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意义 1、稳定产量、保证品质和保护环境-增加效益 历史上的病虫害: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甘薯黑斑病、木瓜病毒病、棉铃虫、水稻(shudo)螟虫、稻飞虱 化学杀虫(菌)剂,作物抗病虫遗传(ychun)育种-绪 论,第一页,共七十七页。,一、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意义 2、现代作物生产的客观需要:高产、优质(yuzh)、生态、高效、安全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抗病虫品种为主题,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第二页,共七十七页。,二、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特点 病原物(虫)群体与
2、寄主的协同进化-病虫害种类多样性-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与其他学科(xuk)的关系(长期任务:抗病虫基因的克隆、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绪论(xln),第三页,共七十七页。,包括(boku)真菌、细菌、病毒、线虫、菌原体、螺原体、类病毒等一、病原真菌(菌物 Fungous)1、特点 营养体通常为丝状菌丝与菌丝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异养/腐生或寄生(附着胞与吸器);通过孢子器产生孢子进行有性与无性繁殖的真核生物,第一章:病原(bngyun)生物的种类及主要病害特点,第四页,共七十七页。,2、分类地位两界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三界系统
3、: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物界五界系统:动物(dngw)、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和菌物界八界系统:动物界、真菌界、胆藻界、绿色植物界、眼虫动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界,第一章,第五页,共七十七页。,1969年Whittaker R.H.提出了五界分系统。根据核膜(h m)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它们的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Kingdom Plantae),光合自养;菌
4、物界(Kingdom Fungi),腐生异养;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异养,第六页,共七十七页。,分类(fn li),分类(fn li)单元(英文名称)Domain Kingdom Subkingdom hylum(Division)Subphylum(Subdivision)Class Order Suborder Family Subfamily Tribe Genus Species,中文名称(词尾)领域(ln y)界亚界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e)族(
5、-inae)属种,第七页,共七十七页。,菌物包括粘菌、卵菌和真菌三大类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 命名:俗名(smng)法:寄主+病害名称+菌如:马铃薯晚疫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稻瘟病菌;双名法(拉丁文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如: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 其他:sp.,var.,subsp.,f.sp,第八页,共七十七页。,3、症状症状的产生:病原菌、寄主和环境(hunjng)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种病害可能有多种症状、不同病害会有相近的症状 斑点(粉 霉层)萎蔫 腐烂 畸形,第一章,第九页,共七十七页。,4、病害循环 侵染潜伏发病繁殖
6、再侵染 侵染源:当地和异地 越冬、越夏 传播:风、水、种子、土壤、人类(rnli)、动物,第一章,第十页,共七十七页。,5、重要(zhngyo)病害和病原物稻瘟病、稻纹枯病、恶苗病麦类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黑穗病棉花黄(枯)萎病、苗期立枯、后期烂铃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大豆疫病镰刀菌(Fusarium spp.)、丝核菌(Rhizoctonia)、疫霉菌(Phytophthora)、锈菌(Puccinia)、黑粉菌(Ustilago),第一章,第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bnghi)之一,世界上几乎所有种植水稻的国家都有记录,我国
7、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可以造成绝收。病原物 无性态:灰梨孢菌,属半知菌亚门梨形孢属 学名:Pyricularia grisea Sacc.有性态:Magnapothe grisea Barr Yaegash,属子囊菌亚门,第十二页,共七十七页。,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随着矮秆品种(pnzhng)和杂交稻的推广种植,水肥的大力投入,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尤以高产稻区危害最重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下降,秕谷率增加,粒重减轻,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超过30%,病原(bngyun)物 无
8、性态: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学 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有性态: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mk 属担子菌亚门,第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稻胡麻(h m)斑病(brown spot of rice),全国各稻区普遍发生,病叶受害产生椭圆或长圆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大小于胡麻(芝麻)子粒。严重时病斑联合呈大病斑,可造成植株枯死。病害(bnghi)还可危害穗颈和谷粒。病原学名:无性态:Bipolaris oryzae有性态:Cochliobolus miyabeanus,第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稻曲病(false s
9、mut of rice),仅在穗部发生,在颖可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zzh),菌丝块增大,露出但黄绿色块状孢子座,后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病原学名:无性态:Ustilaginoidae virens有性态:Claviceps oryzae-sativae,第十五页,共七十七页。,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世界广布,我国主要发生在华北(Hubi)、西北、西南、淮北等地的冬麦区,西北、华北(Hubi)、西南等地的晚熟春麦上也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轻。病害危害叶片,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破坏表皮,增加蒸腾作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
