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由《巴人...图》管窥徐悲鸿的大众文艺观_王心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07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山楚水凄凉地——由《巴人...图》管窥徐悲鸿的大众文艺观_王心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巴山楚水凄凉地——由《巴人...图》管窥徐悲鸿的大众文艺观_王心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巴山楚水凄凉地——由《巴人...图》管窥徐悲鸿的大众文艺观_王心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4艺术论坛摘要:摘要:该文以徐悲鸿纪念馆藏巴人汲水图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史料考据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廖静文对于目前为私人藏家收藏的巴人汲水图的回忆存在一定问题,一九三八年并无印度驻华公使一说。二是基于对蜀妇汲水图的分析,指出徐悲鸿对于直面现实题材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五年,对比其创作背景推断巴人汲水图的直接创作目的同样也是寓情于景,聊以遣闷。其次,通过徐悲鸿本人相关论述文本细读以及巴人汲水图画面分析,指出徐悲鸿的创作始终与真正的底层人民存在着一定心理距离。最后分析徐悲鸿一九四九年后在讲话道路影响下,承认自己从未接近过劳苦大众的内在原因。关键词:关键词:徐悲鸿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巴人汲水图 蜀妇

2、汲水图蜀妇汲水图 化大众化大众 大众化大众化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南迁至重庆执教。其间目睹川渝地区百姓疾苦,遂作巴人汲水图。据廖静文回忆,翌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该画为时任印度驻华公使中意并欲以重金购得,画家遂又创作一幅相同画作。鉴于直至一九四年印度才在重庆设置了专员公署,此前并没有在华建立任何的外交机构(包括大使馆、公使馆以及专员公署等),而且印度直到一九四七年印巴分治才获得独立,当时的印度即使存在驻华外交人员也无由巴人汲水图管窥徐悲鸿的大众文艺观巴山楚水凄凉地王心悦法称为公使,只能称之为专员,廖静文上述回忆可能存在一定错误。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真正流入市场的是第二幅

3、而不是第一幅巴人汲水图。该画于一九四九年辗转流入原新四军干部朱良之手,之后又于二一年十二月拍卖,以一点七一亿元成交价为私人藏家购得。第一幅巴人汲水图一直由廖静文保存,后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相对而言,第一幅图作来龙去脉比较清楚,本文对于巴人汲水图的讨论主要以该画为中心。一 汲水图:从蜀妇到巴人根据徐悲鸿自述:廿四年(注:即DOI:10.14131/ki.rbzqk.2023.0075155艺术论坛国画。因此,反映川渝地区百姓艰苦生活的作品当在其现实主义国画乃至全部画作中具有特殊地位。由于徐悲鸿对于汲水题材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五年,若对以巴人汲水图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画作的创作成因进行讨论,恐

4、怕需要将目光投射到画家客蜀之前。查蜀妇汲水图题识为乙亥中秋写此遣闷。与此类似,当年六月份他在游罢乐山时曾创作一幅名为惟石石岩岩的山水画,款署:廿四年夏仲。游峨眉山归写此,聊抒抑郁。看来,画家绝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得有所郁结。问题在于,这种抑郁之情由何而来?一九三五年三月,徐悲鸿的好友田汉因参加进步话剧活动(一说因从事抗日活动)在上海被捕。对于徐悲鸿的艺术创作,田汉一直充满期冀,希望其能够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阈限,拥抱新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然而,对于徐悲鸿这样一位与政界和上流阶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画家,想要求其一九三五年)初夏,曾入川登峨眉,又游灌口,美秦李冰之功,江山锦绣,民极勤劳

5、。因此感慨,于当年中秋作蜀妇汲水图。由于是年徐悲鸿也尚未正式入蜀,此画常为学界忽视。如华天雪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一文试图对其现实题材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其中却只谈到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夏客蜀时期的三件作品,对蜀妇汲水图片语未提。然而,尽管该画并非作者当年创作重点,但至少表明徐悲鸿早在一九三五年就曾对现实题材予以注意。业内共知,徐悲鸿直接描绘现实的作品并不多。华天雪认为,其中国画作品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四类:以南京一多为代表的三件作品,原稿均已遗失,并大多为受邀稿;重点表现船夫健壮肌肉的船夫;以巴人汲水图为代表的反映蜀地人民艰苦生活的客蜀时期作品;以世界和平大会为代表的解放后作品。换言之,徐悲鸿只是移

