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41425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2022年医学专题—传染病学流脑(1)(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附属二院感染(gnrn)内科 方佩佩,第一页,共五十六页。,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s)引起(ynq)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该菌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症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可危及生命,简称流脑(li no),膜炎奈瑟球菌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鼻咽部血循环,败血症,脑膜和脊髓膜,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脑膜刺激征

2、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部分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可危及生命,第二页,共五十六页。,【病原学】脑膜炎奈瑟球菌又称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s)属奈瑟菌属,革兰阴性(ynxng)球菌,呈肾形或卵圆形,凹面相对常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有荚膜,有菌毛,无鞭毛,不形成芽孢。,第三页,共五十六页。,第四页,共五十六页。,第五页,共五十六页。,多种抗原系统(xtng):夹膜多糖抗原:群特异性,13个血清群,A、B、C群,其中C群的毒力最强,B群次之,A群最弱。外膜抗原:外膜脂质和外膜蛋白。1 外膜脂质:脂寡糖抗原(LOS),12个血清型,主要的致病因子。参与致病的多个环节。2 外膜

3、蛋白抗原:分为H.8蛋白、1型、2型和3型菌毛抗原:型特异性,致病有关 内毒素和菌毛是主要致病因素,第六页,共五十六页。,细菌的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寒冷 干燥 一般的消毒剂均很敏感。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送检接种极易溶解死亡(swng)。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或用运送培养基(Stuart培养基),人类是脑膜炎奈瑟球菌(qijn)的唯一宿主,是人鼻咽部常见的寄植菌。,细菌的培养:该菌营养要求较高,应采用(ciyng)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5-10%CO2成无色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状菌落,第七页,共五十六页。,需与其他萘瑟菌鉴别:脑膜炎萘瑟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乳糖(r

4、 tn)、果糖和蔗糖,氧化酶试验阳性,第八页,共五十六页。,菌群的变迁(bin qin):,流行菌株:我国仍是A群为主(90%以上(yshng)),其次是B和C群 但今年来B群发病率逐年上升 欧美发达国家以BC群为主,第九页,共五十六页。,1、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特别是前者(qin zh)带菌者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 潜伏期末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本病的隐性感染率高,(免疫力有关)在流行期间,鼻咽部带菌率达50%以上,以A群为主,但非流行期间以B、C群为主,【流行病学(li xn bn xu)】,第十页,共五十六页。,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直接传播:鼻咽分泌物 咳

5、嗽、喷嚏、说话等 经飞沫(fi m)直接经空气传播 经日常生活接触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环境的影响:空气不流通、居住拥挤、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有利于疾病的传播。,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密切接触,咳嗽(k su)、喷嚏,Susceptible特别(tbi)是5岁以下儿童,PatientsCarriers,传播(chunb)途径,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3、人群的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5岁以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抗体水平下降)60%70%隐性感染,30%上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典型流脑仅占1%。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

6、杀菌抗体故发病很少。但2-3个月后即可发病。抗体水平(20岁左右达成人水平)感染后可获得(hud)持久免疫力,有菌群间交叉免疫,但不持久。,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4、流行病学特征:全球分布,呈散发或流行性发病 在非洲的次撒哈拉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我国各地区均有报道。1984年 A群 多糖(du tn)菌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局部爆发 本病呈周期性流行,约每35年小流行,每810年大流行(因为相隔一段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积累增加)冬春季节,每年的11月份开始,次年的2-4月份高峰,5月份下降,流行多从北方开始向南方扩散,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7、发病(f bng)机制】,取决于人体(rnt)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发 病 机 制(普通型),上呼吸道(shnghxdo)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low feversore throatcoughstuff nose12d,high fever,rigorsheadachepetechiae,purpuraecchymosis(70%90%)shock,DIC12d,ICPsevere headacheagitation,seizuremeni-irritationmental changes25d,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1、细菌(xjn)黏附并透过黏膜:,细

8、菌在鼻咽部的定植是感染(gnrn)后发病的前提如何定植尚未完全阐明荚膜 纤毛从携带者体内分离的细菌其粘附能力更强,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2、进入血流(败血症):内毒素很重要,可引起全身施瓦兹曼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收缩,回心血流减少,心排量下降,血压下降肺循环内血栓形成(xngchng),血压进一步下降心肌损害,心排量进一步下降肾上腺出血,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3、侵入(qnr)脑膜(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细菌(xjn)通过血脑屏障,只有少数病人产生典型败血症和脑脊髓膜炎的症状,大部分成为携带者,其中一部分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发病(f bng)机制,1 休

9、克(xik)型细菌繁殖 内毒素,小血管(xugun)痉挛微循环障碍 DIC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2 脑膜脑炎型细菌繁殖 内毒素,脑血管痉挛水肿充血、出血,脑疝形成,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病理解剖】,血管内皮损害 血栓形成 皮肤淤点 内脏出血等软脑膜和蛛网膜 视神经 外展神经(wizhn-shnjng)动眼神经或听神经,有些患者可有血管炎、关节炎、结膜炎和心包炎等早期常为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疾病(jbng)恢复期常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临床表现】,潜伏期17d,一般(ybn)23 d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轻重不一 普通型、暴发型、轻型,1%表现(bioxin)为化

