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势,椎体移位、变形、成角等改变可清晰显示出来,利于临床医师准确分析脊柱变化状况与硬膜囊压迫状况。文献10-11 报道,早期脊柱结核所呈现改变为干酪样坏死、钙化与死骨等,经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在上述病变过程中 T1WI 信号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为非均匀强化12。通过T1WI、T2WI 序列扫描中呈显著受累椎间盘有明显低信号、混杂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见到非均匀强化信号。一般状况下,椎旁软组织病变改变为肉芽肿与脓肿,在 MI 以 T1WI 扫描低信号、T2WI 混杂高信号为表现,通过增强扫描呈现出非均匀强化、环状强化与均匀强化 3 类。脂肪抑制序列中,附件结构受累状况清晰显
2、示出来,改变为高信号病灶。在MI 诊断钙化及死骨中,整体准确率低于 CT 扫描,在椎旁脓肿、椎间盘及椎体信号中,MI 可以明确CT 难以诊断早期脊柱结核,降低漏诊与误诊发生率,提高脊柱结核检出率。本次结果指出,MI 用于检查骨髓侵犯中优势更为明显,MSCT 在判断患者骨质钙化、坏死过程中优势明显,同时,MSCT 检查中花费时间更短,患者依从性较高,适用于初次筛查。MI 整体检出率高于 MSCT,主要是由于 MI 对水含量、蛋白以及脂肪等成分变化敏感性较高,利用椎旁脓肿、椎间盘及椎体信号的改变后,可及时发现脊柱结核早期病灶,早期应用于椎体、软组织受累及椎间盘改变等病变过程中优势明显。同时,判断死
3、骨形成、骨硬化、软组织及脓肿钙化过程中,对比 MI,MSCT 应用更具有优势。对上述诊断结果得出,在临床脊柱结核诊断中 MSCT、MI 有优势,在脊柱结核诊断、鉴别过程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建议联合应用以提高对疾病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发生率。本文在病灶检出时间、总检查时间中,MSCT 应用时间短于 MI,患者更易接受,适用于疾病初步筛查。综上所述,MI 与 MSCT 用于脊柱结核诊断中各有优势,利用上述两项检查所获取的影像学表现展开分析,可为临床微创手术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1李蔚洪,黄崇权,陈中港 MSCT 与 M 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
4、551-553 2李艳明,张郡,赵国华,等 脊柱结核病灶 MSCT、M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J 中国 CT 和 MI 杂志,2020,18(8):156-158 3何洪淳,唐强 脊柱结核病灶 MSCT、MI 影像学表现及对内镜手术指导价值分析J 中国 CT 和 MI 杂志,2022,20(3):159-161 4黄光海,赵丽,林月 脊柱结核的 MI 诊断价值(附 40 例报告)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503-504 5郑春红,谢建圳,何宇亮 多层螺旋 CT 和 MI 应用于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244-245 6张斌 M 和 M
5、SCT 诊断脊柱结核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12):2133-2135 7Koyama H,Yoshihara H,Kotera M,et al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ticcapability of routine M imaging and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inosteoporosis patients J Clin Imaging,2013,37(5):925-929 8贾易璇 多层螺旋 CT 与磁共振成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分析 J 实用医技杂志,2022,29(5):501-504 9池盟盟,李杨,曾
6、庆 采用 MSCT 鉴别诊断脊椎结核与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J 中国 CT 和 MI 杂志,2021,19(9):170-172 10张娅丽,罗小波,赵倩 脊柱结核不全瘫患者 MSCT 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4):564-568 11张超,周迎锋,路坦,等 SPECT/CT 与 MI 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中国 CT 和 MI 杂志,2022,20(1):176-178 12康媛媛,王爱英 脊柱结核 CT 与 MI 的影像诊断对提升诊断准确性的效果比较 J 新疆医学,2022,52(1):29-31(收稿日期:2022-11-09)骶尾部藏毛窦的
7、MI 表现与病理对照Comparison of MI findings and pathology of the sacro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莫家彬1,欧鸿儒1,罗洪1,吴程辉1,吴跃锐2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1 影像科;2 普外一科广东佛山528300【摘要】目的分析藏毛窦(pilonidal sinus,PS)的 MI 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旨在加强认识,降低术前误诊率。方法作者简介:莫家彬(1980-),男,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头颈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欧鸿儒E-mail:gdmc9817163 com927医学影像学杂志
8、2023 年第 33 卷第 4 期J Med Imaging Vol 33 No 4 2023回顾性分析 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PS 患者的临床及 MI 资料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7 例均位于骶尾部皮下或皮下深部,7 例均为男性,年龄 16 35 岁,平均年龄(21 5 7 6)岁。单纯管状型 5 例(71 4%,5/7),管状伴囊变型 PS 2 例(28 6%,2/7)。5 例 MI 表现骶尾部皮下斜向上下走行的窦道状异常结构,长约4 7 8 0 cm,3 例(60%,3/5)窦口朝向足侧,1 例(20%,1/5)窦口朝向头侧,1 例(20%,1/5)头、足侧均有开口;2 例病灶呈扁平囊状
9、,窦口朝向足侧。窦道壁厚约(0 30 0 10)cm,当前期为炎症肉芽组织时,T2WI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当后期纤维化时,T2WI 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低强化。窦腔 T2WI 高信号,T1WI 等或稍高信号,合并感染时弥散受限;周围软组织常伴有水肿。7 例病灶与邻近椎管及肛管不相通,均未累及两侧臀肌。藏毛窦的大体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原发管道、窦道腔、毛发。镜下见真皮内被覆鳞状上皮窦道形成,周围见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伴异物巨细胞反应,部分腔内见毛干碎段。结论骶尾部临床无特异性,MI 表现一定特征性,反映病理改变,充分认识其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关键词】藏毛窦;骶尾部;磁共振成像;病理
