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7FOCUS 特别策划海贝,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吧腹足纲生存艺术家 文|刘昊东 编辑|王旭辉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里,腹足纲(Gastropoda)都是海洋中最大的种群。腹足纲的物种种类超过 6.5 万到 8 万,从六千多米的深海到喜马拉雅山脉,再到干旱的中东地区和撒哈拉沙漠,腹足纲的身影几乎出现在了所有能供生命生活的栖息地。它们是天生的生存艺术家,不同的腹足纲种类通过改造身体,让自身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它们是最奇思妙想、变化多端的动物群之一。蝾螺和鲍鱼:古老的生存技艺作为最常见的食藻海螺,蝾螺在水族界中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生长在池塘、小溪乃至人工湖中的田螺是大部分人最先见到的腹足动物。
2、它们的“长相”也是最经典的腹足类样貌:扁平的腹足,一双小眼睛和触角,体色灰黑,其貌不扬。但最早的腹足纲,却和田螺这副黑不溜秋的样子相差甚远,而是和海边人经常见到的蝾螺差不多。蝾螺的外壳呈螺旋形,有一只钙质的口盖,长的很像牛眼睛,因此渔民把它们叫作“牛眼螺”。在海水退潮后,没来得及退回大海的蝾螺,就会留在沙滩上,任人捡拾。它们的肉质细嫩鲜美,脂肪含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吃起来脆嫩爽口。作为最常见的食藻海螺,蝾螺在水族界中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常被作为除藻工具饲养在海水鱼缸中。虽然很常见,但是它们却不是什么交际老手,而是一群十分害羞的家伙。我曾经养过几只蝾螺,它们背着又小又圆的
3、壳,粗糙的灰白色壳面上装饰着几道绿色或粉色的色带,上面附着的斑状藻和丝状藻,几乎将壳完全掩盖,花花绿绿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小石头,这些小东西一刻不停地在鱼缸的石头和缸壁上爬行,用嘴啃食附近附着的藻类。除了性格内向外,这些家伙的生命也很脆弱,在我每次换水后,总有几个蝾螺一直缩在壳里,它们的空壳也在缸里时而出现。当我查阅资料后,谜底解开了。原来,蝾螺所属的原始腹足纲有两个鳃,在鳃干的两侧都有鳃叶,呈羽状,生物学家将其称为“楯鳃”,这种鳃呼吸效率低下,容易被泥沙堵塞,因此一旦换水时搅动底沙,致鲍鱼壳内部 摄影/Gerry/Adobe Stock/图虫创意 蝾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使水体浑浊,原始腹足
4、纲便难以生存。由于鲍鱼壳是单壳,体内的珍珠受到壳的挤压后,便会形成扁平型的珍珠。原始腹足纲的这一缺陷让它们难以适应自然界的恶劣环境,因而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至今日,腹足纲最古老的形式大多数已经灭绝,而幸存者各有各的妙招。另一种在腹足纲动物在腹面有肥厚而宽阔的足,以此得名。绝大多数的腹足纲物种都具有一个呈螺旋形的壳。拉丁学名:Turbo cornutus生境信息: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 10 米左右水深的岩石质海底分布地区: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分布,此外,日本亦有分布。3637FOCUS 特别策划海贝,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吧腹足纲生存艺术家 文|刘昊东 编辑|王旭辉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里,腹足纲(Ga
5、stropoda)都是海洋中最大的种群。腹足纲的物种种类超过 6.5 万到 8 万,从六千多米的深海到喜马拉雅山脉,再到干旱的中东地区和撒哈拉沙漠,腹足纲的身影几乎出现在了所有能供生命生活的栖息地。它们是天生的生存艺术家,不同的腹足纲种类通过改造身体,让自身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它们是最奇思妙想、变化多端的动物群之一。蝾螺和鲍鱼:古老的生存技艺作为最常见的食藻海螺,蝾螺在水族界中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生长在池塘、小溪乃至人工湖中的田螺是大部分人最先见到的腹足动物。它们的“长相”也是最经典的腹足类样貌:扁平的腹足,一双小眼睛和触角,体色灰黑,其貌不扬。但最早的腹足纲,却和田螺这副黑不溜秋的样
6、子相差甚远,而是和海边人经常见到的蝾螺差不多。蝾螺的外壳呈螺旋形,有一只钙质的口盖,长的很像牛眼睛,因此渔民把它们叫作“牛眼螺”。在海水退潮后,没来得及退回大海的蝾螺,就会留在沙滩上,任人捡拾。它们的肉质细嫩鲜美,脂肪含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吃起来脆嫩爽口。作为最常见的食藻海螺,蝾螺在水族界中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常被作为除藻工具饲养在海水鱼缸中。虽然很常见,但是它们却不是什么交际老手,而是一群十分害羞的家伙。我曾经养过几只蝾螺,它们背着又小又圆的壳,粗糙的灰白色壳面上装饰着几道绿色或粉色的色带,上面附着的斑状藻和丝状藻,几乎将壳完全掩盖,花花绿绿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小石头
