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第 92 期 第 1 期2023 年 1 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1,2023Serial No.92摘 要: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南方革命文化、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和港澳侨文化复合生成的地方文化形态。浸润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斗争意识强、革命成果丰、历史价值高是其丰富内涵。文化信仰的坚定性、文化行动的奉献性、文化本质的人民性、文化构成的复合性是其鲜明特征。这种文化贯穿了敢于斗争和善于胜利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彰显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继承了理论先行和干部先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诠释了解放人和发展人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东江红色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23)01-0082-06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杨竞业(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400)收稿日期:2022-12-28基金项目:广东东江干部学院年度项目“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2022DJGBXY017)成果作者简介:杨竞业(1970-),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
3、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哲学、中国统战理论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广东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长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东江地区融合会通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南方革命文化、岭南传统文化和港澳侨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复合的地方文化形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当下,深入审视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鲜明特征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正确理解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具有中
4、国特色的多元复合的地方文化形态。从多学科视野审视这个文化形态,能够更全面、深入把握其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呈现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依据。(一)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地方文化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方革命这个伟大实践所造就的文化。实践生成性是这个文化成型的基本机理。从实践哲学视野审视,可以发现东江红色革命文化会通、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南方革命文化、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港澳侨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指导中国革命,这是党团结领导人民取得
5、革命战争胜利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在 发刊词 中指出:“统一战线问题,第 1 期83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1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的忠诚继承者,也是善于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者。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2应当指出,中国南方革命是在党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开展的革命,活跃在华南
6、地区的包括东江纵队在内的多支革命队伍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发展起来的,它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主动开展对敌斗争和建设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南方革命文化是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形成的实践基础。南方革命具有革命力量薄弱、战力资源匮乏和队伍生存艰难等特点。在粤湘赣三省,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伪军、国民党军、侵华日军、地主、恶霸、流氓、土匪交相作恶、祸害人民,华南地区革命队伍远离党中央、主力部队,缺乏资金和枪炮支持,又受到敌、伪、顽和地方割据势力的侵扰、围堵,筹集粮款、开展斗争尤其艰难。另一方面,华南地区也存在有利斗争的条件。从大革命
7、以来,粤湘赣三省人民经受了斗争锻炼,革命基础较好。毛泽东在广州开办了农民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农运干部,刘少奇在江西组织和发动了工人多次罢工斗争,这些工作为推动南方农民和工人相结合的革命斗争创造了历史条件。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东江建设革命军队,开展对敌斗争,营救文化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升了革命行动的坚定性、自觉性。应当说,南方革命行动及其经验积累为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形成的文化基础。“传统是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或一再出现的东西。”3近代以降,岭南地区承继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发展了康有为、梁启超、陈献章等人的“兼收、包容和开放”思想,
8、承接了明清以来“经世致用”的观念。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交往中,这些思想观念逐步融入其行为日用,成为其思维方式。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的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是东江革命队伍开展游击战及其他斗争活动的主要区域。在本地成长或来自外省的干部与战士,或来自香港、澳门地区的爱国青年,或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华侨青年,无不受岭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岭南传统文化精神深渗东江革命队伍,成为长期范导和深层影响东江革命行动的文化元素。港澳侨文化是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形成的精神基础。东江地区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也存在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近代百年历程中,中国居民以契约劳工、探亲、婚嫁、营商、求学等方式,先后在
9、 18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大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20 世纪 70-80 年代集中出境或出国,成为港澳地区居民或东南亚、美洲、欧洲、澳洲等地的华侨,东江大部分地区因而成为侨乡。从孙中山组织发动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以司徒美堂、陈嘉庚、黄仲涵、庄西言等为代表的侨领捐资捐物,引导华侨青年归国参加革命,服务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华侨青年爱国救国热情高涨。“到 1940 年底,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就有近千人。”4应当说,粤籍、闽籍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作出正义行动的深层力量正是来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港澳侨文化,而这种文化对东江红
