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2022 年第 4 期“侨批”是海内外同胞在联系中产生的书信和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图一),盛行于清末,延续到改革开放前。侨批兼具家书与汇款凭证功能,是当时的文化知识水平、通讯技术手段和金融服务福州地区侨批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郭志弘(福州市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1)摘 要:侨批文化是侨乡特有的历史记忆遗产,衍生出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研究侨批文化是重温和再现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忠诚、勤劳、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探索精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以“白眉侨批馆”侨批文化建设为例,通过对福州地区侨批历史追述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提出在文旅融合下开展地区侨批文化保护和
2、开发的对策。关 键 词:福州;侨批;侨批文化办法下的特殊历史产物。到上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变革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侨批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侨批生动地记录了华侨在海外生活的情形及其所在国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12013 年侨批档案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一、“侨批”文化(一)“侨批”的定义“侨批”词汇源于福建和广东的方言。“信”在福州话中音为“批”,闽南语、潮汕头也一样称作“批”。2021 年 10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通过福建省侨批档案
3、保护与利用办法第 220 号政府令对“侨批”做如下定义:“侨批,又称银信,是指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邮政、金融机构寄给国内以福州白眉侨批馆为例图一侨批样本49福州地区侨批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以福州白眉侨批馆为例文 物 研 究眷属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3(二)侨批文化的形成我国有悠久的移民史,秦汉时期就开始海外移居。宋末元初,为避战乱,出现史上第一次海外移民潮,以南洋为主。明代中后期,在资本主义经济驱动下,形成第二次移民潮。鸦片战争之后,海外华侨社区开始形成,沿海城市和边境城市的贫困群众大量迁往国外,从东南亚到世界各国。4据统计,1940 年前的福建华侨人数达到 322 万,占世界华侨总数的三分
4、之一,其中 99.5%的华侨分布在东南亚。56老一代华人华侨主要是广东籍和福建籍,以低技术劳工和男性为主。这些华人华侨,受限于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和通讯技术等原因,与家乡的联系多采用信件方式,并在信件中含汇款信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侨批文化。老一代华人华侨移居海外后,仍要赡养父母和抚养后代,于是就产生了“回头批”“平安批”以及各种家书和汇款汇物7,如文书、票据、证书、账册、印章等形式多样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记录并展现了侨批文化(图二)。随着侨批业务的发展,形成规模,侨批文化在载体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以“侨批”为核心的海内外民间侨批服务机构、侨批涉及的人物、渠道、建筑物等地理人文资源,丰富了侨批文化
5、的内容,使侨批文化成为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二寄回福州的侨批(三)国内侨批文化资源情况改革开放后,出国政策开始宽松,再次掀起移民潮,以留学、技术、投资、婚姻、务工等方式移民,形成新一代华人华侨。国务院侨办数据统计:2014年华侨华人分布国家和地区达到 198 个;2018 年确认华人华侨总数超过 6000 万,其中广东籍 3000多万,分布于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籍 1580多万,分布于 188 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居国也发生了变化,多以西方国家为主,男女比例趋向平衡8。他们已结束了用侨批与祖国联系的手段。在国内,福建和广东是最为重要的侨乡,也是侨批文化资源收藏、研究、开发的主要
