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845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材料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机关材料写作中容易出现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组织上的问题,二是具体组织上的问题。总体组织上的毛病一般是大问题,具体组织上的毛病一般是小问题。下面,我们分别讲讲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总体组织上要注意的问题 在材料的总体组织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空、碎、乱。这些毛病,常常要动大手术,甚至导致整个材料的大返工。因此,必须努力避免这样的毛病。 01 内容空洞的问题 内容空洞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指导思想上有偏差,总想多讲点大道理,好像不这样,材料就没有高度。结果道理讲多了,越讲越长,越长越离题,越离题越说不清楚。 二是

2、材料占有上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数字和典型的事例说明问题。有的文章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典型事例,就是有事实,也是概括性的结论。这种文章使人看了之后,好像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既像他,又像我,也像你,没有个性。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要下决心把那些离题的大道理和正确的废话砍掉。道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讲道理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冲淡主题。 因为,机关材料不是纯粹的论文,讲到点子上的道理有一两句就够了。这样反而显得问题集中。如果属于后一种情况,就比较难办,因为先天不足。如果只有某一个问题缺少材料,文字上的弥补办法是根据已经了解的情况,多从面上的情况作些综合叙述,力求避免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当然也可以用电

3、话补充了解一两个例子。这些都是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是整体上缺少材料,这篇文章还是不写为好,硬写是写不好的。 02 材料不够概括的问题 它和上面的问题正好相反。 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问题进入的口子小,提不起纲来,观点狭窄,覆盖面小,反映不了事物的全貌。 二是由于占有很多材料,丢掉一些,总觉得可惜;情况了解很细,总想有头有尾地把它写下来;加上事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结果就出现了材料脱离观点,观点统率不了材料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一是重新调整观点或提炼观点,使观点能够概括事物的全貌,纲举目张。 二是材料要有正确的取舍,要舍得砍掉雷同的材料和材料中不能说明观点的多余部分。一般说来,在一个观点中

4、有反映总体的数字,有面上情况的简要叙述,再有一两个能阐明或引申主题的典型事例,就可以把问题说清楚了。 这里,反映总体的数字和面上的叙述是重要的,不要成为简单的观点加例子。出现最多的情况是观点一一亮出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事例,文章很长,说了很多,还不能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因为具体事例再多,再生动,也只能说明个别,而不能反映一般。 比如说,我们写一个千人的单位的材料,观点是生产积极性高,举了十多个人的例子,也很生动,但还是说明不了单位的人生产积极性高,因为积极性高的只占千分之十,是少数而不是多数。就是写一个十多人的单位的材料,也必须有面上的事实概括。 事实上,一个观点少则一个例子,多则两个例子就足够

5、了,三个例子就显得多了。如果列举了三个以上的例子,还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就说明面上的情况没有叙述清楚。所以在写调查报告、事迹材料、经验材料中,一定要注意面上的概括,这个概括不是思想鉴定,应是总体数字和事实概括。 三是强化事例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有三个事例,都舍不得丢弃,那就得设法使这三个例子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进入,以阐明观点;或者是三个事例各有一个侧重点,一层一层地使主题思想深化。一定要避免堆砌例子和“贴膏药”的现象,不管例子放的地方合适不合适,有没有用,用处大小,都往上贴,那是不行的。 03 结构混乱的问题 一篇文章写成以后,给人看了,不得要领,不能立即得出一个中心思想,不能给人一个系统概念,

6、这就是结构混乱所致。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些同志起草机关材料时,不打“腹稿”,不列提纲,拿起笔边想边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混乱,逻辑性差的现象。 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先拟好提纲。一般的材料总得有几个观点,每个观点也得有几层意思。随想随写,很容易零乱。二是所列纲目形成的框架有散乱现象。 二、具体组织上要注意的问题 在材料的具体组织过程中,主要处理好事实和观点的关系。由此又派生出两个关系,既观点与观点的关系,事实与事实的关系。 事实与观点必须融合统一。观点来自事实原始材料;反过来,事实精选材料又必须服从观点,从而达到事实与观点的统一,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

7、面貌和本质。 观点与观点必须紧密联系。或者是有外在的并列关系,或者是有内在的递进关系,从而使若干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说明一个整体的认识。 事实与事实必须各有侧重面,力戒雷同。不能纯客观地使用事实(情节要有取舍),不能重复使用只能说明同一思想的雷同素材(尽管来自不同单位);从而使若干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共同说明一个统一的观点。具体组织上一般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 01 前后矛盾的问题 导致文章前后矛盾的现在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由于执笔人本身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不够明确透彻,左右摇摆,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结果不能自圆其说。 如在论述政治工作的地位时,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地位是什么?应

8、该放在哪里,地位变了没有。有些文章只能笼统地背领袖的语录,而不敢说政治工作的具体位置是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政治工作的地位,在理论上和口号上没有变,在实际上已经变了。 所以写起文章来,总是躲躲闪闪,模棱两可。前面说是“生命线”地位,后面说是为其他工作服务的地位。转了一大圈,不但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反而前后矛盾,把人们弄糊涂了。 二是写材料立足点没有把握牢,一会儿站在业务工作的角度,一会儿站在全盘工作的角度。结果导致了前后不够协调。 如分析一个贪污犯罪的案件,首先必须明确是站在业务工作的角度来分析,还是站在全局工作的角度来分析。 如果第一个问题讲特点,只讲犯罪分子身份多样化,作案极其隐蔽狡猾等等,这是

