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活(1940—1945年)_宁艳红.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17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活(1940—1945年)_宁艳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活(1940—1945年)_宁艳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活(1940—1945年)_宁艳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生活(19401945 年)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生活(19401945 年)黑河学院 宁艳红 高 艳摘 要:东北抗联教导旅是中共党史和中共军史上的一段传奇。该部队是中共军史上唯一曾被整编为苏军的跨国多民族部队。在苏联整训的四年零十个月时间里,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紧张的军事活动之外,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官兵们在异国他乡还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他们与部队里的朝鲜同志和苏军教官结下深厚的友谊,部队中的男女军人产生了爱恋关系,甚至结成了跨国婚姻。这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岁月,构成了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整训的完整历史,对于增强中国军人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中苏友谊具

2、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东北抗联教导旅;中苏关系;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K2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756(2023)02-0023-12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奋战十四年的抗日历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共军史上彪炳千秋的光辉篇章。而东北抗联自 1940 年 10 月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 1945 年 8 月 9 日以苏军第 88 旅的编号(中文名称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出兵东北的历史,在中共军史上更具传奇色彩。近年来,随着俄文及中文文献的解密,东北抗联教导旅已经成为中共党史和军史的显学。现有的国内外成果从东北抗联教导旅建制背景、在苏整训内容、配合苏军出兵东北、在东北建党、建军和建政等方

3、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东北抗联教导旅的研究分为三类:一是 20 世纪 80 年代起陆续出版的东北抗联官兵的回忆录、口述史、日记等资料,极具史料价值。如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1991 年)、陈雷征途岁月(1995 年)、王明贵踏破兴安万重山(1988 年)、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2008 年),以及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著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2016 年)等;二是中央、东北三省党史办、档案馆、抗联研究会等挖掘整理的大量东北抗联文献资料集,以及部分专著和人物传记。如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编著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4、1990、1991、1992 年)、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的专著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1991 年)、高树桥的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史(1993 年)、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周保中将军和他的抗联战友(1995 年)、赵俊清的周保中传 李兆麟传 赵尚志传 杨靖宇传(2015 年);三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表的专题论文,如沈志华的试 本文系 2021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藏 1950 年前中国共产党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项目号 21&ZD031)和 2021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旅俄华侨华人的红色档案整理与研究(19212021)”(项目号 21BZS07

5、9)的阶段性成果。*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3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32023/4/24 11:17:542023/4/24 11:17:54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24论八十八旅与中苏朝三角关系抗日战争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一瞥(2015 年)、郝江东的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过程中的苏联因素(2020 年)和一九四五一九四六中共中央与东北抗联关系再考察(2021 年)。此类研究成果与前两类相比更有学术深度,但并不多见,主要是专门从事此问题研究的学者甚少,俄文文献参

6、考有限。中苏关系从友好转向破裂时期,该问题在苏联由保密转为被忽视状态。20世纪 90 年代以后,俄罗斯才开始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康斯坦丁诺夫(.)的远东前线第 88 独立国际步兵旅(88-)(2015 年)、卡德舍夫采娃(.)的第 88 旅的党政学习和金日成(19421945 年)(-88-(1942-1945.))(2018 年)等。俄罗斯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少,多集中在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境内的军事训练和部分高级军官方面,较少佐以中文资料,部分观点失之片面,水平较低。此外,无论国内学者还是俄罗斯学界长期忽视东北抗联教导旅官兵在异国他乡特殊环境中长达四年多的日常生活,对此缺少应有的研究。英

7、国著名新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曾认为,关注社会群体,尤其是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是“微观史学”的使命和任务,“微观史学是对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碰撞做出的反应。人类学家提供的是另一类模式,是一种经过扩展以后的个案研究的模型。这一模型为文化研究提供了空间,可以摆脱经济决定论或社会决定论的束缚,也可以用来研究个人,群体中的个人。于是,显微镜成为取代望远镜的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它使得具体的个人或地方性的经历重新走进了历史学”(伯克,2009:50)。另一位美国新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也强调:“最令人激动和最有创决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我们的

8、前人所经历和体验的人类生存的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是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达恩顿,2011:67)东北抗联教导旅作为特殊群体,生活在特殊的年代和更为特殊的环境之中,实际上是新文化史研究的最好案例。这是因为,东北抗联教导旅是由一群年龄在 20 至 40 岁朝气蓬勃的军人组成,他们在紧张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活动之外,尚须通过辛勤劳动解决衣食住行以及军事给养等诸多问题;他们在异国他乡与异域文化和风俗长期接触,建构着他们视野中的苏联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他们同样拥有情感需求,战友之情、异性爱情乃至跨国跨文化的情感交流亦是日常生活不可缺

9、少的组成部分。以上各方面的特殊经历和日常生活与他们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旅居苏联四年零十个月的历史。这种非军事非政治的日常生活,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72:8283)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仅仅是整训活动的一部分,但却影响着东北抗联教导旅官兵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学习、训练、劳动,中国官兵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追随者、党的理论及抗联精神的宣传者以及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实践者。本文试图在挖掘俄文和