6、省份。侨批文化资源对象以老一代华人华侨为主。广东已发现并收藏保护的侨批有十几万件,福建有五万多件。根据相关官方资料可见汕头市档案馆已收藏实物 8万封9,福建省档案馆现已确定的侨批馆藏 5 万多件10,福建博物院已收集到 3 万多件。从数量上看,广东比福建多。从侨批历史跨度来看,福建的藏品跨越百年以上的历史(1885-1987)。但相对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华侨华人数量来看,两省的侨批资源的总量仍显稀缺。(四)福州侨批文化历史概况福州是著名的侨乡,有着 500 多年的旅外谋生的华侨历史。福州籍的华侨乡亲遍布世界各地,在近 150 个国家和地区寻找出路,通过海外谋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所在国打下了
7、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通过书信与家人联系,汇款汇物到祖国,回哺家乡,形成了民间渠道和金融、邮政、快递等方式的交流。1112清末民国初,华侨领袖黄乃裳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新福州),福州族群得以在此繁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省吃俭用,把存下来的钱寄回到祖国,支援抗战。13从福州有关地方文献可知1415: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下渡区域里就有专业的侨批业务商铺,开设“为下南洋的家庭传递信件和汇款”的业务。例如新加坡华侨周学振在下渡区域开设“福泰和侨汇庄”,新加坡 3 家公司联合在上下杭街开设彩兴汇502022 年第 4 期30 多家侨批局,服务范围除覆盖到福州地区外,还深入到南平地区。1
8、6二、侨批文化保护和开发研究面临的问题(一)对侨批学术研究较少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分析,郑松辉研究发现国内 196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及“侨批”,是附带提出侨批业,不是专业的论文。1986年孙志平在 中国邮政发表的中国民信局的兴衰是第一篇以侨批业为主题的专业论文。2001 年后,受饶宗颐先生对侨批研究的影响,侨批爱好者和研究者开始涌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开始征集侨批原物、文物,发掘和研究侨批文化,同一时期厦门和泉州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17自此之后,学术界对侨批文化的研究逐年提升,到当前可查到的文献有789 篇。(二)社会对“侨批”的认知度较低近期,笔者对“您知道什么是侨批吗”等问题进行随机
9、调查。在图书馆现场采用随机问卷办法,现场发出 100 张调查卷,收回 87 份,只有 2 人表示知道;在多个中小学家长群中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办法,有 3427 人参与问卷星调查,表示知道侨批的人数有 319 人,见过侨批的有 67 人。综合两种方式调查结果:社会大众对“侨批”的知晓率低于 10%。受限于对侨批的认知,大多数人不知道其珍贵价值,加上侨批主要来源于民间,许多家庭对其保存保护能力有限,甚至不重视,这些都成为“侨批”发现和发掘的难点。(三)侨批资源处于濒危境地由于对侨批的研究时间比较晚,开展侨批系统专业的收藏也比较晚。据钱淑仪在 2018 年的统计分析,当时三分之二以上的侨批资源在社会
10、组织和个人收藏中。18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人际交往关系的方式变化,音频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传统实物之间传递方式的人际交流相对减弱,早年纯粹的“侨批”已淡出历史。由于侨批的地方性,作为地方特定的文化,随着侨批产生的时间和庄;民国后,福州有“振声”“张协丰”“恒兴”“如意”等侨批局,业务覆盖到闽东地区和闽北的部分县市。福州侨汇庄大多由海外侨商开办,而在开办之前,福州地区的侨汇业务被外国人掌控。福州侨汇庄自开办起就受到了外国银行和邮局的压力,但他们凭借稳定的民间信用传统和亲民服务获取更多的业务。比如,他们通过开展为广大不识字侨胞侨眷代写代读文书、深入边远山村进村入户等方式,取得侨胞侨眷信赖
11、。正是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侨批业得到了生存并发展起来。1949 年登记在册的福州市侨汇业有 26 家(图三)。在民国期间,福建省银行(位于杨桥巷旧址)也经营侨批业务,1927 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办理侨汇汇兑业务(图四);1941 年委菲律宾箴记行代收侨汇,经营侨批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仍有图三1949年福州市侨汇业登记概况表图四1938年福建省银行与闽侨同乡委员会签订的汇兑合约51福州地区侨批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以福州白眉侨批馆为例文 物 研 究时代划定,侨批被定义为地方的文物、文献和珍品。(四)福州侨批资源稀缺在走访福建省档案馆中,郑宗伟研究员向笔者介绍:“到 2022 年底该馆已确定的五万多件侨
