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教研室,第三章 血液(xuy),第一页,共九十页。,血液(xuy)的功能,1.运输功能: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具有多种缓冲物质,维持(wich)酸碱平衡、体温等 3.防御功能 4.生理性止血功能,第二页,共九十页。,第一节 血液(xuy)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水90%血浆(xujing)电解质 低分子物质血液 有机化合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第三页,共九十页。,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xujing)两部分组成,中性(zhngxng)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全血,离心(lxn)后,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第四页,共九
2、十页。,血浆(xujing)的化学成分,多种电解质 低分子物质 小分子有机(yuj)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第五页,共九十页。,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成年男性(nnxng)约为40%50%成年女性约为37%48%新生儿约为55%,第六页,共九十页。,血浆(xujing),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第七页,共九十页。,血浆:血液中的液体(yt)成分 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 血液自然(zrn)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xuqng)的区别,后者无纤维蛋白原等成分,第八页,共
3、九十页。,第九页,共九十页。,二、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t ni)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正常值: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 体重的7%8%。,第十页,共九十页。,三、血液(xuy)的理化特性,(一)血液比重: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红细胞1.0901.092(二)血液的粘度(zhn d):与水相比的相对黏度为45,血浆为1.62.4(三)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第十一页,共九十页。,第十二页,共九十页。,1.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过(tu u)细胞膜,保持细 胞内外水平衡。,第十三页,共九十页。
4、,第十四页,共九十页。,2.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小于1.5mmol/L生理意义:血浆(xujing)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等渗溶液0.85%NaCl(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四)血浆的pH 血浆的pH7.357.45,第十五页,共九十页。,第十六页,共九十页。,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shngl),第十七页,共九十页。,一、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数量和形态(xngti)(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第十八页,共九十页。,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li x),(2)红细胞可塑变形(
5、bin xng)性,第十九页,共九十页。,(3)悬浮(xunf)稳定性,第二十页,共九十页。,(4)渗透(shntu)脆性,低渗,等渗,高渗,第二十一页,共九十页。,2、红细胞的功能 主要(zhyo)功能:运输O2、CO2。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碳酸酐酶,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 功能。,第二十二页,共九十页。,(三)红细胞的生成的调节 铁 合成血红蛋白(xuhng dnbi)基本原料1.原料 蛋白质 维生素B12 合成DNA核苷酸辅因子 叶酸,第二十三页,共九十页。,2.红细胞生成(shn chn)的调节,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可识别
6、(shbi)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骨 髓,缺氧(qu yn)、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T3、生长素,第二十四页,共九十页。,干细胞-BFU-E-CFU-E-红系前体细胞,EPO(促红细胞生成素),RBC数量(shling),肾脏(shnzng)氧耗,产生(chnshng)EPO 的细胞,O2感受器,大气氧(高原等)心脏泵功能血容量Hb浓度O2亲和力,肾管周细胞肝细胞,BPA(爆式促进因子),第二十五页,共九十页。,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生理特征(tzhng)和功能 1、生理特征(1)白细胞可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白细
7、胞渗出(2)趋化性(3)具有多种酶:多肽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杀灭细菌,第二十六页,共九十页。,2.功能(1)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tnsh)细菌、异物、清除衰老的 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 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不具备吞噬能力,胞浆中颗粒 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第二十七页,共九十页。,(2)单核细胞:含更多的非特异性酯酶,更强的吞噬作 用,进入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巨嗜细胞。功能:合成释放更多中细胞因子,调节(tioji)其他细胞生长。(3)淋巴细胞:免疫防御功能,第二十八页,共
8、九十页。,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几分钟内 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用采血针刺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 测定(cdng)出血延续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这段时间 为13分钟。,第二十九页,共九十页。,血小板的结构(jigu),第三十页,共九十页。,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部分,由骨骼中软骨髓的特殊血细胞生成。当身体受伤时,血小板被激活,帮助修复破损的血管,并促使(csh)血液凝固。,第三十一页,共九十页。,一、血小板的生理(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chn wi)粘附。蛋白酶的
