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营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营养是万万不能的!,第一页,共五十八页。,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第二页,共五十八页。,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2.肠外营养支持3.肠内营养支持4.营养支持的相关问题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那么,第三页,共五十八页。,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1流行病学1.2营养不良1.3营养支持概念1.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1.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时机1.6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那么1.7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那么,第四页,共五十八页。,1.1流行病学,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0-60%年龄75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65%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45%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85%ICU患者营养不良
2、发生率40-100%,第五页,共五十八页。,1.2营养不良,1原因2分类特征3结果4筛查和评价,食物的摄入量缺乏;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的需求量增加;营养素的丧失增加;入院时无视了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1、消瘦型营养不良:为能量缺乏型。表现为人体重明显下降、肌酐/身高指数及其他人体测量值都较低,但血清蛋白水平可根本正常。2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又称水肿型或恶性营养不良:为蛋白质缺乏型。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水平降低和组织水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人体测量指标值根本正常。3、混合型营养不良: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蛋白质能量缺乏型。系一种重的营养不良,可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
3、后较差,是一种极其严重而且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第六页,共五十八页。,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局部血清总蛋白60-80g/l血清清蛋白40-55g/l血清总蛋白60 g/l或清蛋白 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第七页,共五十八页。,营养消耗营养需求营养摄入,营养不良,并发症,疾 病,并发症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吸收不良 死亡率增加 住院期延长,营养不良的结果,医疗费用增高,第八页,共五十八页。,1.病史 营养不良的原因2.静态指标人体测量指标,标准值%=100,体重,实测体重标准或平时体重,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标准值 营养状况 90 无营养不良 8090 轻度营养不良 6080
4、 中度营养不良 60 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第九页,共五十八页。,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价,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 20-25:正常 30:肥胖 18-20:可能营养不良 18:营养不良 男性BMI10,女性BMI12,死亡风险极大 BMI20,临床转归不佳 老年人BMI22即可提示营养不良,第十页,共五十八页。,1.3营养支持概念,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根本营养素的补充,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
5、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开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局部。,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1.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开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6、。,1.5营养支持的时机,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根本纠正。2、休克复苏后,循环、呼吸功能趋于稳定。3、临床无大出血情况。4、血糖平稳或能在胰岛素控制下趋于平稳。5、肝、肾衰竭经过初步处理或经血液净化治疗趋于稳定;6、胆道梗阻解除。,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1.6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那么,根据营养素补充途径,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与肠内营养营养支持EN两种方法。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开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因为它可获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
7、效果,并且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全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1.7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那么,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那么20-25 kcal/kgday;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受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卡喂养。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ay。,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2 肠外营养支持PN,2.1 应用指征;2.2 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那么;2.3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那么。,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2.1应用指征,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
8、病人,应选择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途径。主要指1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2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3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对于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如不及时有效地给予PN,将使其死亡的风险增加3倍。,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胃肠道仅能接受局部营养物质补充的重症病人,可采用局部肠内与局部肠外营养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平安使用时,那么逐渐减少及至停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
9、重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2.2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那么,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非蛋白质热量的主要局部,临床常用的是葡萄糖。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脂肪乳剂】脂肪乳剂是PN支持的重要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提供必需脂肪酸并携带脂溶性维生素,参予细胞膜磷脂的构成。脂肪可供给较高的非蛋白质热量。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
10、.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氨基酸/蛋白质】:一般以氨基酸液作为肠外营养蛋白质补充的来源,静脉输注的氨基酸液,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EAA及非必需氨基酸NEAA。EAA与NEAA的比例为1:11:3。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0.20-0.25g/kgday;热氮比100150kcal:1gN。,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水、电解质的补充】营养液的容量应根据病情及每个病人具体需要,综合考虑每日液体平衡与前负荷状态确定,并根据需要予以调整。每日常规所需要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钾、钠、氯、钙、镁、
11、磷。营养支持时应经常监测血生化指标。,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微营养素的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重症病人血清抗氧化剂含量降低,肠外和肠内营养时可添加VitC、VitE和-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创伤、感染及ARDS病人,应适当增加抗氧化维生素及硒的补充量。,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23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那么,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ICU病人多项选择择经中心静脉途径。营养液容量、浓度不高,和接受局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可采取经外周静脉途径。经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3 肠内营养支持EN
12、,3.1 肠内营养应用指征禁忌征3.2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3.3 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平安性评估 3.4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3.5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3.1 肠内营养应用指征,肠内营养应用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或局部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通常早期肠内营养是指:“进入ICU 24-48小时内,并且血液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任何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所导致的心血管
13、、肺、肾、胃肠以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ACS,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1经鼻胃管途径: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饮食的病人。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2经鼻空肠置管喂养:优点在于因导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PEG是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
14、,将营养管置入胃腔。优点是去除了鼻管,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适用于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PEJ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置入空肠上段,可以在空肠营养的同时行胃腔减压,可长期留置。其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并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二指肠郁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病人。,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经鼻胃管途径,经鼻空肠置管,经胃/空肠造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经皮内
15、镜下空肠造口术,肠内营养的途径,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营养。,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33 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平安性评估,重症病人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研究发现ICU病人半卧位30-45度较平卧位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经胃营养病人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防止误吸的危险。通常需要每6小时后抽吸一次腔残留量,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果潴留量100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r,如果残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16、,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以下措施有助增加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的病人,可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3.4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返流、误 吸、腹胀、腹泻、便秘代谢性并发症,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3.5鼻十二指肠营养管,1 营养管植入法2 肠内营养液的配置3 肠内营养给予方法4 营养管的护理,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3.5.1营养管置入法,术前将营养管插入胃管侧孔,经鼻腔插入胃腔,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在营养管头端系一指套包好的“糖球,由“糖球导引将营养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下,局部病人可直接由导丝导引置入,尾端在鼻孔外固定。,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3.5.2肠内营养液的配制,1药厂生产的能全力、瑞素等营养液。2食品厂家生产的葡萄糖粉、奶粉等加适量盐配成营养液。3食物加工的米汤、肉汤、鱼汤等营养汤。,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