12、批档案馆藏中,98%是闽南的,福州的比较少。”这与福州侨乡地理称谓不符合。清朝末期到民国期间,由于福州的私人钱庄业很发达,是国内最早开办银行业务的城市之一,当前省档案馆珍藏有许多这些钱庄银行的流水档案,尚未对往来客户信息进行考证,无法知道是不是从海外汇入的信息还是国内汇款信息,因此还不能确定是不是侨批。已知的福州有侨批收藏的场所主要有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档案馆、福清市博物馆、马尾白眉侨批馆等单位。三、福州白眉侨批馆案例分析福州白眉侨批馆以侨批文化为载体,通过对侨批的收集、收藏和开发形成侨乡文化资源,打造以“侨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它是福州地区侨批文化保护和应用的一个实践场所。笔者以该馆为例,
13、对地区“侨批”文化资源进行调研,以侨乡历史和文化资源为依据,通过对福州地区的侨批建设和推广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办法和对策。(一)白眉侨批馆简介白眉侨批馆(图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白眉村。全村 1300 多人中,旅外乡亲 800多人,近一半的家庭成员漂洋过海外出谋生,解决在国内经济贫困的问题。从白眉馆的馆藏得知,亭江镇长柄乡的杨人月华侨年轻时在新加坡从事洗碗、水手、水客等苦力工作,到了 35 岁后汇兑况庄成立“杨人月金铺汇庄”,同时兼营金铺、金融汇兑及贸易等业务,为当地的同胞提供联系家乡的服务。在亭江,存在着许许多多分居的“跨国家庭”,他们与家乡有着“比目连枝”的情感,谋生赚钱
14、后通过“侨批”与家庭保持着联系,侨汇成为国内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移民出国的动力。侨批就成为跨国家庭的纽带。19白眉村侨批是福州侨批文化的一个缩影。白眉侨批馆的创建者周小川先生充分利用白眉村侨乡的优势,通过收购的方式收藏 400 多份侨批以及与侨批相关的资源,改造村中民居,创办了展馆。同时,白眉村对侨批背后的华侨下南洋的辛酸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侨批故事,已成功入选“马尾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白眉侨批馆的侨批开发以“旅游”为载体,白眉村通过对侨批的发现、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着力打造以“侨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这种通过“侨批”文化资源建设来开发的乡村文旅融合模式
15、是福建首创。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1 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中,白眉村是“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醉美乡愁生态游”的首推精品点。在白眉侨批馆,游客聆听到了侨乡人的“家长里短”和“家国情怀”的心声。拥有深厚侨乡文化内涵的福州侨批当之无愧地成了侨乡旅游 IP。白眉村因此在 2021 年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实现其旅游价值。20(三)白眉侨批馆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白眉侨批馆探访中,发现该馆在侨批文化保护与开发上存在以下五个问题:第一,对白眉村的侨批资源还有进一步发现和挖掘空间,受限于对侨批和侨批文化的认知,许多华侨和侨属不懂侨批也不重视其保管保存和利用。图五白眉侨批馆522022
16、 年第 4 期第二,白眉侨批馆将现有的侨批一并放在保险柜中,不利于资源的安全保存,应建立保存库房。第三,受专业能力限制,白眉侨批馆对侨批资源尚未数字化管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目录结构,拓展空间不足。第四,白眉侨批馆展品介绍不完整,侨批背后的故事和展出的侨批不对号。侨批信息宣传不专业不到位。第五,对侨批资源推广仅限于到馆参观,缺乏相应配套的文化活动。四、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侨批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对白眉侨批馆的深入调研,结合福州地区侨批文化的现状,笔者就福州地区侨批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如下对策:(一)加强侨批文化普及工作,推动侨批文化保护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地标,在地方文化活动起到中坚作用。开展侨批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开发,应充分利用开放场所优势,组织各种有创意的活动,结合旅游需求,推动侨批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21建议在馆内建立侨批特色馆藏,在侨乡的社区(村)图书室和文化室、侨批馆建立联合馆藏,不断壮大福州地区侨批文化资源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向市民和游客普及侨批知识,提高知晓率,使得更多的市民和海外华侨能了解侨批和侨批文化,拓宽收集渠道,发现和收藏更多的侨批资源。(二)开展课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