10、脓性脑膜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普通型 最常见,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四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12 d。多数常无前驱症状。部分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gnrn)的症状。鼻咽拭子培养常可发现病原菌。败血症期:常突发畏寒、高热伴头痛、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状。幼儿有哭闹、拒食、烦躁不安及惊厥等。部分患者有单纯疱疹;多数病人有特征性皮肤表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大小12mm-12cm,开始为鲜红色,以后为紫红色,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血液和皮肤瘀点中可发现病原菌。约1-2天内发展成脑膜炎,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第

11、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脑膜炎期:多与败血症症状同时或稍后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婴儿可表现为前囟隆起应注意(zh y)因呕吐、失水造成前囟下陷)。重者可有谵妄、惊厥和意识障碍。脑脊液中可发现病原菌。,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恢复期:经有效治疗25 d后患者症状、体征好转至消失。常在1-3周内痊愈。约10%患者可出现口周疱疹。由免疫(miny)复合物引起的表现,多见于病后7-14天,以关节炎较明显,可同时出现发热伴心包积液。,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暴发型 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

12、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h内甚至6 h内危及(wij)生命,病死率高。包括:1、败血症休克型2、脑膜脑炎型3、混合型,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1、败血症休克(xik)型,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2、脑膜(nom)脑炎型,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3、混合型:是本病最严重(ynzhng)的一型,病死率极高。,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轻型 多为暂时性菌血症的表现。临床有低热、头痛(tutng)、咽痛,皮肤细小的出血点,轻度的脑膜刺激征或缺如。患者无意识障碍。脑脊液改变不明显。鼻咽拭子和皮肤瘀点常可发现病原菌。,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婴幼儿流脑: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除高热、呕吐、拒食

13、、啼哭、惊厥外,还可见腹泻、咳嗽等消化呼吸症状。可无脑膜刺激征。老年人流脑临床表现则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意识障碍、皮肤瘀点、瘀斑及单纯疱疹发生率高。病情(bngqng)重,病程长。,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N(80%)PL(DIC)2、脑脊液:颅压增高 外观浑浊 WBCN 蛋白(dnbi)增高 糖和氯明显下降 1224H后再次脑脊液检查 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项:,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细菌学检查:涂片:淤斑组织液 脑脊液(速检)培养: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血液或和脑脊液 注意:抗生素使用前,立即接种(jizhng),4、免疫学检查:已使用

14、抗生素,细菌培养(-)特异性抗原:早期诊断,灵敏 特异 快速 抗体检测:已少应用5、其他:核酸检测 2微球蛋白 鲎溶解物试验,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并发症和后遗症】继发感染:肺炎、心包炎、泌尿生殖道炎、眼内炎、骨髓炎、关节炎等。CNS的后遗症:颅神经(shnjng)的麻痹 脑积水等,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诊断(zhndun)】,凡在冬春流行季节有突发高热、头痛、呕吐伴有意识改变、脑膜刺激征、皮肤瘀点或瘀斑,即可作出流脑的初步临床诊断。进一步应作血液培养、皮肤瘀斑组织涂片(t pin)、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阳性可确诊。,凡在冬春流行季节有突发高热、头痛、呕吐伴有意识(y sh)改变、

15、脑膜刺激征、皮肤瘀点或瘀斑,即可作出流脑的初步临床诊断。进一步应作血液培养、皮肤瘀斑组织涂片、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阳性可确诊。确诊病例 推定病例 可能病例,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鉴别诊断】1、其他(qt)化脓性脑膜炎2、结核性脑膜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4、中毒性菌痢5、其他,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常见中枢神经(zhngshshnjng)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流行 临床 CSF检查 病史 表现 压力 外观 WBC 蛋白质 糖 氯化物 病原体流脑 冬春季 皮肤瘀 脓样 数千 脑膜炎 点瘀

16、斑 上万 双球菌其他 无季节 原发病 脓样 似流脑 其他化化脑 原发病 灶 脓细菌结脑 无季节 缓起,微混,数十 结核 结核史 结核中 有薄膜或数百 杆菌 毒症状乙脑 夏秋季 脑实质 清亮(qngling)似结脑 正常 正常 特异性 损害 或微混 IgM(+),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治疗】1、一般治疗: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症状消失后3天或不少于发病后1周)治疗、密切监护观察、预防(yfng)并发症2、病原治疗:早期 足量 易透血脑屏障敏感抗生素青霉素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氯霉素 磺胺药3、对症治疗:高热 惊厥 颅内高压等4、暴发型:,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病原治疗:疗程7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成人1200万U2400万U/天 儿童20万U40万U/(公斤/天)分四次静脉给药。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孢塞肟、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定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如SMZCO和磺胺嘧啶我国已有报道21个省份分离到耐药菌株,A/B/C中,18.555%对SMZ耐药;28.739.6%对青霉素耐药,也产生(chnshng)对氯霉素耐药菌株个别菌株可产内酰胺酶。C/B群耐药最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