10、中文文献的基础上还原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劳动、中朝官兵与苏军的战斗友谊及革命婚姻,通过日常生活展示东北抗联教导旅官兵的真实情感和革命精神。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4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42023/4/24 11:17:542023/4/24 11:17:5425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的日常生活(19401945 年)一、东北抗联教导旅的营房建设和农业生产“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全境投入惨烈的抗日运动之中。1936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按照共产国际的指令,将

11、所属部队联合地方义勇军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19361937 年,东北抗联的军事力量和控制区域快速增长,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亦成为日本关东军剿灭的主要对象。1939 年底,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第 2 处成立了 100 人的策反组织,向抗日游击队安插大量间谍,对各地抗联队伍造成了极大压力。(,1995)抗日联军游击区域逐渐缩小,人员减到不足 2000 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2011a)为保存实力,抗联官兵陆续分批进入苏联境内休整,等候时机配合苏联红军反攻东北。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边防军担心日伪间谍混入抗联队伍,因此抗联官兵入境后即被苏军解除武装,“于附近兵营收容数日后以卡

12、车或火车送往远东主要城市比金、伊曼、密里科斯基、比罗琼、曼泽伏加、道布拉亚、伯利等地,在苏军严密监视下收容两个月或三个月,限制起居自由,并接受红军对其原籍、入苏目的(是否为间谍)、经历等进行必要之调查。据其结果认为不需注意者于伯利西南方大猪园农场、曼泽伏加附近之克尔霍斯等强制从事农耕。”(吉林省档案馆,1986:111114)东北抗日联军第 2 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周保中及苏方管理者对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军人安置的原则是:不适合作战的伤残人员及需要审查的人员被送往农场从事农业劳动;丧失劳动能力年老的病残人员,则送入苏联养老院;父母具有战斗能力,无法照顾的孩童被送往幼儿园;还有一部分人员经培训成为

13、苏方侦察员,大部分官兵进行集体训练。1942 年 7 月 16 日,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阿帕纳先科(.)签署第 00132 号命令,将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集结的东北抗联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第 88 独 立 步 兵 旅(88 ),简称“88 旅”。1942 年 8 月 1 日,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正式组建。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萨马尔琴柯(.)任参谋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全旅共分为 4 个步兵教导营,两个直属教导连(无线电连、迫击炮连),每营 2 个连,每连 3 个排。(赵俊青,2015)每营装备重机枪6 挺,每连装备轻机枪 9 挺,每排装备冲锋枪 15 支。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

14、后,抗联人员正排以上干部授予军官衔,享受与苏联同级军官相同的薪金待遇,装备按苏军步兵等级,服装等均按苏军陆军官兵供应标准。按照苏军的规划,相继在距哈巴罗夫斯克(伯力)75 公里的黑龙江畔维亚茨克村()设立北野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以北 26 公里处设立南野营()。抗联部队自撤入苏联境内起就投入建营房、自制石炉、修路、种地等营建设施工作之中。1940 年 11 月 7 日,周保中率队赴苏当日即在苏军指定地点建筑临时宿舍。“因地势系沙土,掘坑费工而多出水,斜面倾溃所费修改工程甚大”(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91a:262),便在西南方向就山的斜面掘成

15、墙壁,仅 4 天就搭建起临时宿舍。南、北野营建营之初,条件艰苦,当时中低 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为行文方便,简称“88 旅”。1945 年 8 月,因对日作战需要,苏军将远东方面军划分成两个方面军,即远东第一方面军和远东第二方面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列入远东第二方面军参加对日作战,所以 1945 年 8 月 5 日以后的军事命令或者文件中就出现了“远东第二方面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的名称,但是尚未发现使用“远东第二方面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印鉴的档案文献,依旧使用“远东方面军第 88 独立步兵旅”的印鉴。崔庸健(,19001976),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又名崔秋海、崔石泉等。后

16、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次帅。1942 年整编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下设 3 个中国营、1 个朝鲜营,金日成()任朝鲜营营长。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5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252023/4/24 11:17:542023/4/24 11:17:54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26层干部和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或者大筒子房,使用木头架起来的,里外抹上黄泥,外面刷上白石灰,外表看很洁净。周保中与崔石泉等人住在小帐篷里。随着人数的增多,建设新房舍保障多数人驻屯成为主要任务。冬季寒冷,他们在营房内就地搭暖灶。为改变生活环境,指战员们伐木建房,架设电线,采石铺路,制造桌凳和其他用具,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北野营建起了三所营房,一座面包炉,同时还增建了菜窖、食堂、厨房、卫兵室、浴池、军官宿舍、医院、俱乐部等设施。每连有俱乐部,俱乐部内“挂有他们自己绘制的毛泽东、朱德画像”(高树桥,1993:193)。随着营建设施的逐步完善,南、北野营后来又增设了几座营房、马厩、猪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