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_刘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35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_刘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_刘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_刘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管论坛】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刘 瑜 刘欣欣 李 莲 林春秀 摘要:当前,治未病服务“宽泛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增强治未病服务的生活化属性、品牌的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文章以赣州市中医院“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体系为例,阐释赣南客家人维系健康、对抗疾患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赣南特色治未病观。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为增强客户和患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虔派健康;地域文化;治未病;服务体系:文章编号:()“

2、”(,):,“”,“”,“”:;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作者单位:赣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江西 赣州)通信方式: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对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未病”包含无病、病而未发、病而未传 种状态,“治未病”即指治理、管理“未病”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年开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历经 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服务规范、技术适宜的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框架,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度和欢迎度不断提高,“健康从治未病开始”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健康中国行动(年)中设定“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 室 的 比 例 年 达 到

3、,年 达 到”的目标,治未病服务无疑将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理论交融所产生的治未病地域性特征进行阐释,挖掘梳理在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基于地域文化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具有时代意义.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是防止治未病宽泛化的必然要求 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西方医学发展迅猛,以其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显著优势获得普遍认同,中医药学曾一度遭到边缘化。为加快融入主流医学,中国政府将治未病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不断推进中医三级预防体系建设,中医治未病这种“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成效斐然。然而,全国上下大力

4、推进治未病发展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运动式推动”的一些不良作用,大量治未病成果、保健方案、养生学说问世的同时,也出现了“宽泛化”,甚至“平庸化”现象,值得警惕。中医治未病仿佛成了一个大口袋,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囊括了有效的与未经证实的、规范的与不规范的、真实的与虚假的。在治未病的大范畴下鱼龙混杂,互相影响,甚至催生出一些假借养生保健、治未病名义实施夸大的,甚则虚假违法行为等。中医治未病服务虽然倡导多元化、多样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性,但不等同于是养生大杂烩。出现治未病“宽泛化”现象,除了趋利倾向、业界心态浮躁等原因,最根本还是在认识上偏离了中医药理论的客观现实、忽视了治未病的区域性差异

5、,导致千篇一律、大致雷同的“趋同化”倾向。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不同地区水土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的差异,造成了国人在生理体质、发病情况上的不尽一致。目前学界有不少关于治未病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关注点仍然聚集在传统中医方药、适宜技术与治未病之间的关系上,地域文化差异对治未病理论的影响尚未形成关注焦点和热点。笔者认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的区域差异影响所形成的治未病理论应当用于指导具有地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简而言之,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应当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赣南客家文化是赣南治未病特色形成 发展和引领当地健康文化的外在助力 赣南

6、地区是江西省(江西省简称“赣”)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作为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世称“客家摇篮”,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武夷山、雩山、诸广山、九连山、大庾岭等山脉环绕赣南全区,又是赣江源头和东江源头,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汇成赣江,区位上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可谓是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水源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客家先民迁徙赣南,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饮食习俗、药物摄生、除害灭病等养生保健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这些习俗能被留传下来得益于它有益于当地百姓的健康。赣南客家人的生存之道、治未病的初始经验是在与赣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磨合、利用和改造中摸索

7、出来的,在汲取传统中医文化的精华的同时,浸润着赣南客家文化的滋润与哺育,受着典型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和浓郁人文环境的熏陶,形成了赣南独特的预防、养生、保健格局,并渗透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服饰上,春夏季的客家蓝衫常用凉爽透气、出汗不易贴身、又能防虫防霉的苎麻“夏布”制作,秋冬季赣南客家妇女常戴的“冬头帕”不仅在秋冬季节用于防风防寒,也是产妇坐月子必戴之物,有防风御寒、防湿气的作用。在饮食上,讲求原汁原味,各县区养生食疗药膳丰富多样,又因季节而变,比如安远等县民间有“春鸡、夏犬、秋鸭、冬牛”之说。在农忙时节三餐之前有“打点心”吃擂茶的习惯。民间夏季有饮用夏枯草、金银花等草药凉茶的

8、习俗。在居住上,重风水、讲选址,诸如房屋朝向、周围环境、水源位置、地势高低等,俗话说“坐北朝南,有时清闲,坐南朝北,神仙住唔得”,其中以赣南围屋最具代表性。还有赣南祠堂记录着家族繁衍兴衰,是客家人祖先崇拜的精神寄托之地。在出行上,讲究时间的选择。客家人认为初一、十五是敬神祭祖的日子,因此初一、十五有不探亲、不看望病人之说,看望病人一定要在上午,下午忌带礼物看望病人。还有客家婴儿出生第三天要“洗三朝”,产妇坐月子不能接触冷水,不能吹风洗头、干重活、忌食生冷,以免落下日后难以治愈的酸痛症,通过喝“姜酒”,用石菖蒲、艾叶、山苍子树根等药浴祛风除湿、舒经活血,预防月子病等。又如客家人在端午节做艾饭、洗

