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代 影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当代中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升途径探究基于文化适应模式视阈张丹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摘要:翻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当代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参差不齐。以二语习得中著名的文化适应模式为指导,对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进行分析,并以缩短大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出发点,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究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
2、可行之路。关键词:文化适应模式;英语翻译能力;社会距离;心理距离;第二语言学习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23)04-0125-031 引言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在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翻译”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之一,已被明确列为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突破的任务。翻译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一员,翻译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清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1。此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对具备较强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显著,对外贸易、文
3、化传播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才能胜任工作。然而,翻译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国内大学生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且并未对此项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给予足够的关注。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翻译教学指导思想和相关教学理论的缺乏,另一方面归因于学生个人重视程度不足、心理畏惧等因素2。美国学者John.H.Schumann创建了二语习得的文化适应模式,认为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二语习得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3。Schumann将文化适应程度归纳为“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两个因素,距离越小则越有利于二语发展。翻译能力的提升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以文化适应模式为
4、指导,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翻译能力习得中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并以缩短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距离为出发点,对如何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出建议。2 文化适应模式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些学者探讨了社会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据此建立了一些模式和理论,文化适应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文化适应模式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chuman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二语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始终处于从不适应过渡到适应的连续系统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4-5。Schumann假定文化适应程度与二语习得水平间存在着理想的对应关系,即特定的文化适应程度对应着特定的二
5、语习得水平。但他同时承认,在现实的二语习得过程中,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无法整齐划一。通过实验,Schumann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越高,则二语习得水平就越高3。文化适应模式以“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两个维度来量化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了若干个彼此相关的具体指标,图1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示了该模式的详细内容。图1 文化适应模式构成图2.1 社会距离社会距离阐述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后文简称“群体A”)和目的语群体(后文简称“群体B”)之间的关系,该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个群体间的接触程度,进而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发展。具体来说,若群体A与群体B之间的社会距
6、离越远,则两收稿日期:2021-12-20修回日期:2022-01-12作者简介:张丹映(1995),女,河南三门峡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笔译和二语习得研究。ISSN 1009-5039Overseas English海 外 英 语http:/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12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代 影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群体成员互相接触的机会就越少,也就越不利于二语习得;反之,若两群体间的社
7、会距离越近,则意味着两群体成员的接触机会越多,从而越有利于二语水平的提升。Schumann将社会距离细化为相互关联的八项指标,本文将其概括为两个类别,即“交互特征”和“单向特征”,前者强调群体A和群体B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后者则强调群体A的内部因素。交互特征涉及两个群体间的联系及对比,包括社会主导模式、封闭程度及文化相似性三个指标。(1)社会主导模式指群体A和群体B的平等程度,划分为从属地位、主导地位、平等地位三个等级。Schumann认为,如果群体A在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优于群体B,群体A则处于主导地位,该群体成员将不愿放低姿态去学习群体B的语言;反之,群体A则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倾向于
8、拒绝包括语言在内的外来文化入侵。只有当两群体处于平等地位时,来自群体A的学习者学习意愿较强,习得效果更好。(2)封闭程度指的是群体A和群体B共享公共设施、共同工作及学习的程度。封闭程度低意味着两个群体间接触频率更高,从而为二语习得创造良好的环境。(3)文化相似性指两个群体间的文化相似程度。当两种文化相似性较高时,群体A会更容易认同和接受群体B的文化,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群体B的语言。单向特征强调群体A的内部因素,包括融入策略、凝聚程度、群体大小、态度、打算居住时间五项指标。(1)融入策略指群体A面对群体B的文化时采取的策略,包括同化、保留和适应。同化策略和保留策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策略,前者指群体
9、A放弃其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完全融入群体B,后者指群体A完全保留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化策略有助于增强两群体间的接触,有利于二语习得,弊端是会使群体A丧失本征。适应策略是上述两种策略间的平衡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体A的二语习得,同时也能保留该群体的本征。(2)凝聚程度显示了群体A的内部密切程度。若该程度较低,学习者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群体B,二语习得效果更好。(3)群体大小指群体A成员数量的大小,与凝聚程度呈正相关。群体越小则紧密程度越低,学习者更容易收获良好的习得效果。(4)态度指群体A对群体B的整体态度。与负面态度相比,正面态度更有益于二语习得。(5)打算居住时间指来自群体A的成
