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_尹喜艳.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882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_尹喜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_尹喜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_尹喜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Vol.31 Sum No.1572023 年第 1 期No.1,2023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 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尹喜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7)【摘要】以实地调研和传承人专访为基础,研究国家级非遗项目崖口飘色的历史渊源及历史发展,探索分析崖口飘色的主要特点,揭示崖口飘色传承发展迎来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推动崖口飘色传承发展的对策:在创新中推动崖口飘色的传承发展;探索飘色入校园、入社区的新路径;充分发挥飘色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建立相应的传承

2、人激励机制;打造崖口文化旅游飘色品牌。【关键词】飘色;非遗文化;传承人【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2X(2023)01002405广泛流行于广东番禺、中山、台山等地的飘色,是融戏剧、杂技、舞龙、刺绣等艺术于一体的地方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其中中山南朗崖口飘色,以其小巧玲珑、灵动飞逸、构思精巧的特点在广东飘色界中独具一格。2008年崖口飘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飘色项目,与台山浮石飘色、吴川飘色、河田高景共同成为广东省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四大飘色项目。为了解中山崖口飘色的历史、特色、现状,以及传承发展情况,笔者于2022年7月深入到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开展

3、针对崖口飘色的实地调研,参观飘色展览馆、搜集整理飘色相关资料,并对崖口飘色国家级传承人谭浩彬老先生进行了详细的专访。一、崖口飘色的历史发展飘色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它的起源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相关,后来逐渐被称为“出会景”“飘色”等2。清同治七年版香山县志记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是出游,为鱼、龙、狮、象,鸣怔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这正是对当时飘色盛况的历史记载。崖口飘色代代相传,早期的飘色以纸人飘色巡游,后来才逐渐改用真人飘色巡游。据传承人谭浩彬介绍,可以肯定的是崖口飘色到了清代已经开始了真人飘色巡游。崖口飘色这一岁时民俗活动在代代相传中沿袭发

4、展,每到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崖口各村的飘色队伍纷纷从田间乡陌汇聚至崖口大广场,村中男女老少亦盛服齐整,共同参与这项全村一年一度最为隆重和热闹的地方民俗活动。到了近代,在20世纪30-40年代,崖口飘色已经远近驰名,1935年曾经到香港参加“英国女王银禧大典”表演;1945年到澳门参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民间艺术巡游表演。然而,进入六十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s:/ 色板由色芯、色脚、色柜、色梗等构成,色芯和色脚是 飘色所展现故事中的主角和配角,通常一高一低排布;色柜是底座式可供推动的带轮箱柜,用以承载色芯和色 脚等;色梗以钢条焊制而成,用以支撑色芯和色脚等角 色,通常底部焊在色柜底部

5、,伸出的部分则巧妙借助色 芯和色脚的服饰进行遮掩。尹喜艳: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262023年第 1 期彬成功申报“飘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系列成果为崖口飘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度。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崖口飘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呈现出全新的气象。1.飘色色板的数量增加。崖口8个村,20世纪50年代共有10台色板,其中中堡、东堡、西堡,这几个谭姓大堡每堡都有2台色板,其他的各个堡(村)或有1台色板,或一台也没有。2008年崖口飘色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崖口各个村的色板数量均有增加,各村

6、之间也有意在色板数量上展开相互的竞争和较量,到2022年整个崖口已有现成的色板30多台。2.飘色巡游经费稳定。飘色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撑的民俗活动。据国家级传承人谭浩彬老先生介绍,以他担任崖口飘色总执理的2015-2017年飘色巡游的情况为例,飘色巡游费用约在75-80万/年。经费主要来自村民捐资以及村管庙宇的部分收益。每年崖口村村民的出资捐款约有30-40万,加上崖口村集益寺从收益中出资的40万左右,基本可以保障飘色顺利出游。此外,政府部门对于崖口飘色展览馆的运营及相关事务管理方面会提供2万的专项经费。3.崖口飘色外出表演的机会增多。作为一种民间文艺活动,近些年来崖口飘色受邀请