9、药浴、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包避病消灾等。冬至“补冬”,吃鸡杀狗等时令节气养生习俗不胜枚举。中医药传承本质是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医学演绎后又能反哺中华文化。赣南特色治未病理论衍生于客家人的养生和救治经验,其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由在客家文化的熏陶,充分汲取了其中的处世哲学和人文关怀。勤劳、朴实、和睦的客家人对灾难、疾病趋避的忧患意识和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极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维系健康、对抗疾患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使得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赣南独有的特色治未病观。.治未病服务践行创新发展和积极融入国家健康服务主流体系为其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指示指出:“

10、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治未病”而言,就是“守正”中医药的根基,“创新”有地域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新时代有着特殊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质,应当加强对赣南客家文化的创新性利用,使得中医药文化与客家文化、赣南人的生活相协调,以群众都能接受的方式将治未病理念渗透到群众的生活中去,让群众知道中医药健康养生的好处。将千百年来指导赣南客家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进行传承与挖掘,将衣食住行的习惯提炼成赣南治未病的生活指导理论,将节庆民俗提炼成赣南治未病节气时令、四季养生理论,将客家音乐与戏曲用于情志调摄等。新一轮医改的持续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中医治未病服务必将

11、得到全面发展。在治未病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构建起覆盖“生长壮老已”全生命周期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基于赣南地域文化的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模式概述近年来,赣州市中医院将治未病作为中医药的特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色优势来打造,年成为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单位,年成为国家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扶优建设单位,是省级中医预防保健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市两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并不断尝试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中医治未病能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治未病中心在总结 年经验和做法上,创新性地提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模式,即系统挖掘并构建基于赣南地域(古

12、称“虔州”)文化的,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治未病服务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地域文化融入治未病服务体系的基本遵循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的总目标是医疗机构的治未病中心或中医预防保健机构通过搭建新型治未病服务模式,形成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确立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和瘥后防护四大内容为服务的主要范畴。通过深入梳理赣南客家文化中“治未病”内容,分门别类地嵌入到当前的治未病方法与技术体系中,是将赣南地域文化融入治未病服务体系的基础。在情志调治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民俗民风影响和决定着人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可以避免

13、许多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治未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客家精神和崇文重教、爱国爱乡、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作为赣南人情志养生的价值内核。在起居调治方面,要将赣南人应对高温、严寒、潮湿气候的衣着习惯、防护经验纳入进来。赣南多湿,地处丘陵,地形、气候、水文对赣南人健康的影响较为深远,要注意汲取赣南居住民俗的相关知识。在饮食调治方面,要注重结合赣南客家饮食文化,原料讲究鲜嫩、野生、家养、粗种;烹饪手法以炒、炖、烤、煲、酿见长;饮食讲求原汁原味、风格多样、特色多样、内涵丰富等特点,运用到食疗养生、药膳调理的原则中。在时令调治方面,客家人的传统节日甚多,以农历排序,几

14、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又结合四季更替、节气等,有着浓郁的节日养生文化,端午悬艾、挂藤、花草浴,中秋吃芋、剥柚、拜月光,冬至打粑、酿酒、晒姜干等。可以说,时令节气深刻地影响着客家人的衣食住行和健康生活。.地域特色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赣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根据治未病工作范畴,将治未病服务分为五大版块,即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与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健康体检版块;以中医体质学为辨识工具、测病依据和干预手段的体质调养版块;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针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亚健康调理版块;在慢性病防控中建立治未病三级预防理念和防控手段的慢病管理版块;以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护理为主的治未病护理版块。然而在实

15、际工作中,这种以工作范畴划分的版块并不能很好的提升客户或患者对治未病功能的认知,说明要寻求更简单直白的方式普及治未病。因此。治未病中心又重新设计推出三大基本模块,一是健康模块,开辟以中医四诊、体质辨识、中医内调外治为主的“虔派中医”“虔派儿推”“虔派香物志”专题品牌;二是生活模块,开辟基于“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理念的“虔派园艺坊”中药种植为主、“虔派文创”文化推广为主,“虔派食养”食疗药膳为主的专题品牌;三是公益模块,开辟基于中医药宣传教育功能的“虔派医启蒙”中医药进校园为主,“虔派医咖说”专家讲中医为主,“虔派公开课”科普宣教为主的专题品牌。基本涵盖治未病服务的所有内容,充分考虑了群众对

16、于治未病服务的需求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地域特色治未病服务差异化发展要依托品牌建设 治未病服务要获得客户和患者认同就需要赋予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鲜明的定位,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内外部传播途径。赣南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是赣南客家地区的灵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蓬勃的生命力,有力地推动着赣南地区社会的进步。“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自发的与赣南客家文化相融合,有着深刻的“虔”品牌的烙印。虔派中医、虔派食养、虔派医启蒙等活动都朗朗上口,让人记忆深刻。通过设计活动专属标志和旗帜,使得“健康虔城”中医药科普活动连续 年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等,深受群众好评。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品牌定位,能够提升地域特色治未病服务的价值内涵,使其具有生命力。而这种文化审美和情感的认同,又有效建立客户品牌关系,提升客户和患者满意度。结语综上所述,“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模式用中医话语演绎赣南客家文化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增强了客户和患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性。面对新医改背景下一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脱节的问题,从地域文化角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治未病理论将有助于治未病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