9、从业务工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第二个问题讲原因和教训,则讲社会上的污染、政治思想工作薄弱、财经制度不落实等,又是从全局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这样的文章看过之后,就会使人感到两部分之间不够协调,没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 三是文字分寸没有把握好。机关材料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如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中,前面有一个标题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后面的问题部分又有一个标题是精神文明建设是个薄弱环节;又如在成绩部分讲预防政治事故取得了很大成绩,问题部分又讲政治事故严重。 导致这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工作没有做好,问题明摆着,但有的领导认为,问题虽然严重,但工作做了不少,也有一定的成绩,既要把问题讲透,

10、也要把成绩讲够,在形成材料时,文字上又没有认真斟酌,结果出现了矛盾现象。防止和纠正这种现象,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或改变一下问题的提法,或在文字上加上一些限制,把握好分寸,使之不再前后矛盾就行了。 02 串腿打架的问题 所谓串腿打架,就是互相交叉、重复。串腿打架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观点表达上的串腿打架 这往往是由于小观点没有区分清楚,外延有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作者本人一般是能够感觉出来的,因为它不但使人感到别扭,而且觉得写不写去。这时,应该回过头来进行调整,检查自己所列提纲是否符合划分规则,发现违反规则的地方,重新改过就行了。 例如,年终工作总结时讲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前

11、面一个题讲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后面又一个题讲文化工作有成绩。这两个观点就有串腿打架的现象。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工作,把文化工作提出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就不全面了。如果两个观点都写,就重复了。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划分为几个小观点,使之既包括文化工作的内容,又不交叉。 二是道理阐述上的串腿打架 这往往是由于没有选好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把握好讲道理的侧重点,讲来讲去把几处的道理讲重讲乱了。这就需要进一步打开思路,把握问题的实质,使每一处的道理讲到自己问题的点子上,无关的就不说。 三是事例使用上的串腿打架 这往往是由于事例的重复使用(一女二嫁,同一类的例子用在两处,说明两个观点),或者是对事例使用不当(与观点

12、对不上口)。这就需要重新选择事例,或对事例进行调整使用。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 比如写一个单位党委班子清正廉洁的事迹材料,从他们对生活的不特殊;对家属子女、亲友严要求;对待歪风邪气敢碰硬等三方面来写。在写作过程中,生活上不特殊的例子很多,顶歪风的例子很少,这时为难了,只好把生活上不特殊的例子拿一些来勉强用到顶歪风上,虽然加上一些修饰词或拐弯抹角往上靠,但还是与观点对不上口。 像这种情况,一是砍掉顶歪风这个题,一是重新挖掘顶歪风的例子,舍去一些生活上不特殊的例子。例子再生动,只要与观点对不上口,也不能使用。 03 没有侧重点的问题 在整个文章的具体组织和叙述过程中,没有侧重点,这是在组织一些大型的

13、长篇幅的文章中最容易出现的毛病。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面包掰成两半”。观点的提出不注意质的差异,事例的使用不注意量的区别,好像是一个面包,硬是把它从中间掰开,给你一半,给他一半,结果正篇文章显得重复,使人看后感到自始至终吃的都是面包,厌腻而没有味道。这类毛病最容易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中有出现。 写总结报告,一般习惯于先讲情况,再讲经验。以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为例,在情况部分里有一个是“党的建设有了加强”,而在经验部分里有一个观点是“加强党的建设,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这两个观点的提出,没有质的差异。如果在材料使用上又没有重点,一半的例子用在情况里,另一半的例子用在经验上,这就犯了“一

14、个面包掰成两半”的毛病,文章是不会写好的。 解决的办法是,必须首先明确整个文章的侧重点,如果你想以反映情况为重点,经验部分就要写得简练概括。 比如,有一个市委向党代会作的工作报告,它的写法是重点叙述情况,把经验概括成取得成绩的原因。这种写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一个面包掰成两半”的毛病。另一种写法是以写经验为主,情况部分从简。 如一个单位的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总结报告,就是这样写的。情况部分简单扼要地讲六点,而经验部分则展开讲了五个问题,经验与情况在文字上的比重大约是3:1。如果要想把情况与经验都写得很充分,甚至今后意见也要写充分,那就要准确把握进入的角度,情况里重点讲“是什么”,经验里重点讲“为什么”,今后意见里写“怎么办”。观点的提炼上要严密准确,数字、事例的使用要贴切自然。这种写法比较难,要处处注意调整和避开矛盾,不写一番苦功夫是办不到的。 04 堆砌原始材料的问题 写一篇文章好比是盖一座房子,不仅要有砖、瓦、木料,还要有水泥,用水泥把砖、瓦、石头、木料凝聚在一起,组成各个部件。有了水泥还不行,还要有钢筋,用钢筋把各个部件贯穿支撑起来,房子才能坚固。盖房子是这样,写材料也应该这样。 但是,机关材料写作中往往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简单地把收集到的原始材料罗列到一起,就像小孩堆积积木一样。积木可以堆成房子的形状,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写作指导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