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环系统(xnhun xtng)的评估,一、心脏(xnzng)的评估 二、外周血管的评估,第一页,共九十四页。,学习目标:1.熟悉心脏评估的内容;2.明确循环系统的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熟悉心脏听诊的顺序和方法,能分辨第一(dy)、二心音;4.掌握杂音的发生机制;5.熟悉外周血管的评估内容和方法。,第二页,共九十四页。,一、心脏(xnzng)解剖,1.心脏与大血管的体表投影(tuyng)心尖部、心底部、心前区2.心脏与心瓣膜 心房、心室、瓣膜3.心包,第三页,共九十四页。,第四页,共九十四页。,第五页,共九十四页。,心脏(xnzng)检查前注意,1.检查环境应隐秘、安静;2.光线亮
2、度须充足,室温适宜;3.病人(bngrn)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端正。,第六页,共九十四页。,视诊,一、心前区外形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其他(qt)部位搏动,第七页,共九十四页。,一、心前区外形(wi xn),正常(zhngchng)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基本是对称的。病理改变:心前区隆起 1 先天性心脏病伴右室增大 2 风心病伴右室增大 3 大量心包积液,第八页,共九十四页。,二、心尖(xnjin)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xnjin)冲击心前区左下方胸壁,可引起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xnjin)搏动(apical impulse)。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
3、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2.02.5cm。,第九页,共九十四页。,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1)生理(shngl)因素:体型及体位对心尖博动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如:矮胖/瘦长型,卧位/坐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第十页,共九十四页。,(2)病理(bngl)因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y wi);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只向左移位;全心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界向两侧扩大。,胸部疾病(jbng)凡能使纵隔移位的疾病,均可使心脏及心尖搏动移位。腹部疾病凡能增加腹压而影响膈肌位置的疾病,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第十一页,共九十四页。,2.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的强弱与胸壁
4、的厚薄有关。搏动增强:发热、甲亢、剧烈运动、左心室肥大等搏动减弱或消失(xiosh):心肌炎、重度心力衰竭、心包积液、肺气肿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右心室肥大者。,第十二页,共九十四页。,三、心前区其他(qt)部位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bdng):见于右心室肥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或腹主动脉瘤。,第十三页,共九十四页。,触 诊,一、心尖和心前区搏动(bdng)二、震颤三、心包摩擦感,第十四页,共九十四页。,一、心尖部或心前区搏动 1.触诊方法:2.触诊目的(md):进一步证实或补充视诊内容;确定心动周期。抬举性心尖搏动:左心室肥大
5、的重要体征。心尖部 心前区,第十五页,共九十四页。,二、震颤(thrill)又称猫喘,为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特征性体征之一。产生机制及与杂音(zyn)关系:可分为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震颤。,第十六页,共九十四页。,震颤发生(fshng)时期、部位与疾病的关系,第十七页,共九十四页。,强烈(qin li)提示:,触诊有震颤的部位则听诊往往能听到杂音,但听到杂音时,不一定能触及震颤。能触及震颤则可以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bnm)狭窄时。在瓣膜(bnm)关闭不全时,出现震颤的机会极少。,第十八页,共九十四页。,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理:心包膜发生炎性病变触诊(ch z
6、hn)位置: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心尖内上方,坐位时或深呼气末更易触及。,第十九页,共九十四页。,叩诊(ku zhn),确定心脏大小(dxio)、形状及其在 胸腔内的位置。,第二十页,共九十四页。,心脏绝对(judu)和相对浊音界,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四页。,1.扣诊方法(fngf),指指叩诊(ku zhn)法,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四页。,2.正常(zhngchng)心界,右界 cm 肋间 左界cm2-3 II 2-3 2-3 III 3.5-4.53-4 IV 5-6 V 7-9左锁骨(sug)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8-10cm,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四页。,3、心界各部的
7、组成(z chn),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四页。,4.心浊音(zhuyn)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脏本身病变 左心室增大(zn d):向左下,靴型 右心室增大:向左向右 双心室增大:向左下,向右 左心房及肺动脉增大:心腰消失,梨型 心包积液:向两侧,随体位变化,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四页。,4.心浊音(zhuyn)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外因素:大量胸腔积液和积气:患侧心界扣不出、健侧心界外移 肺气肿:心浊音界缩小或扣不出 大量腹腔积液或晚期巨大(jd)肿瘤:心浊 音界向左扩大,第三十页,共九十四页。,
8、听诊(tngzhn),一、听诊的方法、部位二、心率(xn l)和节律三、心音四、额外心音五、心脏杂音六、心包摩擦音,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四页。,心脏瓣膜(bnm)体表位置和听诊区,瓣膜听诊区:定义 心脏各瓣膜开闭时产生(chnshng)的声音,沿血流方向传导至胸壁不同部位,于体表听诊最清楚处,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四页。,心脏瓣膜体表位置(wi zhi)和听诊区,瓣膜听诊(tngzhn)区:划分,二尖瓣区听诊区:心尖搏动最强点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xingg)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左3、4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左2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左缘或右缘,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第三十四
9、页,共九十四页。,一、听诊(tngzhn)的方法与顺序,方法:1.环境安静,检查者思想高度集中;2.病人可坐位或卧位,必要时变换体位;3.必要时可采取(ciq)改变血液速度的方法。,顺序(shnx):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三尖瓣区,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四页。,听诊器的使用方法:钟形体件:用于听取低调声音(shngyn)鼓型(膜形)体件:适用于听取高音调声音 钟形胸件必须轻轻置于皮肤上,鼓型胸件需要紧贴胸壁皮肤。绝不能隔着衣服听诊。,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四页。,二、心率(xn l)和节律,(一)心率(heart rate)