9、抑制剂可抑制此过程。,1、粘附(zhn f),第三十二页,共九十页。,参与血小板粘附的主要成分:血小板:血小板膜上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底物:胶原纤维及内皮下层(xicng)其它成分 粘附蛋白: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第三十三页,共九十页。,血小板粘附(zhn f)反应:,胶原纤维(先结合(jih))vWF结合位点 血小板 GPIb识别vWF,第三十四页,共九十页。,2.分泌(fnm)或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致密体,-颗粒,溶酶体内的许多(xdu)物质排出的现象称血小板分泌或释放。,第三十五页,共九十页。,致密体
10、释放(shfng):ADP、ATP、5-羟色胺、Ca2+;-颗粒释放:-血小板巨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vWF、纤维蛋白原、血小板 因子V、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溶酶体释放: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第三十六页,共九十页。,血小板彼此粘着现象称为聚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yn s),总称为致聚剂(诱导剂)。生理性:ADP、5-HT、肾上腺素、组胺、胶原、凝血酶、PG病理性: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3、聚集(jj),第三十七页,共九十页。,(1)ADP:低浓度ADP 第一聚 集时相,迅速聚集,很快解聚。中等剂量的ADP 第一聚集时相结束(jish)和解聚后不久,又可发
11、生不可逆的第二聚集时相。高浓度ADP 迅速、不可逆聚集,直接进入第二聚集时相。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所致。Ca2+和纤维蛋白的存在,耗能。,第三十八页,共九十页。,(2)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 A2)脱 落 磷脂酶A2 环加氧酶 TX A2合成酶 PGI2合成酶(血小板)(内皮)PL cAMP 游离(yul)Ca2+PL cAMP 游离Ca2+血小板聚集,PGG2 PGH2,TX A2,PGI2,血小板质膜的磷脂(ln zh),花生(hu shn)四烯酸,第三十九页,共九十页。,(3)胶原:只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jj)。聚集与释放反应同时发生。(4)凝血酶:呈剂量依赖
12、关系。使血小板脱粒作用强,血小板颗粒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第四十页,共九十页。,聚集(jj)过程:纤维蛋白原 Ca2+GPllb/a,致聚剂,纤维蛋白(xin wi dn bi)原受体激活,GPllb/a,vWF,第四十一页,共九十页。,第四十二页,共九十页。,第四十三页,共九十页。,第四十四页,共九十页。,在血小板收缩(shu su)蛋白的参与下,血凝块回缩,血小板收缩(shu su)蛋白A(肌动蛋白 Actin),血小板收缩(shu su)蛋白M(肌球蛋白质 Myosin)分解ATP供能,4.收缩,第四十五页,共九十页。,血小板可吸附(xf)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损伤部 位凝血因子浓集,有
13、利于血液凝固。,血小板,较松:plasma、,牢固(log):、vWF、(a)、a、a、a、Pt,5.吸附(xf),第四十六页,共九十页。,(1)GPb/、vWF因子(ynz)缺乏,可 致出血性疾病;如巨血小板:GPb/缺乏,(2)阿斯匹林、消炎痛、咪唑类药等可使 TXA2,抑制(yzh)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临床(ln chun),第四十七页,共九十页。,(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X和凝血酶原 的激活。2.血小板质膜表面结合有许多(xdu)的凝血因子;-颗粒释放凝血因子,促进血凝。3.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
14、,挤出血 清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填塞伤口。,第四十八页,共九十页。,(三)生理止血过程主要包括(boku):血管收缩 受损局部及附近血管 三个时相 血小板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第四十九页,共九十页。,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 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j hu)凝血系统激活(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形成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第五十页,共九十页。,二、血液凝固与抗凝(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zhungti)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zhungti)的过程。血凝是由一系列凝
15、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第五十一页,共九十页。,1.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zzh)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Synonyms I Fibrinogen 纤维蛋白(xin wi dn bi)原 Prothrombin 凝血酶原 tissue thromboplastic 组织因子 calcium Ca2+V Proaccelerin 前加速素 Proconvertin 前转变素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抗血友病因子 Plasma thromboplastic component(PTC)血浆凝血激酶,第五十二页
16、,共九十页。,X Stuart Prower factor 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PTA)血浆凝血激酶(jmi)前质 Hageman factor;contact factor 接触因子X Fibrin-stabilizing factor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High-molecular-weight Kininogen,(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Prekallikrein,Pre-k or Fletcher Factor 前激肽释放酶PF3 Platelet phospholipids factor3,第五十三页,共九十页。,结构与生物学特征:(1)除IV是Ca2+、磷脂(ln zh)外,蛋白质:丝氨酸蛋白酶(内切酶)II、VII、IX、XI、XII、XIII、前激肽释放酶,第五十四页,共九十页。,(2)存在部位:组织:因子 内皮细胞合成 血浆:II、VII、IX、X、V、肝内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 特征(tzhng):依赖 K参与的分子中均含有-羧基谷 氨酸-Ca2+结合后变构,暴露其与磷 脂结合部位,参与血凝。,第五十五页,共九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