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_郅敏.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162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_郅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_郅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_郅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Special Focus 特别关注14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15文/郅敏 by Zhi Min(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塑未来“2023 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Building a Brid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reating the Future of Chinese and Korean Sculpture 2023 Oriental Longitude and Latitude Th

2、e 14th China-Korea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Series Held in Seoul,South Korea“中韩国际雕塑展”是由中国雕塑学会,韩国雕刻家协会共同主持推动的国际学术活动,今年已进入第十四个年头。2023年度的“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由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担任总策划,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博士担任学术主持,由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承办。经过天津美术学院精心、长期的筹备和组织,2023年3月2日,“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COEXMALL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

3、幕,得到韩国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次系列展览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15名教师作品构成群展主体,参展艺术家有曾成钢、郅敏、郭航、谭勋、李安红、黄文智、刘颖睿、邹红琴、刘军、赵展、李世伟、张颖、汤耀胜、胡庆雁、王礼军、许楠、刘巍然、王朝勇。众多艺术家为韩国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此次国际交流展中的另一个亮点是策展人谭勋、郭航开创性地策划了由十位中国著名艺术家组成个展单元,他们是:田世信、王志刚、董书兵、沈烈毅、陈文令、李惠东、郭航、谭勋、田禾、卢征远。十位艺术家的个展让韩国观众看到中国老中青三代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也看到中国多元而丰富的艺术生态。田世信向韩国观众带来了母与子等

4、代表性作品。这件1997年创作的母与子由朱红色大漆覆盖而成,热烈而凝重。田世信的韩国个展让我们又有了一次深入理解艺术家的机会。田世信强调视觉记忆,强调基本规律,注重在规律中找差异,倡导在临摹记忆的过程中归纳取舍,寻找自己的个性。最终物化出来的雕塑形象是艺术家长期思考、凝练出的一个结果。在我眼中,田世信有时像一位研读历史、坐而论道的学者;有时像一位驾风为马、谈论古今的诗人;有时又像一位庭前养鹤、饮酒放歌的老顽童。田世信经常说:“艺术要想做出好东西,必须往里面想,往自己内心去想。”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田世信。田世信先生是一位大家,他的作品和人生是一部大书,内容丰富,波澜壮阔,堪称史

5、诗。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王志刚对中国传统雕塑有着深刻的理解,领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变与不变”的精髓。通过将传统文化符号的重组与挪移,艺术家将身处东方世界的生活经验注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王志刚对西方现代性及其脉络下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权威有着深刻的反思。他以东方文化的视角对西方的所谓“中心”进行解构,以当代人的眼光重构东西方的经典形象,“融化”的形象同时形成另一种重生,观看砂砾组成的“石狮”时,仿佛能听到历史之风的咆哮。正因如此,对文化和历史的反思使得在王志刚作品中依然保留着雕塑艺术特有的崇高感和纪念碑性,以及一以贯之的历史诗意。近十年以来,董书兵不断拓展当

6、代艺术创造力与公共空间新的融合方式。本次个展中的作品大地之子是艺术家在敦煌荒漠中创作的大地之子的小稿,当这件作品以15米的巨大尺度与敦煌瓜州沙漠融为一体时,壮观而温暖的生命美学在观者心中油然而生。董书兵的“荒野艺术”计划早已无法用常规“雕塑”的概念来看待,这些宏大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大地艺术、公共艺术、场域雕塑的跨界与融合,艺术家在艰苦的户外创作中将材料语言和空间表达不断推向极致,这既是对艺术家个人潜能的挖掘,更是对雕塑与空间、雕塑与人文关系的拓展。大地之子无界等户外大型景观艺术得到了学术界、媒体、公众多方的关注,这在雕塑领域也是不多见的,也证明雕塑艺术具备不断生长、拓展的历史生命力。当董书兵用建

7、筑钢管做成的汉阙无界以虚实相间的空间结构矗立在“大漠孤烟直”的西北沙漠时,历史、艺术、科技、人文等形成的场域效应不断震撼着我们。而对董书兵而言,他需要艺术来表达他无处不在的好奇心和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与法国雕塑一脉相承的艺术家李惠东,经过数十年的磨砺,汇聚出中国当代的雕塑造型方式。为了探讨造型中生长的力量,李惠东不但对罗马雕刻、希腊雕刻、埃及雕刻做了充分的理解,也对中国古代造像艺术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这些功夫赋予了他在创作时更多运用人与自然对谈的方式,充满了东方哲学意味。李惠东声声慢思等作品的雕塑造型是在千锤百炼中凝聚起来的,最终形成的汉白玉作品造型考究,意味深远,融汇中西。这些作品美丽、宁静,

8、蕴含着生与死、存在与幻灭,或者激情与沉默等思绪。这些相对的概念加强了作品中的矛盾感,李惠东的艺术不断激发着观者的想象力和对时代的思考。郭航个展中的十二灵子鼠等作品是她近年来的新作品。生肖的动物形象只保留了化石般的骨骼,既美丽又沧桑,每一个生肖动物又有一位使者在驾驭,人神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出现了亦真亦幻的视觉魅力。这些神兽在不断积淀的文化传承中深入人心,艺术家又用新的视角来诠释。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极为日常的元素传达着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的持续关注,并用新颖的雕塑语言暗示了文化传承和当代生活的关系。艺术家借十二灵来设问,唤起观众的相似经历与集体共鸣。郭航和谭勋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他们以