6、居蜀地后,才连续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徐悲鸿 蜀妇汲水图 1935156艺术论坛作品直面现实人生、批判社会矛盾、同情不幸者的苦难与悲惨境遇,或者又将陷入两难的境地,因为他无法做到像挚友田汉一样因信仰而向左转,也不可能像左翼青年美术家那样无所牵绊地走上街头,将作品直面惨淡的现实人生或将画笔指向另一个阵营。不过,田汉的多次诚恳批评,对于徐悲鸿应该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因此,田汉的被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徐悲鸿的矛盾心理和对时局的怀疑。在国民政府当局对于左翼文艺家和学术界人士的迫害日益加剧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意图日益明显,中日关系正在进一步恶化。一九三五年五月,日本借所谓河北事件对中国方面施

7、压。同月二十九日何应钦奉命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交涉,其间国民政府屡屡退让,最终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徐悲鸿本来一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就曾在课堂上感慨哀鸣思战斗,迥立问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行将国破家亡之际,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呼号的诤友却无端身陷囹圄,不能不让他涌出无法言说的愤懑和抑郁。国事之外,萦绕在他心头的还有复杂的家事。一九三五年,曾与徐悲鸿产生感情的孙多慈毕业于中央大学,徐悲鸿积极帮助其出版个人画集。此事为蒋碧薇反感恼怒。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时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的舒新城收到蒋碧薇一函,为孙多慈出画册之事,以后请直接与其本人交

8、涉,不必再由悲鸿,悲鸿为孙事弄得名誉扫地,道德破产,而你从中宣扬牵引,实属无聊至极。显然,蒋碧薇此信徐悲鸿必然知情,鉴于这种公开指责朋友的口气不似徐悲鸿个性,加之牵涉孙多慈,徐蒋二人极有可能发生过口角。大抵一九三五年的徐悲鸿家国烦恼云集一时,且难以向他人诉说,只能借画作遣闷。蜀妇汲水图中蜀妇的扁担已经压成拱形,挑水妇人必须弯腰疾行以减轻沉重的压力。这种艰难取水的压迫感,正是其内心沉郁顿挫的复杂心理的折光和写照。事实上,徐悲鸿创作巴人汲水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 62cm300cm 1938157艺术论坛图的心理状态大抵与一九三五年类似。一九三七年,徐悲鸿随同中央大学内迁重庆。在重庆,徐悲鸿上班很是辛

9、苦,每天要上下数百级石梯,再由渡口小舟摇橹过江。这一时期,徐悲鸿有意缓和与蒋碧薇的关系,尽管上下班辛苦,却坚持每晚回家。但是据蒋碧薇回忆录分析,她显然对徐悲鸿的善意并不理解,甚至对他按时回家的行为感到非常不知所措。由于一直无法取得女方谅解,徐悲鸿最终于一九三八年八月登报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除此之外,徐悲鸿在这一时期痔疮频发,由于难以久坐,绘画创作数量明显减少(这在蒋碧薇、廖静文的回忆录中均有提到,应比较可信)。由此可见,徐悲鸿入蜀前后几年确实面对着极端相似的境遇,心情都很压抑。通过对劳苦大众生活窘况的描绘排遣愁怀,很可能也是他创作巴人汲水图最为直接的原因。当然,徐悲鸿也确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艺术

10、情怀,对于底层的苦难发自内心地感到同情。据廖静文回忆:我有时去江岸迎他,发现他坐在岸边,看着这些挑水的人,流泪,我也有感触。廖静文结识徐悲鸿固然较晚,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徐悲鸿继续居于重庆磐溪,画家主观感受大体相同。又因为廖静文很喜欢巴人汲水图,徐悲鸿转赠并在画中题词:静文爱妻保存。与此画有关的故事,廖静文印象当较为深刻。因此,其上述回忆基本可信。二 徐悲鸿的直面现实一九三五年九月,杨晋豪在徐悲鸿绘画印象记一文中委婉地批评徐悲鸿,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 局部158艺术论坛要画叶子。在出考题前,徐悲鸿并没有进行巴人汲水图的创作,然而考题中的挑水四川人都是巴人汲水图的重要元素。这大概说明徐悲鸿此时一直对

11、于四川人挑水的情景有着强烈的印象。在解题时,徐悲鸿强调:倘用打扮服装做区别更容易极了,头上裹了一大白布头巾,上身穿件长衫,而光着脚,这一看就是四川人了么!事实上,巴人汲水图中的男子形象确是如此表达。正因如此,可以推断巴人汲水早已是徐悲鸿脑海里的预成图式。还可以佐证这一判断的是,蜀妇汲水图中挑水的女性形象无论长衫的形制还是光着脚的状态都与徐悲鸿上述论述颇为类似。画面中,作者以其惯用的西洋画法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加强了筋肉体积感,突出了人体的健劲有力。类似的人体形象在徐悲鸿一九三六年完成的船夫(图五)中已可见雏形,从画中题词丙子重阳节近,放乎漓江,见一舟子壮健

