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9 卷 第 4 期吉 林工程技术师 范 学 院 学 报Vol.39 No.42023 年 4 月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Apr2023收稿日期:2023-01-10作者简介:王翔(1979-),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与体育教学研究。“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王翔(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 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的重要一环,事关体育强国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立足“互联
2、网+”的新业态背景,综合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路径,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参考。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042(2023)04-0077-04一、引言“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行业”。是指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全新的发展业态,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1。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
3、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的重要一环,事关体育强国建设的成功与否2。如何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组织高校学生开展持续、有效的体育锻炼,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以互联网思维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全面调动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新机遇(一)“互联网+”拓展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场地不足、设备欠缺等均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高校
4、体育教学的融合日益深入,高校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渠道都得到了极大的创新与优化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传授知识、组织开展体育锻炼的渠道不再被体育馆、操场所局限,而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拓展到了多种网络平台和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终端,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体育知识并开展体育锻炼。因此,“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为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效果。(二)“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情境下,教师通过现场讲解和演示后,让学生自主模仿练习所学内容,授课方式单一,授课模式固化
5、,课堂内容枯燥,体育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互联网平台上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23 年 4 月锻炼的兴趣,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4。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变革应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根本,以拓展教学方式为手段,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三)“互联网+”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体育强国互联网体育教学平台使高校体育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体育教学平台随时随地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5,不仅提高了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开展
6、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互联网+”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发展,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新挑战(一)在线课程标准混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慕课平台以及网络授课平台蓬勃发展。在国内,规模较 大 的 慕 课 平 台 有 20 多 个,如 中 国 大 学MOOC、学习通等,这些平台上开设有 2 万余门课程,但涵盖的体育课程较少,仅有 240 余门。除此之外,由于慕课平台众
7、多,在线课程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存在体育课程内容重复、重实训轻理论、缺乏针对性、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6。此外,由于部分高校教师仍坚信线下教学才是体育教学的最佳途径,对“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使得体育在线教学未能在课堂中得以有效开展。(二)缺乏相关软硬件支持“互联网+”高校体育教学是一场软硬件设施并行的教学变革,但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的管理预算部门对“互联网+”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在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强力支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线上线下教学协调程度低,线上教学也多以教学录像为主,未能做到互联网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教学自主化和个性化的主要优
8、势,未能实现全方位的改革,难以真正满足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的需求。在线课程的投入使用也依赖于联网宽带资源、云服务主机资源、教学平台等软硬件设施,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也难以真正发挥“互联网+”体育教学的优势。在近年疫情居家学习期间,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一旦负载过大,就极易出现音视频延迟、卡顿等“崩盘”现象。除此之外,对于体育在线课程而言,实时互动是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关键,如果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就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三)教师团队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与授课方式较为特殊,必须依赖体育教师进行现
9、场示范,并通过现场指导学生使其掌握动作要领,难以进行“互联网+”的改革。这些教师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较为匮乏,客观上阻碍了“互联网+”体育教学改革。也有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互联网+”体育教学改革,但部分教师只是生硬地将网络平台的教学视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没有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不仅没有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有效地利用起来,反而省略了现场指导的环节。这样一来,非但无法发挥“互联网+”体育教学的优势,反而降低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互联网技术、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简单叠加起来,未能合理协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不仅造
10、成了“互联网+”体育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加大了高校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丧失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乐趣。(四)在线教学评价制度有待完善“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同,单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难以适应“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灵活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技术优势。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仍以期末测试、课堂点评的传统评价模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然而,在“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模式下,参与学习的学生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班级人数众多7,且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期末测试、课堂点评的传统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大班教学,
11、教87第 39 卷第 4 期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师无法顾及每名学生的特殊性,且点评缺乏客观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从未获得过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体育测试则以运动技巧的现场展示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的综合考量,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即使部分教师采用网络评价的模式,却由于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不足,并未依靠互联网的优势拓展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仍以点评和期末测试的方式进行,也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教学综合评价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网络体育教学平台构建不完善,网络评价的开展存
12、在技术限制,进而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新路径(一)组建“互联网+”体育教学专业团队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专业团队的建设是“互联网+”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8。高校管理者要积极为体育教师创造进修环境,提供互联网学习平台,以集中研讨、参观学习、实验教学以及与兄弟学校合作构建“互联网+”体育教学共同体的图景,打造一支既具较高“互联网+”教学水平,又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专业团队。具体而言,要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革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组织高校体育教师编写“互联网+”
13、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系列教学教材,为“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变革奠定理论基础;引导体育教师学习并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协调好互联网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类移动 APP 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通过培训使高校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互联网+”体育教学相关软件,对学生自主开展的体育锻炼进行监测,以实现“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二)优化“互联网+”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传统高校体育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得以极大丰富和拓展,体育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得以改善和优化,体育教学的结构和评价体系也得以完善和发展。在“互联网”体育教学大纲
14、和系列教材的指导下,高校应组织优秀教师录制教学资源,撰写体育推广与宣传的短视频、微信推文等,并利用抖音、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地方文化、区域特色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设置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比如东北区域高校可以组织高校教师录制滑冰、滑雪的相关视频,编制与冬奥会项目、冬季运动安全知识相关的系列微课,并依靠移动互联网平台加以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实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与人文知识的全面提高。(三)搭建“互联网+”体育教学共享平台“互联网+”体育教学平台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变革的重要载体,完善的“互联网+”体育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对高校体
15、育教学流程的宏观管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缓解体育教学的师资压力。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完善的“互联网+”体育教学综合管理网站,开设高校体育工作宣传专用的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体育教学信息,也可推送与体育知识、运动技巧相关的微课或视频,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心得。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规模合理的教学班级群,因地制宜设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体育能力提升计划,督促学生持续开展体育锻炼并完成打卡,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效果。(四)健全“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体
16、系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建立“互联网+”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开展“互联网+”体育教学变革的必要措施。“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评价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等方面的个体性差异评价,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和最终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全过程跟踪评价。依靠“互联网+”体育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不仅教师能够提高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和学期过程跟踪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学生还能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和规范程度等进行评价,从而促进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在综合97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23 年 4 月管理平台上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每个学生的“运动画像”,并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量化评分;学生也可以借助综合管理平台,以问卷、量表的形式对教师、教学和课程情况进行打分,提出自己的建议。当今中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的重要一环,事关体育强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