7、到外村、外市甚至香港、澳门表演的机会大大增加。据国家级传承人谭浩彬老先生介绍,疫情之前的2016年由他负责带队的外出表演有14场,2017年11场,2018年也有7-8场。外接的飘色表演大多根据活动的规模出四到六台,或是十台飘色色板的都有。这些对外承接的飘色表演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崖口飘色的对外影响力,同时也为崖口村飘色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二)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不难看到的是,崖口飘色与诸多非遗项目相似,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后继乏人以及部分技艺失传的现实困境。1.色芯和色脚挑选难度加大。几十年前,崖口飘色色板少,适龄孩童多,加之村民多以自家孩童担

8、任色芯和色脚为荣耀和骄傲,因此色芯和色脚比较容易挑选到符合标准的理想孩童。如今,崖口飘色的色板比几十年前已经翻了三倍,与之相应,对色芯和色脚人数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而计划生育的这些年,独生子女增多,很多时候光是找齐色芯都难,更不用说还要考虑符合3-6岁、长相俊靓等其他色芯挑选标准。虽然二胎政策放开后,这种现象稍有好转,但以2022年为例,总人口3500多人的崖口村,全村新生儿数量也就20多个。按全村30多个色板巡游的需求计算,色芯色脚就需要70名孩童,在实在没有办法凑够人数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只能从外村物色孩童,或是不断降低色芯的挑选标准。2.多项技艺濒临失传。以崖口飘色的伴奏音乐八音锣鼓为例,早

9、期存在多个乐班,现仅存“雅歌风”这一个八音乐班,且内部的七八个组成成员均年事已高,即使有飘色巡游,身体也不能再胜任出演。崖口飘色的伴奏亟需年青一代跟上,但当下年青人愿意学的人少,能坚持学的就更少。根据调研,崖口飘色近几年在暑假都举办了八音锣鼓培训班,2022年的培训班安排在7月15日-8月15日。为鼓励孩童参加八音锣鼓暑假培训班,传承人谭浩彬还特意为每天到场参加学习的孩童提供了现金奖励。刚开始报名时,培训班孩童尚有30多人,但最后坚持到培训结束的孩童廖廖无几。再就是,暑假培训班培养起来的孩童一到上中学便面临学业紧张的情况,再到外出上大学或是外出工作以后事务更加繁忙,即使有飘色出演任务,基本上也

10、很难回来参加活动。3.外接表演受限因素多。首先,环境因素。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崖口本村传统的五月初六飘色巡游都已停办,自然外接演出的机会也相应少了很多。其次,安全因素。崖口飘色的色芯和色脚多为3-6岁的孩童,而崖口巡游成员中亦包括不少60岁或以上的老人,每次外出表演,特别是去外市或是香港、澳门等地区,安全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时间因素。崖口飘色的巡游成员大都有各自的主业,外接飘色表演也并不是都在固定的时间,这也严重影响了飘色出演人员的调配和安排。以上种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村民们对传 根据调研对象谭浩彬老师口述内容、相关照片等整理。27南粤视点统民俗活动的重视程度已远不如前。

11、据传承人谭浩彬介绍,他的孩提时代,崖口飘色是全村最为隆重的盛事,村民对飘色的每一个环节都郑重其事,人人以参与飘色出巡为荣。曾经的崖口飘色在出巡当天,村民个个盛装以迎,其隆重程度远远胜过春节。到了巡游结束,整个崖口的村民齐聚一堂,享用飘色晚宴,可谓热闹非凡。而现在崖口飘色虽仍在当地流传,但村民对其重视程度已远不及前。另一方面,村民对飘色的兴趣度也大不如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年龄层娱乐方式亦不断多元化,村民外出务工带动了劳动力大量的外流,飘色经济效益仍显不足,等等,这些都是村民对崖口飘色兴趣减弱的重要因素。四、崖口飘色传承发展对策探索(一)在创新中推动崖口飘色的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12、承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的衍变中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并行的。”3崖口飘色从“耍菩萨”一步步衍变至今,从纸人出飘色,到真人出飘色;从固定色芯到色芯色脚不断轮换,形成“秋千色”,无不体现出其在传承中发展和在创新中发展的特点。这些年,崖口飘色对传统飘色色板也作了一些改进与创新。如在飘色色板中引入现代元素,飘色观音伏哪吒由最初的不喷火,到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哪吒风火轮喷火的设计;哪吒在空中的转动也由传统的人动,到实现了马达带动。这些创新大大增强了色板故事的生动性和可看性,是很值得借鉴的。为避免观众的视觉审美疲劳,目前崖口飘色的30多台色板在色板故事内容的丰富性、人物造型的生动性、色梗创造的现代性等方