10、员是否打算在目的语国家或地区长期居住。计划居住时间越长意味着群体间的交流机会更多,更有利于收获良好的习得效果。2.2 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出发,考察来自群体A的个体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群体B的距离。心理距离越近,学习者能够收获的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二语习得。心理距离可以细化为语言休克、文化休克、学习动机、语言疆界融入性四个指标5。(1)语言休克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因为害怕出错、词不达意等不敢使用目的语,或由于表现不好而失去使用目的语的信心。语言休克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二语习得。(2)文化休克指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时的焦虑感。当学习者进入不熟悉的
11、文化环境,其固有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不被新环境所接受,可能会产生手足无措的焦虑感,更甚者则会将自己封闭起来。Schumann认为,学习者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后必然会产生文化休克,需要分散精力进行调整。即使文化休克程度较低的学习者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融入目的语文化环境。(3)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包括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通常表现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充满好感及兴趣,甚至希望成为其中一员;后者则表现为学习者只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社会地位等。一般认为,融合型动机更加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4)语言疆界融入性指学习者能否打开语言屏障、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语言输入。
12、美国心理语言学家Guiora认为随着习得时间的增长和语言知识的增加,学习者的语言疆界会逐步建立并形成屏障,从而阻碍语言的输入,学习者的语言开始僵化并很难再提高6。学习者开放的态度可以减轻和消除语言疆界,助益其目的语水平的提升。文化适应模式是Schumann针对自然环境中的二语习得提出来的,但他同时指出了文化适应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实质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唯有提高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语言水平,没有文化适应不可能有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7。因此,文化适应模式依然适用于外语教学环境。目前国内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处于非自然环境中,而社会距离取决于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以学
13、习者个人意愿为转移。因此,想要提高第二语言习得水平,本文聚焦于英语翻译能力的习得,以心理距离相关理论为指导,探究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途径。3 文化适应模式对大学生提高英语翻译能力的启示本节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与英语群体间的社会距离,其次对心理距离的四个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讨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可行之法。3.1 社会距离分析本文将社会距离概括为交互特征和单向特征两个类别。1)交互特征分析:以英美这两个英语母语国家为例,当前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与其基本处于平等地位,近现代以来所存在的“自卑”与“自负”两种126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4、一一一一一一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代 影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心态已逐渐被“自信”所取代。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国内大学生不出国门就有许多接触英美人士的机会。在与他们进行文化交流以及在不同文化的互译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英汉互译能力将会得到培养与提升。对于文化相似性因素,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在价值观与道德观、社会习俗、家庭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性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翻译能力的习得。例如,中国的古诗词、成语等以非常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这些内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学习者
15、对两种文化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转换。2)单向特征分析:2020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183万人,且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英语作为目的语进行学习8。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检测其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对翻译能力的考察在这两门考试中的权重越来越大。2013年,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型由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领域,翻译考试时间延长至原先的6倍,且分值大幅增加至原先的3倍9。在四、六级考试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下,大学生对于英语翻译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同时,出于就业、升学等目的,我国大学生也对提升自身英汉互译能力给予
16、了更多重视。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整体社会环境有利于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2 心理距离分析及提高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途径本节从语言休克、文化休克、学习动机和语言疆界融入性四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究提高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1)学习者对自身英语翻译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词汇、语法、句式等翻译错误的恐惧感,都会导致语言休克的产生。按照文化适应模式相关理论,语言休克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第二语言习得,也就不利于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学生的翻译自信心。同时,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水平后,应主动借助资料和工具书,充满信心地进行翻译,出错后也应该积极地进行总结,从错误中进行学习。2)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将导致文化休克的产生,这点在英语翻译能力的习得中表现更为突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差异较大,汉语着重于表意、表达简练,而英语注重语法、结构严谨。此外,我国历史悠久,浩瀚的历史文化难以与英美文化对应起来,同时英美文化中的价值观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