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实证研究申慧丽(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摘 要: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利用翻转课堂设置课前视频学习、课间讨论答疑、课上角色扮演、课后复习总结等各种难易程度的任务进行干预,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涉外工作的典型场景中,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为学生后期实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成绩由网络签到打卡分、课堂抢答表现分、角色扮演成绩分、慕课在线学习分和期末考试卷面分构成。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
2、关键词:混合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An Empirical Study of Blended Teach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SHEN HuiliAbstract:This study involves blended teaching into the cours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applied to intervene through various diffi
3、cult or easy tasks,such as video learning before class,discussion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during class periods,role play in class,review and summary after class,etc.Integratin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to the typical scenes of foreign-related work will help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
4、re internship and work.Students performance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MOOC online learning,classroom performance,role play and final examination paper.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is able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stimulate their in
5、ternal motivation,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blended teaching metho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lipped classroom项目基金: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文化交际 MOOC 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Hnjg202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申慧丽,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
6、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实证研究510.引言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广泛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增强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开放、包容、理解和欣赏,培养全球意识,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情感态度转化为能力,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被动接受大量知识输入的状态下,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因此,构建一个适应职业需要和学生需求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2002 年,史密斯与艾勒特将电子学习(E-learning)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7、)的概念(Kaur,2013)。混合教学法主张:学习者本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组织者(organizer)和一个学习伙伴(partner)。创设情境、模拟体验是教学的前提。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前后设定任务为导向,以混合教学法为方法,对传统授课模式做出较大变革。选取外国语学院 2017 级英语专业两个平行班共 76 名学生为教学测试改革的对象,两个班各有学生 38 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及前期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以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任务为导向,将整个班级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6-7
8、人。教师在开课之初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在不同教学环节采用案例教学(CBL)、问题式教学(PBL)及 PPT 讲解等混合式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化”的基本模式。对照组保留传统教师讲解式授课教学法,即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对教材内容进行语法翻译,课后布置常规作业辅助巩固。课程结束后采用课程评价调查问卷、学习动态自动跟踪统计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测试。2.教学设计根据学情分析和产出任务,实验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分为3个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2.1 线上课前课前“任务驱动”,教师在智慧树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一是登录课程网站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每个媒体文件
9、长度为 8-15 分钟,了解 1-2个关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难点,完成自主学习;二是观看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点弹题及线上自测题,便于教师根据自测题完成的具体情况开展后续线下教学。在此过程中,平台会自动统计学情数据,实时更新学生的观看时长与学习情况,便于教师跟踪管理,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522.2 线下课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点,而是专注于既定主题的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课前遇到的问题,确保了课堂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用。使用课堂翻转工具如弹幕
10、、投票、随机抽签等,极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另外,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轻量级的任务在家做,重量级的任务在有老师的课堂上完成”的原则(安德森,2009),将简单的记忆理解等知识任务放在课前,将较难完成的应用分析等认知任务放在课堂上,以便老师在场提供帮助。课后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实现评估创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跨文化交际第五单元的内容:文化维度为例,课前利用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维度的来源、定义等基础知识,线下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互动学习,依次完成以下任务:投票问答之模拟抢答。参考一站到底等知识挑战类节目,学生以小
11、组为单位,每组每次派一人轮流抢答,确保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通过设置几轮问题,如“Students from which culture are more likely to ask questions in classroom?”“When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problems,people with which orientation tend to use confrontational strategies?”测试课前学习成果,调动学习气氛。课前的自主学习是知识内化的基础,也是课堂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分析之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法,起
12、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差异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沟通协调能力。学生首先熟知案例的背景和内容,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独立思考后完成团队合作。例如,在用文化维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首先要清楚安娜与国王刮痧等经典影片的情节,思考其中反映的文化冲突阳刚对阴柔(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等;然后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参与性的课堂案例分析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学生,教师仅仅起到辅助和协调的作用。这与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增添了理论学习的趣味性。2.3
13、 线上线下课后每堂课布置明确的随堂任务,如讨论不同谚语背后反映的价值观差异,学生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 PPT 上传汇报。准备展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可通过智慧树问答讨论平台、微信及钉钉平台进行互动和讨论答疑。课堂最后环节,教师对任务的展示进行详细的评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其他小组成员也针对学习内容提问、评价和提出建议,达成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思考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小组间互相打分,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实证研究53教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数据进行统计及多维度分析,以便及时反思改进。表 1 教学过程图解课前课中课后课程准备阶
14、段课前学习阶段教学阶段研讨总结阶段执行者教师学生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执行任务备课观看视频 学生为主体 教师点评 录制教学视频预习内容教师引导辅助小组互评 设计针对性练习完成弹题翻转教学工具学生自评3.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理论考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教学效果测试。针对两组学生共发放 76 份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均为 100%。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教学内容的安排能否分别有助于对复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加学习工作量。每个问题分 3 个等级,分
15、为非常同意、同意和不同意。表 2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调查内容实验组对照组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教学模式满意度308061616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67510208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258561517培养团队合作意识295471318激发学习兴趣325161022提高学习效率2864101216促进自主学习能力313461517增加了学习工作量238719712课程结束后,实验组 78%的学生对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8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对复杂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8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97%的
16、学生认为自己对跨文化学习更有兴趣;同时 81%的学生认为学习工作量因此加大。对照组学生则多数对教学内容安排满意度一般,认为各方面提高不明显。有趣的是,虽然对照组学生没有课前任务,仍有 68%的学生觉得学习工作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54量较大。表 3 考试成绩比较总人数(人)平均分标准差显著性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实验班3863.2271.8312.09211.443p0.05 无显著性期末考试采用卷面答题,包括简答、判断、案例分析、阅读理解等题型,学生最终的卷面成绩计入该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结果。从表 3 数据可知,前测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分差别不大,仅相差 0.13 分,差别基本可忽略不计,说明该班英语成绩跟对照班相比无明显优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型教学试验后,实验班后测平均分远高于对照班,较之前提高了 6.53 分,说明实验的教学效应大。通过考试成绩比较发现,实验组在知识点掌握及试题准确率上具备明显优势,尤其在案例分析方面,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到核心要点,而且简答题的正确率也更高,可见实验组在任务引领下每堂课重难点掌握得更好一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