10、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以第一(dy)心音为准。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钟。,窦性心动过速:成人(chng rn)超过100次/分钟,婴幼儿超过150次/分钟。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低于60次。,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四页。,(二)心律(cardiac rhythm)心律:心跳的节律,正常成人节律是规则的。生理(shngl)改变: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h q)时心率减慢。常见于 健康老年或儿童。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颤,第四十页,共九十四页。,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在原来规则心律的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的心脏收缩,继之有一较长的间歇,称为(chn wi)代偿间歇。,
11、听诊特点:提前(tqin)出现一个心脏跳动,第一心音明显增强,第二心音大多减弱,并伴有该次脉搏减弱或消失。,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四页。,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由于心房内异位节律点发出极高频率的冲动,使心房肌发生快速而不规则的波动(bdng),此时心室率也极不规则。,听诊特点:心室快慢(kuimn)不一,第一心音强弱不一,心率和脉率不一。,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四页。,三、心音(xnyn),正常心音有4个,第一心音(S1)、第二(d r)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四页。,(一)心音产生(chnshng)
12、机制和特点1.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三尖瓣骤然关闭的振动所产生。特点:音调较低钝,频率5558Hz,持续时间约0.1s,在心尖部听诊最强且清晰。,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四页。,2.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主要(zhyo)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产生。特点:音调较第一心音为高,较清脆,频率62Hz、所占时间较短,约0.08s。在心底部听诊最强且清晰。,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第二心音两个主要(zhyo)成分主动脉瓣成分(A2)在主动脉瓣区最清晰肺动脉瓣成分(P2)在肺动脉瓣区最清晰 正常儿童和青少年P2较 A2为强(P2
13、 A2);老年人则相反(P2 A2);中年人两者大致相等(P2 A2)。,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第一(dy)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四页。,区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临床意义 才能正常判定(pndng)收缩期和舒张期 确定异常心音或杂音出现的时期,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四页。,3.第三心音 心室舒张早期(zoq),血液自心房急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听诊特点:在第二心音后,音调低而柔和,在心尖部或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楚,左侧卧位、呼气末或运动后心跳加快又逐渐减慢时更为清晰;生理性第三心音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40岁以上如能闻及,则为病理性。,第五十页,共九十四页。,(二)心音
14、(xnyn)改变,1.心音强度改变 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 第二(d r)心音强度的改变2.心音性质改变3.心音分裂,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四页。,1.全心音增强和减弱(jinru)第一、二心音同时增强可见于:胸壁薄、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亢等。第一、二心音同时减弱可见于肥胖、肺气肿、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炎等。,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四页。,(1)第一心音(xnyn)强度的改变,取决于心室肌收缩力的强弱、心室的充盈(chngyng)程度及瓣膜的弹性与位置情况。左心室充盈收缩时间 二尖瓣位置低 左室内压迅速上升,二尖瓣关闭快 二尖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 第一心音增强,二尖瓣 狭窄(xizhi
15、),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第一心音减弱:瓣膜损害 闭合不严 心室收缩前二尖瓣位置较高 二尖瓣活动(hu dng)幅度第一心音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期过度(gud)充盈,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四页。,(2)第二(d r)心音强度的改变,第二心音强度改变主要取决于 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压力;半月(bn yu)瓣的完整性和弹性。,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四页。,A2:主A压力增高所致。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硬化;P2: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见于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A2:主动脉内压降低。见于主动脉瓣狭窄(xizhi)、主动脉瓣粘连或钙化;P2:肺动脉内压降低。见于肺动脉瓣狭窄等。,第五十六页,共九十
16、四页。,(3)心音性质(xngzh)的改变,胎心律:可见于重症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xn j n s)等,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四页。,四、额外(wi)心音,在S1、S2之外出现额外的附加(fji)心音。收缩期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pnsh)音中、晚期喀喇音,奔马律:临床最常见开瓣音:二尖瓣狭窄心包叩击音:缩窄性心包炎,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四页。,舒张(shzhng)早期奔马律:,第三心音奔马律或室性奔马律,为病理性第三心音.产生机制:听诊特点:音调较低;强度(qingd)较弱;在S2之后;左心室奔马律在心尖部或其内上方听到,呼气末最响,吸气时减弱。,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四页。,听诊特点:右心室奔马律在胸骨(xingg)左缘第3、4肋间或肋骨下端左侧听到,吸气末最响,呼气时减弱。临床意义:提示心室顺应性减退;反映心 室功能低下,心肌功能严重障碍。,第六十页,共九十四页。,舒张(shzhng)早期奔马律和第三心音的区别:,奔马律出现在重症心脏病病人,而第三心音出现于正常人;奔马律出现于心率较快时(100次/分),而第三心音出现于心率正常或较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