10、中图分类号:681 5;445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23)04-0729-05藏毛窦(pilonidal sinus,PS)是一种临床少见,好发于毛发密集区(主要是骶尾部臀沟区软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病变1。好发于白种人,男性居多2-3。可发生于头颈部、耳部、乳腺、腹部、肚脐等位置,其中最常见于骶尾部4-5。无合并感染时,病程多较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与骶尾部的其它疾病相混淆,如肛周脓肿、肛瘘、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等。骶尾部 PS 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保守治疗容易复发,且有癌变的风险6-7,因此术前正确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有着十分重
11、要的意义。本文选取 7 例经手术证实为PS 患者的临床、MI 及病理资料,对骶尾部 PS 的MI 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本病的MI 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1 年 5 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PS 的 7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 MI 资料。7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16 35 岁,平均年龄(21 5 7 6)岁。7 例患者均因骶尾部肿物反复红肿溃破渗液来诊,病史 4 个月 7 年。纳入标准:1)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PS;2)均行 MI 平扫+增强和(或)功能检查。1 2检查方法采用 Philips MULTIVA 1 5T
12、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行矢状位、轴位扫描。7 例均行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6 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T1WI:T400 500 ms,TE8 12 ms;T2WI:T2 000 2 500 ms,TE 75 120 ms;层厚 4 0 5 0mm,层距 1 0 mm,视野 370 mm 370 mm,矩阵 432432。动态增强前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T 3 000 ms,TE 65 ms)。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0 1 mmol/kg,注射速率4 0 ml/s,肘静脉注射,注射药物后行抑脂 T1WI 的轴位、矢状位扫描,增强参数同 T1WI 平扫
13、。1 3图像分析由 2 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及 MI 资料。临床资料主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MI 资料主要观察窦道的位置、形态、开口、窦壁、窦腔信号特点,强化特点、腔内是否可见毛发、是否累及邻近椎管及肛管并结合病理对照分析。根据其伴或不伴囊变分为单纯管状型及管状伴囊变型。1 4病理分析由 1 位病理科医师回顾性分析 7 例患者的病理切片。标本由 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固定、切片、HE 染色。2结果2 1临床特点7 例患者骶尾部触及条索状肿物,边界不清,质地韧,5 例(71 4%,5/7)表面充血水肿、皮温升高伴触痛,3 例(42 9%,3/7)有
14、波动感,7 例(100%,7/7)皮肤表面可见窦口(图 1A),5 例(71 4%,5/7)窦口可见毛发,4 例(57 1%,4/7)压之少许淡黄渗液,3 例(75%,3/4)为脓血液。渗出液均行细菌培养,5 例(71 4%,5/7)为多重耐药粪肠球菌感染,2例(28 6%,2/7)未见细菌生长。7 例均行一期切除缝合,肿物均呈管状,边界尚清楚,侵及皮肤、脂肪层,底部深达骶骨筋膜水平,均未累及肌肉。2 2MI 表现2 2 1病灶分型、位置及形态单纯管状型 5 例(71 4%,5/7),管状伴囊变型 2 例(28 6%,2/7)。7 例病灶均发生于骶尾部皮下脂肪层,位于第 3 骶椎上缘到第 2
15、尾椎下缘水平,窦道于开口处斜向皮037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 年第 33 卷第 4 期J Med Imaging Vol33 No4 2023下走行,贴骶尾部筋膜表面潜行,与筋膜间可见线状脂肪分隔。5 例表现为窦道样结构,形态较规则,窦壁较完整,2 例表现为管状伴与之相连的囊状结构,形态不规则。窦道开口位于头端 3 例,开口于尾端4 例。窦道长度约 3 2 8 0 cm,窦道壁厚约(0 300 10)cm。2 2 2病灶信号特点窦道壁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压脂序列呈低、稍高信号,DWI 呈稍高、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ADC 值约为(0 97 0.06)10-3mm2/s,
16、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窦腔信号: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ADC 值约为(1 13 0 08)10-3mm2/s,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 1B 1D,图 2A 2C,图 3A 3C)。周围常伴斑片状软组织水肿。7 例病灶中 5例病理可见含有毛发,MI 检查 2 例 T2WI 窦腔高信号背景下见线状低信号,考虑为毛发,余未见明确毛发。4 例合并感染,局部水肿,窦道及周围软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2 2 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7 例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与骶尾骨相邻,但未累及骶尾骨及椎管。窦道均未累及肛管。病灶周围脂肪间隙见网格状低信号,增强后呈晕状强化。双侧臀肌均未见累及。2 3病理结果大体标本:灰白色带皮瓣样组织,5 例(71 4%)可见开口,内见毛发样组织,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软(图 2D)。镜下:7 例真皮内见被覆鳞状上皮窦道形成,周围见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图 1E,图 2E,图 3D),5 例见毛发碎段,伴异物巨细胞反应,均符合藏毛性窦道。3讨论1833 年 Mayo 首次描述了该疾病,1880 年 Hp-degs 才正式命名为 PS7。骶尾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