10、收,第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病 原 条形(tio xn)柄锈菌 病原物:Puccinia striiformi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第十七页,共七十七页。,小麦(xiomi)叶锈病(Wheat leaf rust),第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症状病害通常只危害叶片,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排列(pili)不整齐,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散生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冬孢子堆病原学名: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中名: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小麦隐匿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第十九页,共七十七页。,小麦秆(mi n)锈病(Whe
11、at stem rust),第二十页,共七十七页。,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等地的春麦区,长江、淮河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冬麦区。流行年份病害发展迅速,危害(wihi)重可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近30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种植,一直未引起重大危害(wihi)。病原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学名: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中名: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七页。,棉花(min hua)枯、黄萎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最重要的病害,具有毁灭性。由于这两种病害均为土传,防治起来相当困难。枯萎病目前全世界广布,造成严重损失;黄萎病目前在我国是我国规定
12、的对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这两种病害往往在棉田混生,甚至一株棉花上可以同时发生这两种病害。,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七页。,棉铃病害棉铃病害有数十种,各地发生和危害(wihi)有差异;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红腐病、黑果病、红粉病等。严重发生时壳造成严重损失。,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玉米小斑病(Southern blight of corn)该病害全世界普遍发生。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减产165亿公斤,损失约10亿美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夏播玉米和春、夏混播玉米地区(dq)受害较严重。春玉米地区(dq)发生较轻,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病原(bngyun)病原学名:B
13、ipolaris maydis(无性世代)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有性世代)异旋孢腔菌,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玉米小斑病菌存在小种分化现象,主要分为T小种和O小种。T小种:对雄性不育的T型细胞质是专化的。产生大量致病毒素,毒素也是专化的。可侵染玉米地上部各部位,可以(ky)种传。O小种:专化性很小或没有专化性。产生少量毒素,毒素亦不专化,主要侵染叶片。,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玉米大斑病(Northern blight of corn)病害简介玉米产区广泛发生的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玉米产区和南方玉米产区的冷凉山区。严重
14、(ynzhng)发生时,一般减产1520%,严重(ynzhng)的达50%以上,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因品种抗性不同,叶片症状可分为(fn wi)两种类型:1)在具有Ht抗性基因的品种上初期产生椭圆形小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形成褐色坏死条纹。2)在不具Ht抗性基因的品种上产生萎蔫型病斑,病斑逐渐沿叶脉扩展,形成长梭形、大小不等的萎蔫斑,病斑一般长510cm,宽1cm左右,后期黄褐色。病斑常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引起叶片早枯,潮湿时病斑密生灰黑色霉层,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病原(bngyun)病原学名:Exserohilum turci
15、cum(无性态)土耳其凸脐蠕孢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性世代)土耳其刚毛球腔菌,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玉米丝黑穗病(Maize head smut)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发生普遍,其中以北方春播玉米、西南丘陵(qilng)山地玉米区受害最重。,第三十页,共七十七页。,病原:Sphacelotheca reiliana 丝轴黑粉菌,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病原形态:冬孢子(boz)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boz)间混有不育细胞,近无色,表面光滑。,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症状为苗期系统侵染病害,一般至穗期才表现症状,有些品种
16、或自交系在幼苗67叶时就表现明显症状:病苗矮化,株形弯曲,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ypin)密集,5叶以上叶片(ypin)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条斑。通常玉米在抽雄后表现症状。雄穗受害多数为小花被侵染,花器变形,颖片增长为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形成菌瘿外包白色膜状物。病果穗粗短,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全部果穗转变为菌瘿,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仅留寄主丝状维管束,故名丝黑穗,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玉米瘤黑粉病(Corn smut)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北方发病重于南方(nnfng),山区重于平原,病害发生早,形成的瘤大,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及果穗上减产较严重。,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病原(bngyun)形态: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厚壁,表面有细刺。无休眠期,潮湿条件下即可萌发。干燥室内保存,4年后仍有24%的冬孢子可萌发。,病原(bngyun)Ustilago maydis,玉米散黑粉,属担子菌亚门、散黑粉菌属,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第一章,二、细菌 1、一般(ybn)特点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疵壁菌门 有或没有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