10、色革命文化的形成发挥了促导作用。(二)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意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革命斗争实践形成的地方文化形态。其始源是由中国马克思主义主义即毛泽东思想指导推动的中国革命实践。从历史哲学审视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可以发现其植根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意蕴。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浸润时间长的文化。文化是主体际交往实践的产物,又是长时间积累经验而逐步生成的产物。东江地区的红色革命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就开始发育,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创办刊物、“研究社”5。刘尔崧、彭湃、李春涛、郑重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社会主义学说,杨竞业:东江红色革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广东省社会主
11、义学院学报 2023 年84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为创建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基础。东江红色革命发挥了党领导革命、发动群众、凝聚民心、占领阵地、建设经济、抢救文化、联络海外等作用,推动了东江红色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推进了东江红色革命与广东革命战争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地方武装力量和全国武装力量的整体联合。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影响范围广的文化。文化是特定空间中的精神存在。东江红色革命是一个历经 20 余年的非凡历程,东江革命队伍活动范围遍及惠州、东莞、深圳、兴宁、梅州、汕尾、韶关、广州等地。整编后的队伍还北上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就东江纵队发挥的现实作用而言,诚如朱德指出:“八年
12、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6。就东江革命的世界影响而言,由于东江红色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由于在东江纵队中有较多港澳同胞、爱国华侨、知识分子、女战士参与,队伍的政治文化素质高,受地方群众认同程度高,因而其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影响。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斗争意识强的文化。党领导中国革命 28 年的历史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伴随着这个历史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7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东江地区革命力量
13、在对敌斗争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东江革命力量开展对敌战斗1400余次,付出了很大牺牲,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因为我们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就非在长期间内不能聚积和锻炼成为一个足以最后地战胜敌人的力量。”8正是在长期频繁的对敌斗争中,东江地区积蓄了自己的革命力量,锻炼了顽强的战斗意志,掌握了对敌斗争的正确策略,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成果丰硕的文化。东江革命取得了系列丰硕文化成果,使“可见的成果”“潜形的成果”“物化的成果”和“内化的成果”以不同方式积淀、传承下来。比如: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解放区,这是由奋斗牺牲取得的“可见
14、成果”。加强了地下交通站建设,办好了纵队机关报前进报,提高了党指挥军队、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凝聚民心的能力,这是由深层发力形成的“潜形成果”。锻炼了党的基层组织,培养了地方军事干部,建立了一支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革命队伍,这是由先进思想铸造的“物化成果”。懂得向农民公平筹粮,抓好了“米袋子”;懂得发行地方“建设券”,创建税务站,抓好了“红色金融”;懂得“保护中华文脉”,构建统一战线;懂得抓“枪杆子”,运用武力抗击日寇侵略,打击伪顽反动势力,保护人民根本福祉,等等。这些都是由革命实践铸炼形成的文化成果。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历史价值高的文化。在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中铸炼了东江革命精神,在复合
15、文化、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东江红色文化,在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建设中赓续了红色革命基因,在与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的共同战斗、同心奋斗中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这种既有东江革命精神的缔造,又有东江红色文化的生成,既有红色革命基因的赓续,又有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这样一种红色革命文化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革命文化,是历久弥新、鉴故知今、昭示真理的红色文化,因而是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红色革命文化。(三)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特征鲜明的革命文化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文化信仰的坚定性、文化行动的奉献性、文化本质的人民性、文化构成的复合性是其鲜明特征。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强信仰的革命文化。革命是
16、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物质斗争和精神斗争过程。为应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完成好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革命队伍做到政治上坚定、清醒,作风上清廉、优良,文化上先进、优秀,就成为一个必然的严格要求。列宁指出:“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9以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可以赋予东江红色革命文化以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们对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然走向胜利形成坚定信念,对由毛泽东思想指导、地方党委领导第 1 期85的东江革命必然走向胜利也形成坚定信念。这就说明,多元文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积极作用是一个不争现实,而东江革命队伍坚定对先进思想文化的信仰,为把革命引向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东江红色革命文化是重奉献的革命文化。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是造就东江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条件。鸦片战争以降,东江地区生产力落后,物产并不丰富;受封建地主、买办、资本主义多重剥削,农民和城市工商业者日子不好过,能够提供给游击队和纵队的生活物资十分稀缺。要使革命进行下去,取得最后胜利,就得依靠统一战线,争取不同阶层人士的支持。中共南方局组织东江纵队抢救在港遇险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