方式、策略路径、新

3、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等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对从众心理的研究为透析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二是为育人实践提供新渠道。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可将从众心理作为因势利导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新举措,指明新方向。一、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阐释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步成熟的人生关键期。他们思想活跃,但自身的辨识和认知能力有限,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他们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易发生心理同向发展活动,即产生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日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典型性心理现象。(一)何为“从众”说文解字 对“从”的注解是“一为 随从、跟随,二为 顺从。如 论语 公治长 载“道不行

4、,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于?”170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载“臣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年度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表达性艺术治疗提升旅游类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EFA2021047)的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2-10-24作者简介:程兆宇(1984),男,吉林舒兰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专业 2021 级博士研究生,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王爱青(1981),女,山西平遥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 36 卷第 4 期山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42022 年 12 月J

5、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Dec.,202243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2352。辞海 对“众”的注解为“多数、许多”。如 论语 卫灵公 载“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264,史记 五帝本纪篇 载“信饬百官,众公皆兴”22。由上述注解可以看出,“从众”指的是个体服从或顺从多数人的行为或状态。(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发生背景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群体生活和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三个影响因素。其一,东方文化中蕴含“从众”的天然成分。东方文化讲究以“和”为贵,相较于西方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文化氛围,东方人更

6、容易从众。从中国古代的“人云亦云”“洛阳纸贵”,到当下备受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双十一盲目消费”等都是从众行为的现实确证。其二,青少年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愈发显著。朱智贤指出:“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3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和运转效率不断加快,青少年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群体压力和竞争压力,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使得个体产生了合群的强烈意愿。其三,新媒体时代凸显了大学生的自身局限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边界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外交流范围和信息获取渠道不断缩减,更多依赖从互联网获得的信息和经验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面对互联网良

7、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时,大学生极易陷入信息茧房和信息异化的困境,触发盲目从众的错误行为。(三)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生成逻辑凯尔曼(Kelman)在 1961 年提出了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依从、认同和内化三阶段理论。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发生也同样要经过态度依从、认知内化、行动实践三个阶段。首先,大学生群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交互性。个体在群体之中极易受到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产生态度依从。其次,大学生在长期的群体生活中,个体价值观朝群体价值观偏移,个体的认知、态度趋向与大学生群体角色相一致并达成新的价值观,产生认知内化层次的态度改变。最后,当大学生个体对群体与环境产生了态度依从,并认可新的价值观念

8、以后,为了达到或实现自身的某种需求,就会产生从众行为。从众心理与行为因其普遍性、渐进性和双面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四)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特征大学生从众心理在思想层面表现为政治认同、担当精神、厌世情绪等;学习层面表现为考研升学、逃课行为等;生活层面表现为跟风恋爱、跟风消费等。其核心特点为:一是广泛性,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二是双重性,无论是思想层面、学习层面、生活层面还是就业层面,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都呈现出双重性的特点;三是渐进性,从众心理会引发大学生个体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渐进性变化。二、“从众”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利与弊从众心

9、理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充分发挥同辈群体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观念、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均可以发挥促进作用。但如果应对不善,在大学校园中,由消极从众心理引发的负面情绪、逃课行为、消极就业、攀比消费、校园欺凌等现象层出不穷。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及时转变理念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大学生对从众心理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新时期确保大学生树立积极观念、坚持独立思考、实现优质成长的迫切需求。(一)从众心理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1.有助于大学生凝

10、聚政治认同,强化责任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以国家、社会、时代要求为导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激励学生凝练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和造就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社会个体。”4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也较为复杂。要想让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就要高度重视思想引领与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植入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与政治认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载体。如中国特色社

11、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载体,大学生红色研学、道德讲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载体,党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校园活动载体,等等。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事例鼓舞学生,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使大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产生共识,认清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44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2.有助于大学生辨识职业取向,形成积极观念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风险。一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引发的利益论、自我论,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二是受社会领域深刻变革的冲击,大学生

12、职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呈现出较高频率的变动性特征;三是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研究表明,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 8 个小时。当前,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进行职业选择与定位过程中,产生“向钱看、向厚赚”等错误职业价值观5。大学期间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易受外界影响等典型特点,迫切需要学校加强引导。教育大学生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结合典型人物事迹、优秀毕业生宣讲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理性看待物质获取与精神追求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贡献的关系等,向先进人物学习,受典型人物感染

13、,产生同向心理运动,形成积极、正能量的职业价值观。3.有助于大学生构筑情感阶梯,建立示范交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大学校园各种常见的同向心理运动中,恋爱行为是受大学生从众心理影响最为普遍的行为之一。庞惠支认为:“高校学生的恋爱观指的是高校学生对恋爱行为所秉持的态度和看法以及衍生出的具体表现,诸如择偶观、婚姻观、交往观等。”6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家庭、校园、社会的和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高校老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构筑互助、积极、健康的恋爱关系与示范交往,促进素质提

14、升与个体成长。利用良好的恋爱关系所带来的榜样与示范力量,感染更多的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这种互相促进的模式,有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巨大力量。(二)从众心理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1.引发消极态度与负面情绪的传播和蔓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个体在社会行为的学习与模仿过程中,经常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进而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知,并促使自己也做出类似他人或者榜样的行为。”7这是从众心理又一理论来源与依据。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接受力强、易被他人影响的年轻群体,从众行为发生率比其他群体更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学历的贬值让莘莘学子尤其是家庭不富裕的大学生开始怀

15、疑读书的价值。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迷茫和焦虑,逐渐丧失学业目标与学习动力,无法静心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在周围消极个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厌世等负面情绪。不良的从众心理直接导致消极态度在受教育者中的传播和蔓延,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2.导致不良行为与习惯的模仿和学习大学生以宿舍、教室、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主要以同辈群体为交往对象。这种情况加深了大学生相互模仿学习的从众行为。大学生从众逃课行为是其典型表现。在逃课群体的影响下,从众心理开始发挥作用,诸如“大家都在逃课,我逃课也没什么”的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最

16、终,逃课的人数越来越多,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逃课行为是从众心理不良诱导的结果,对大学生良好学风和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大学生通过同辈群体的消费行为确认自己的消费能否跟得上群体的步伐,这就是群体比较消费心理活动过程中的攀比行为。盲目攀比使大学生忽略了辨别这一消费行为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走向消费的误区。盲目攀比消费使大学生丧失判断力,以别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作为自己的参照,从而引发冲动消费、追求刺激和时尚的超前消费等一系列不良消费行为。3.盲目从众磨灭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塑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个体的思维意识长期处于从众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就会产生创新意识淡化、独立性减弱等不良后果。身处群体生活环境中,样本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对于独立性、主动性不强的大学生而言,受制于同辈影响和群体压力,他们盲从和效仿别人的行为和习惯,尤其在遭遇挫折和问题时也习惯于套用别人的意见或经验,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身处网络新媒体时代,通讯异常便捷,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