9、专业的精神和学术的态度来筹划了整体学术活动,细致入微地为中韩国际交流活动做出了巨大的推动。谭勋是非常善于从微小的日常发掘出艺术表达的艺术家。微小的日常是相对所谓宏大的主题深思的结果,谭勋在似乎习以为常的、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东西中看出艺术的意味和独特的精神价值。谭勋的个展“日子”中展示的作品是疫情期间的新作,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敏感和空间把握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家每天都在进行创作的思考状态。当艺术表达成为艺术家精神内核时,他带着内心坚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行走,不断审视、判断这个世界,谭勋的新作以及他之前的“山水系列”中,山水的意象一直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让我想到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这样的话题。在

10、西方文化中,山、水可能是风景,而在中国文化中,山、水就是整个世界,包括人的精神在内的整个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在谭勋的艺术中,批判性与实验郅敏天际陶瓷 尺寸可变 2016-2017年田世信母与子之七大漆 8536110cm 1997年曾成钢生生不息铸铜 606060cm 2022年卢征远过去的即将到来 汉白玉 2015年上:沈烈毅雨花岗岩 23012065cm 2001年下:董书兵大地之子青铜 603517cm 2007年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Special Focus 特别关注14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15文/郅敏 by Zhi Min(中

11、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共创中韩雕塑未来“2023 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Building a Brid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reating the Future of Chinese and Korean Sculpture 2023 Oriental Longitude and Latitude The 14th China-Korea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Series Held in Seoul,South Korea“中韩

12、国际雕塑展”是由中国雕塑学会,韩国雕刻家协会共同主持推动的国际学术活动,今年已进入第十四个年头。2023年度的“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由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担任总策划,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博士担任学术主持,由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承办。经过天津美术学院精心、长期的筹备和组织,2023年3月2日,“东方经纬第十四届中韩国际雕塑展系列活动”在韩国首尔COEXMALL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得到韩国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次系列展览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15名教师作品构成群展主体,参展艺术家有曾成钢、郅敏、郭航、谭勋、李安红、黄文智、刘颖睿、邹

13、红琴、刘军、赵展、李世伟、张颖、汤耀胜、胡庆雁、王礼军、许楠、刘巍然、王朝勇。众多艺术家为韩国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此次国际交流展中的另一个亮点是策展人谭勋、郭航开创性地策划了由十位中国著名艺术家组成个展单元,他们是:田世信、王志刚、董书兵、沈烈毅、陈文令、李惠东、郭航、谭勋、田禾、卢征远。十位艺术家的个展让韩国观众看到中国老中青三代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也看到中国多元而丰富的艺术生态。田世信向韩国观众带来了母与子等代表性作品。这件1997年创作的母与子由朱红色大漆覆盖而成,热烈而凝重。田世信的韩国个展让我们又有了一次深入理解艺术家的机会。田世信强调视觉记忆,强调基本规律,注重在规律中找差异

14、,倡导在临摹记忆的过程中归纳取舍,寻找自己的个性。最终物化出来的雕塑形象是艺术家长期思考、凝练出的一个结果。在我眼中,田世信有时像一位研读历史、坐而论道的学者;有时像一位驾风为马、谈论古今的诗人;有时又像一位庭前养鹤、饮酒放歌的老顽童。田世信经常说:“艺术要想做出好东西,必须往里面想,往自己内心去想。”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田世信。田世信先生是一位大家,他的作品和人生是一部大书,内容丰富,波澜壮阔,堪称史诗。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王志刚对中国传统雕塑有着深刻的理解,领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变与不变”的精髓。通过将传统文化符号的重组与挪移,艺术家将身处东方世界的生活经验注

15、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王志刚对西方现代性及其脉络下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权威有着深刻的反思。他以东方文化的视角对西方的所谓“中心”进行解构,以当代人的眼光重构东西方的经典形象,“融化”的形象同时形成另一种重生,观看砂砾组成的“石狮”时,仿佛能听到历史之风的咆哮。正因如此,对文化和历史的反思使得在王志刚作品中依然保留着雕塑艺术特有的崇高感和纪念碑性,以及一以贯之的历史诗意。近十年以来,董书兵不断拓展当代艺术创造力与公共空间新的融合方式。本次个展中的作品大地之子是艺术家在敦煌荒漠中创作的大地之子的小稿,当这件作品以15米的巨大尺度与敦煌瓜州沙漠融为一体时,壮观而温暖的生命美学在

16、观者心中油然而生。董书兵的“荒野艺术”计划早已无法用常规“雕塑”的概念来看待,这些宏大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大地艺术、公共艺术、场域雕塑的跨界与融合,艺术家在艰苦的户外创作中将材料语言和空间表达不断推向极致,这既是对艺术家个人潜能的挖掘,更是对雕塑与空间、雕塑与人文关系的拓展。大地之子无界等户外大型景观艺术得到了学术界、媒体、公众多方的关注,这在雕塑领域也是不多见的,也证明雕塑艺术具备不断生长、拓展的历史生命力。当董书兵用建筑钢管做成的汉阙无界以虚实相间的空间结构矗立在“大漠孤烟直”的西北沙漠时,历史、艺术、科技、人文等形成的场域效应不断震撼着我们。而对董书兵而言,他需要艺术来表达他无处不在的好奇心和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与法国雕塑一脉相承的艺术家李惠东,经过数十年的磨砺,汇聚出中国当代的雕塑造型方式。为了探讨造型中生长的力量,李惠东不但对罗马雕刻、希腊雕刻、埃及雕刻做了充分的理解,也对中国古代造像艺术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这些功夫赋予了他在创作时更多运用人与自然对谈的方式,充满了东方哲学意味。李惠东声声慢思等作品的雕塑造型是在千锤百炼中凝聚起来的,最终形成的汉白玉作品造型考究,意味深远,融汇中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