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_费翔.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219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_费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_费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_费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4 卷第 2 期 Vol.14 No.2 2023 年 4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2023 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费翔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1816)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育人功能,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地方高校亟待回应的问题。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地方高校需要从培养模式、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寻求突破,以多元协同、融合创新的思路推进

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南京工业大学立足办学特色,围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构筑了“一体两翼三课堂四平台”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协同;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2013206 一、引言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适应全球竞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客观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等不同主体以及高校内部不同部门、

3、不同要素相互协作、耦合联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育人功能,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地方高校亟待回应的问题。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

4、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 在培养模式上,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仍以高校“单兵作战”为主,校内外资源整合不够,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合力。特别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政府、企业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深度不够,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责权利不对等,校企合作面临“校热企冷”的困境。从高校内部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职能分散,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 收稿日期 20220920;修回日期 20221230 基金项目 2017 年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赛训一体化机制研究”(2017NGJG

5、059)作者简介 费翔,男,浙江湖州人,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与创业教育,联系邮箱: 教育创新 费翔: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33 协调联动。部分地方高校虽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发展思路不清晰,功能定位不准确,运行机制不通畅,与专业学院、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因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然而

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被定位于第二、第三课堂,一定程度上游离于第一课堂之外1,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欠缺,与专业实践相脱节。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创业理想的学生开展的教育2,在专业教育之外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因而并未在本质上实现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无法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相较于部属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师资、课程和实践平台等方面均存在资源瓶颈:教师从学校(学习)

7、到学校(工作),产业背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行业实践经历与市场经验,教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远离实践,专业素养与能力结构难以胜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金课”供给不足,优质教材资源匮乏;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资源整合度、开放共享度不高,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不强,难以有效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突破路径 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地方高校需要从培养模式、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寻求突破,以多元协同、融合创新的思路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一)实施多

8、元开放、协同共驱的培养模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迫切要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驱。一是要突破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组织边界,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二是要打破高校内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管理体制,强化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的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促进办学资源按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要求,实现无障碍流动3,从而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通互融 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

9、念、内容嵌入专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互通、教学资源的互补以及教学内容的互融4,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支撑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改变“灌输式”“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化师生互动、讨论质疑,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实效。另一方面,加强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师资培训、学术

10、创业等方式,加深教师对行业的认知,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行业领军人物、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或兼职教师,打造一支内外融合、专兼互补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2023 年第 14 卷第 2 期 134 (三)建立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专业之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呈现出综合性、普遍性、复杂性的特征,越来越依赖多学科力量协同解决。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创业人

11、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学科交叉融合强调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为此,高校应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设置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提高大类招生培养的力度,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融,增加培养方案的弹性和灵活性;以科技前沿和产业应用创新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打造跨学科核心课程,开设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开展基于科研项目的跨专业合作教学,积极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等等,建立多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四)构建“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科

12、教融合”体现的是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其本质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产教融合”更多地体现了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强调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科产教融合”旨在构筑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赋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把校内外优质资源转换为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和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要素的有效聚合,弥补人才培养过程中产业需求靶向性不足或前沿科研引领性不够的短板。“科产教融合”需要打通科研、产业、教学壁垒,推动

13、科研链、产业链、教育链紧密对接;把以产业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学科前沿知识、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同时,完善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工程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四、南京工业大学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 计划)”的 14 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作为一所富有创新元素和创业基

14、因的地方工科院校,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机制、模式、载体、师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构筑了“一体两翼三课堂四平台”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提升为支撑,打通课堂教学、创新训练、竞赛实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各环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集聚,建立政、产、学、研多元主体相互协作、科产教融合贯通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立足办学特色,“一体两翼”谋划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把握学校的发展方

15、向和服务面向,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唯有如此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切性。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并进的应用型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重大需求,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学校以“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确立了“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会创造”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谓“顶天”,教育创新 费翔: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35 就是瞄准科技前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谓“立地”,就是将专业蓝图和产业发展地图相对接5,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靶向式”“精准式”优化人

16、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使教育教学改革“接地气、有实效”。为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实现,学校坚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提升两翼并重,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敢闯会创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二)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和由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学工、团委、研究生院、科研、人事、大科园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工作考核和绩效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强化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南京工业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开展。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定相关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