13、面,都还有相当的创新和改进空间。此外,与时俱进,创新设计更多反映时代特色的飘色色板,无疑是推动飘色发展新的突破点。(二)探索飘色入校园、入社区的新路径入校园方面,其他地区的飘色已有先例。中山黄圃飘色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已于2016年建成了中山培红小学传承基地,已经开启了飘色入校园的有效探索。崖口飘色亦可因地制宜,以中山南朗当地的中小学、中职学校为切入点,推动崖口飘色文化入校园。如可开展飘色文化宣传活动,开设飘色特色文化课程,编写飘色校园读本等,增强年青一代对飘色民俗活动的认知与认同,激发他们学习相关技艺的兴趣,从而逐步为飘色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新的生力军4。入社区方面,可结合周边社区的文化活动,相应

14、推进崖口飘色的有效融入,助力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助推飘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实现飘色文化从崖口中心逐步向周边社区、市内以及市外的不断辐射。(三)充分发挥飘色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应在已有的崖口飘色展览馆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飘色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传承谱系、地域特色、重要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建设;加强馆内飘色道具的陈列展示;开辟相应的培训空间;配备一定的飘色文化志愿宣讲人员,等等。此外,需克服展览馆“重建设、轻使用”的倾向,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基地(展览馆)的政策指导、经费扶持、考核激励等相关工作。如在经费扶持上,要避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的经费分配,应根据基地(展览馆)等机构实际的运营需求、宣

15、教功能的发挥成效等制定差异化的经费扶持和激励办法。(四)建立相应的传承人激励机制目前崖口飘色的国家级传承人每年有三万元的项目传承发展专项经费,其中两万来自国家文化部门,一万来自省级文化部门。政府部门要求每年6月30日前要报送传承发展活动开展及经费具体使用情况。但就飘色这一非遗项目而言,即使成为国家级传承人,三万元的传承专项经费也不够年青人养家糊口,传承人从事这项事业往往仅凭个人兴趣,而没有现实的职业成长发展空间,很难吸引更多的新生力量进入传承发展的队伍。因此,政府部门应在非遗传承人制度上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针对在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应有不同的激励措施上,因为毕竟有些项目(比如生产性项

16、目)的传承与实现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甚至收益可观,而有些项目的传承则很难直接有现实的经济效益。(五)打造崖口飘色文化旅游品牌中山崖口作为中山东部的海滨乡村,其优美的田园风光、海滨风景以及海鲜、崖口云吞、尹喜艳:基于实地调研的中山崖口飘色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282023年第 1 期崖口煲仔饭等特色美食在珠三角一带享有盛誉。凭借这些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崖口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观光。因此,应积极探索飘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可在崖口自然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将崖口飘色文化融入崖口乡村休闲旅游之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飘色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以及研学产品5,使游客在探访崖口古村落、观赏星辰大海、嬉戏田间地头、品尝崖口美食的同时,亦可走进飘色展览馆,了解崖口飘色文化,体验飘色民俗活动,DIY飘色手工艺品等,以此带动崖口旅游经济的发展,并逐步打造崖口文化旅游飘色品牌。崖口飘色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化一直流传至今,有过历史上的辉煌兴盛,也经历过被视为“糟粕”而遭抵制停办的低谷。当下崖口飘色面临着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多项技艺濒临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