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4120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汇总.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人的体温,什么叫人的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1口腔温度 平均为37.2 2腋窝温度 平均为36.83直肠温度 平均为37.5,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第一页,共三十五页。,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温度,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第二页,共三十五页。,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1年龄:新生儿、儿童 成年人 老年人2性别:女性 男性,高0.33昼夜:同一个人清晨24点最低,1420点最高,但昼夜差异不超过1,二.体温的特点,第三页,共三十五页。,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

2、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三.体温恒定的意义,第四页,共三十五页。,四.体温的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人的体温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即产热量=散热量,第五页,共三十五页。,20炎热环境中,寒冷环境中,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增加散热,温度降低,回到正常的体温,体温增高,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3、分泌增加,减少散热,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第六页,共三十五页。,寒冷:,体温调节过程(生理性调节),第七页,共三十五页。,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体温恒定,神经体液调节,皮肤立毛肌收缩,第八页,共三十五页。,炎热:,第九页,共三十五页。,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恒定,第十页,共三十五页。,人体调节体

4、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散热产热,假设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的环境中,体温升高,中暑,假设长时间停留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产热,体温降低,1)体温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2)体温低于22时,可能会导致死亡,五 体温调节的局限性,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来自饮水 1300,正常成年人每天24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由肾排出 1500,由皮肤排出 500,由肺排出 400,由大肠排出 100,来自食物 900,来自物质代谢 300,2500,2500,3个,4个,结论1:水的来源:水的去路:,问题:从上表得出那些结论?,饮水,食物,代谢,排尿,排汗,排便,肺呼吸,

5、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来自饮水 1300,正常成年人每天24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由肾排出 1500,由皮肤排出 500,由肺排出 400,由大肠排出 100,来自食物 900,来自物质代谢 300,2500,2500,摄入量=排出量,结论2:水的平衡,问题:从上表得出那些结论?,思考:引起水分失衡的因素有哪些?,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发高烧、糖尿病、剧烈运动等,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抗利尿激素,释放,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1、水分平衡的调节,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1、水分平衡的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神经调节 和 激素调节 共同完成,分泌部位:,释放部位

6、:,化学本质:,作用:,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后叶,肽类,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例题:以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错误的分析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假设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加时,可抑制垂体 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缺乏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2.关于人体内水和盐平衡调节的表

7、达,正确的选项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加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B,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3.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渗透压感受器和渴觉中枢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B,4.以下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大量饮水,那么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那么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那么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那么

8、尿量减少,C,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分泌,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吸钠排钾,肾上腺,2、钠和钾的调节,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血糖3.96.1mmol/L,主,主,血糖来源和去路,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0.81.2 g/L 人教版,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血糖来源和去路,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血糖平衡的意义,低血糖:,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严重时会昏迷、死亡,糖尿病,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的能量供给,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重要意义。,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问题探讨 餐

9、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血糖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脏最主要调节器官,激素重要的调节因素,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脂肪酸,抑制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

10、来源,增加血糖的来源,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血糖降低,+,+,+,+,+,-,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糖尿病:,空腹时血糖浓度7.0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 11.1 mmol/L。,病症:,糖尿病及其防治,“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尿糖的检测,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 g/mL的CuSO4溶液,方法一、用斐林试剂鉴定,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五页。,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局部生

11、理过程,请分析答复:1图中甲代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需要通过 的运输,才能到达肝细胞等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经屡次检测,某人空腹时血糖浓度均高于9.8mmol/L,此人可能患 病3与胰高血糖素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胰岛细胞和胰岛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的根本原因是。,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五页。,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五页。,内容总结,一人的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3昼夜:同一个人清晨24点最低,1420点最高,但昼夜差异不超过1。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体温调节过程(生理性调节)。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激素:抗利尿激素。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鼓舞我们前进,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