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_杨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17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_杨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_杨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_杨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2023年第1期(总第183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1,2023(Serial NO.18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出规划与指导。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强盛时期,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更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不仅要求新时代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和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等合作成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趋势。一、

2、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的主要培养目标1是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全世界,为社会各阶层培养大量稀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人才资源基础。(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式电气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该从以下三方面重点培养2:一是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应深入电力行业,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二是电气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应该与电力行业相符,确保培养质量;三是培养电气工程硕士实践工程的应用能力,如创新、创造以及研发等实践工程能力。在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要求下,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是国际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如德国所实行的“双元治”教学,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目的;澳大利亚所实行的“新学徒制”教学,培训机构(企业、学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杨毅,王龙,陈仕龙(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创建电气工程专业“1+1”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对比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工程环节薄弱、学校硬件匮乏、校企联合办学困难、高校自身管理问题等不足,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并且通过不断探索和研

4、究,完善现有“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提高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关键字:卓越工程师;电气工程;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计划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3)01-0128-05收稿日期:2021年12月21日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尾矿坝溃坝机理的物模-数模-原型联合研究”(51969010)、昆明理工大学思政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管一体 管理模式研究”(109920200005)的成果。-128校)与学徒签订培训合同;美国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是多样化,如合同制教学、合作教学、服务学习;英国实行的“工学交读式”教学模式等等。世界

5、各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无不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弥补在实践教学中的不足3-5。昆明理工大学在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奠定基础。这不仅有助于学校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紧缺问题。二、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我国许多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问题。对教学任务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更偏向于追求课程理论教育、“双一流”建设等,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二)学校硬件设施的匮乏“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

6、一定的教学设备和强大的师资团队,一些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既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教学设备,这使得工程人才的实践平台变得薄弱,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理想目标,脱离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初心。(三)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困难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参与教学。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学校的目标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许多高校希望企业能安排学生实习岗位,提供实训基地等,而企业则为防止生产受到影响,不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实践生产,这使得高校和企业无法“携手同行”,导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失败告终。(四)高校自身

7、管理问题各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特别是在工科方面,大多存在问题。一是学校对学生全过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学校对学生全过程追踪指导不足;三是校企双方导师沟通不到位。以上三点,导致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与研究(一)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学校方面应注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企业人才的要求等;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综合考虑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时,应让学生深度参与电力行业生产操作,着重培养电气工程硕士的工程创新和研发能力。(二)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

8、容,代替过去高校老师单调的教学方式,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借鉴企业的培养理念和高级人才的建议,创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更加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传统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如电气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理论课论过多,像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应在实践中教学。应根据电气工程专业特色以及“卓越计划”的人才培育目标,规划选修课、基础课、必修课、实践课等课程内容。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避免实践学习成为学生的短板。减少基础课的课时,将实践教学和必修课基础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单元化、系统化的方式调整课程内容。“卓越计划”提出校内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1+1”培养模

9、式,校内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企业教学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校内理论教学为企业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企业教学强化校内教学的成果,改善校内教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创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三)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措施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措施。学生在工程实践时,要按时参加周例会、月例会、项目协调会、技术交流会等。采用“月报”和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杨 毅,王 龙,陈仕龙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12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1”导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月报”即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每月将学习目

10、标和成果对校内导师进行汇报;“1+1”导师评价是采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评价的方式。若学生在校内或者企业无法完成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或者不遵守纪律,将被退出卓越工程师计划,更换其他优秀的候选学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则通过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等方式进行鼓励。在实践教学中,图1为导师双选制度流程,对企业导师采用“双遴选”“双聘任”以及“双考核”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导师不仅经过企业内部遴选、聘任和考核,还要经过学校学位委员会的遴选、聘任和考核,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都采用“双选制”。在考核中只要有一方考核不合格,即取消导师资格,如校内导师的指导考勤率、指导质量、学术研究等行为被企业投诉并且事实清楚,

11、则被取消“卓越计划”导师资格,且三年内不再聘用。以此确保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角度出发,激励措施是促进建设卓越计划师资力量的重要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教师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主要集中在提升教师教学的职称要求、让教师去企业丰富专业实践经历、对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等,对于表现优秀、成果丰硕的教师给予优秀称号和奖励。(四)师资力量的建设建设一支强大师资队伍是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一步。通过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确保“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引进来”即聘请大量企业高级工程师来学校进行学术指导,这些高级

12、工程师了解本领域最先进技术及生产流程,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走出去”即让校内导师在校企合作中深入生产一线。校内导师缺少工程实践经历,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丰富其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结合,提高其专业素养。采用这两种方法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精准实施。(五)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时执行的方案,是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校企双方要密切交流,商议企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根据企业实时情况,及时校准和充实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主要包含学生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确保

13、学生完成在企业培养方案中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实践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研究生在企业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避免培养目标的重复。企业在该过程中提供培养条件并具体实施,如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实习的岗位与数量、学生食宿条件等,以保证企业培养方案切实有效的实施。(六)共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是否达标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评价的。研究生出站前,需向实践企业提交出站申请和实践报告,经企业导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出站答辩。答辩通过后,研究生可向学校提交实践报告、考核结果及答辩情况。经校内导师审核,学位委员会评定,达到出站标准的研究生方可出站返校。学校与企业以一个实践周期为单位

14、,召开研究生实践总结改进会,共同讨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切实保证研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导师不仅经过企业内部遴选、聘任、和考核,还要经过学校学位委员会的遴选、聘任和考核,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都采用“双选制”。在考核中只要有一方考核不合格,即取消导师资格,如校内导师的指导考勤率、指导质量、学术不端等行为被企业投诉并且事实清楚,则被取消“卓越计划”导师资格,且三年内不再聘用。以此确保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图 1 导师双选制度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角度出发,激励措施是促进建设卓越计划师资力量的重要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教师的长远发展

15、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主要集中在提升教师教学的职称要求、让教师去企业丰富专业实践经历、组织对教师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核等,对于表现优秀、成果丰硕的教师给予优秀称号和奖励。(四)师资力量的建设建设一支强大师资队伍是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一步。通过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确保“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引进来”即聘请大量企业高级工程师来学校进行学术指导,这些高级工程师了解本领域最先进技术及生产流程,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走出去”即让校内导师在校企合作中深入生产一线。校内导师缺少工程实践经历,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丰富其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相结合,提高其专业素养。采用这两

16、种方法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精准实施。(五)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时执行的方案,是实现“卓越计划”的关键,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校企双方要密切交流,商议企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根据企业实时情况,及时校准和充实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主要包含学生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确保学生完成在企业培养方案中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实践环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研究生在企业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避免培养目标的重复。企业在该过程中提供培养条件并具体实施,如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实习的岗位与数量、学生食宿条件等,以保证企业培养方案切实有效的实施。(六)共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是否达标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评价的。研究生出站前,需向实践企业提交出站申请和实践报告,经企业导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出站答辩。答辩通过后,研究生可向学校提交实践报告、考核结果及答辩情况。经校内导师审核,学位委员会评定,达到出站标准的研究生方可出站返校。学校与企业以一个实践周期为单位,召开研究生实践总结改进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