12、,为平生罕遇,真山臼也。兹先成初试未定之幅,必将集精力写之推断,画面所抱憾的是,他的画却很少和现时代相接触。然而,到了次年四月,杨晋豪的评论就转为:在群众中找取典型人物,在事物中研究构造形态,并且一直步地踏进了现实生活,是悲鸿趋向的态度。由此可见,一九三五年正是徐悲鸿画风发生转变并走向现实主义的关键之年。徐悲鸿的一九三五年中国艺术之回顾也支持上述论断。在该文中,徐悲鸿表示:陈树人之雨后,油画如吴作人之纤夫,可谓一九三五年中国艺术界最美妙之产物。雨后是一件花鸟画,徐悲鸿也多次画过相似题材。吴作人的纤夫则表现了纤夫身挑重担前行的姿态。这幅作品的灵感直接来自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创作过程中甚至找到

13、了学校一位俄国人作为画面两个主要人物的模特。这种创作方式与所谓直面现实之作在观念上当然尚有明显的差距,但徐悲鸿对于这两幅画的欣赏,确可说明他已经开始关注以劳苦大众为题材的画作。这种关注也必然影响他本人的创作题材和画风。不过,纵然徐悲鸿创作巴人汲水图时的心境确有家国之思,而且此时的他也正在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巴人汲水图并非追求典型环境中细节真实的批判现实主义画作。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下旬,徐悲鸿应当时的四川省教育厅之邀出题代为招考中等学校图画教员。考题曰:要画中有两个人在工作,耕田也好,挑水也好,但要看出是四川人;要一株大榕树,但树上不陈树人 雨后 93.6cm17cm 1935吴

14、作人 纤夫 100cm150cm 布面油彩 1933159艺术论坛计被直接沿用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中国名画展览上,巴人汲水图的展出位置位于楼梯侧边,看画者一级级上楼,一步步看画。但是,在错落有致的阶梯旁徐悲鸿还以相当大的尺幅描绘了兰竹,并在第二次创作巴人汲水图时换上了其他植物。目前,该画作原始取景地经过反复考证后,已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找到,是位于嘉陵江对岸的磁器口,除陡峭的上百节阶梯外,只有雨后出现的大量苔藓,毫无画面中的诗意氛围。真正的劳苦大众在挑水过程时,当然也无暇注意身侧的兰竹。与此同期,徐悲鸿还完成了作品洗衣。画面题词为:临清流而洗衣,较赋诗为更雅。这种承继于传统士大夫的文人趣味,也明显

15、与百姓的艰辛劳作氛围并不相符。三 未能接近劳苦大众一九四九年四月三日,徐悲鸿发表了介绍老解放区美术作品一斑。他在该文中表示:我虽然提倡写实主义二十余年,但未能接近劳苦大众,事实中的船夫应当确有原型。不过,画面主体形象中在漓江两岸梦幻的自然风光映衬下正在撑蒿的两个健壮男子,想要表现的显然是类似古希腊和罗马雕塑中人体的力量与健美。这一主题在传统国画中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华天雪在分析徐悲鸿直接描绘现实的作品时,将船夫单列一类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船夫的创作并未使用模特,华天雪仍然认为这里的形象像画室中摆好了姿势的模特 儿。无独有偶,作为一副课堂示范作品的巴人汲水图,创作中同样未使用模特,对此,徐悲

16、鸿之子徐庆平的回忆可以为证:徐悲鸿创作巴人汲水图是在当时沙坪坝区松林坡的教室里,由两张纸拼接画成的,没有打草稿一气呵成,画中间旁边让路的人,我想是参考了他自己的形象。但是画面中如此具有筋肉体积感的男性确实与摆好了姿势的模特类似,反而与现实生活中必须日日挑水的劳苦大众的体态存在距离。与现实存在差距的还有画面中的阶梯。这一设置也是徐悲鸿得意之处,其设徐悲鸿 船夫 364cm141cm 1936160艺术论坛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上也无法接近,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广大的劳动者与艺术是完全隔绝无缘的。其实即使数量不多,徐悲鸿也确有部分以劳苦大众生活为题材的画作,那么,他又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呢?只是因为他的相关创作并未真实再现底层的苦难吗?从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徐悲鸿致潘絜兹信可以对此窥见一二:目前毛主席指示艺术应为工农兵服务,在现阶段甚强调生活体验。吾人当日之写实主义作风,现须加强,要求内容充实。此颇是难题,亦为目前任务必须以全力赴之。基于该信透露的信息,徐悲鸿认为自己未能接近劳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