7、,这些小东西一刻不停地在鱼缸的石头和缸壁上爬行,用嘴啃食附近附着的藻类。除了性格内向外,这些家伙的生命也很脆弱,在我每次换水后,总有几个蝾螺一直缩在壳里,它们的空壳也在缸里时而出现。当我查阅资料后,谜底解开了。原来,蝾螺所属的原始腹足纲有两个鳃,在鳃干的两侧都有鳃叶,呈羽状,生物学家将其称为“楯鳃”,这种鳃呼吸效率低下,容易被泥沙堵塞,因此一旦换水时搅动底沙,致鲍鱼壳内部 摄影/Gerry/Adobe Stock/图虫创意 蝾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使水体浑浊,原始腹足纲便难以生存。由于鲍鱼壳是单壳,体内的珍珠受到壳的挤压后,便会形成扁平型的珍珠。原始腹足纲的这一缺陷让它们难以适应自然界的恶劣环
8、境,因而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至今日,腹足纲最古老的形式大多数已经灭绝,而幸存者各有各的妙招。另一种在腹足纲动物在腹面有肥厚而宽阔的足,以此得名。绝大多数的腹足纲物种都具有一个呈螺旋形的壳。拉丁学名:Turbo cornutus生境信息: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 10 米左右水深的岩石质海底分布地区: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分布,此外,日本亦有分布。3839FOCUS 特别策划海贝,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吧生活中常见的原始腹足类是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的鲍鱼。吃过鲍鱼的人一定对它们的壳印象很深:外侧花花绿绿,粗糙褶皱,内侧却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内侧的珍珠层是原始腹足类的另一个特征,它的结构与能够产生
9、珍珠的双壳贝类相同,具备生产珍珠的潜力。由于鲍鱼壳是单壳,体内的珍珠受到壳的挤压后,便形成扁平型的珍珠。比起一般的珍珠,鲍鱼珠的珠层更厚,具备鲜艳的晕彩效应,有蓝、绿、玫瑰、银等多种颜色,流光溢彩,极其美丽。鲍鱼壳的另一个“特色”,是壳上的一排小孔,这些排孔的作用估计大家都猜不到是用来排泄的。因为鲍鱼一直贴在石头上,只有下面能够接触水体,如果直接排泄,就可能污染负责呼吸的鳃,而壳上开孔就相当于开辟了一个额外的通道,让废水、排泄物直接排出,防止把鳃堵住。但这仍然没有解决原始腹足类的呼目”,而它们的管道内部容纳的就是这个超目的特征水管。它是一根长长的空心管道,质地柔软坚韧,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当动
10、物潜伏在沙中时,就可以将水管伸出沙外,呼吸水流;由于水管上还附加了嗅觉和味觉系统,它也可以作为螺类的“潜望镜”和“雷达”,探测周围捕食者和猎物的分子信号。此外,新进腹足超目的螺类还强化了爬行速度,改进了呼吸系统,将鳃移到与肛门相反的一侧,防止被污物堵塞,这使得它们能够捕获更多食物,而不局限于吃草啃泥。上述所说的织纹螺、香螺(学名为峨螺)、东风螺、脉红螺,几乎都是肉食性的,具备类似习性的还有骨螺、宝螺、玉螺、笔螺等。我饲养过其中一种织纹螺科的海伦峨螺,它的俗名叫“杀手螺”,听这个名字大家就能猜到它的习性了。海伦峨螺以其他螺类为食,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埋在沙子里,懒懒散散地一动不动,然而,一旦有
11、螺类靠近它们的水管,就会被灵敏的嗅觉定位。发现猎物的位置后,海伦峨螺立刻兴奋起来,钻出沙面开始追踪猎物。它们会从侧面接近螺类,从壳的侧面爬到身上,分泌出胶水一样的黏液,让强壮的腹足吸在受害者身上,随后肌肉猛地向下发力,将受害螺翻个底朝天,壳口向上,露出里面柔软的肉来,数分钟即可将螺肉吃的一干二净,连壳最里面的肉也不会放过。不仅是移动缓慢的螺类,连虾有时也会成为它们的猎物。捕食能力的提升能让新进腹足类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反过来又增强了它们的运动和感觉能力,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在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中,海蛞蝓美丽的背后自是有恃无恐:大部分海蛞蝓都具有毒性或是相当难吃,没有动物想去吃它们。织纹螺 摄
12、影/atao 图片创作/图虫创意 吸问题。因为,水中溶解的氧气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少,当水温超过 26 度时,鲍鱼就会缺氧死亡,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饭店里养鲍鱼的池子都需要配备冷水机了。织纹螺、海蛞蝓、蜗牛:杀手、伪装者和不速之客捕食能力的提升能让新进腹足类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反过来又增强了它们的运动和感觉能力。每个吃过海螺的人都会发现,海螺与田螺的形状不太一样。无论是大连产出的“香螺”,还是南方常吃的脉红螺和东风螺,它们的壳前方都有一个伸长的管道部分,让它们区分于原始的蝾螺,这些螺类几乎都属于“新进腹足超养殖的鲍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圆田螺 摄影/BGV 博景网络/视觉中国 另一类在现代海
13、洋中大量存在的腹足类是后鳃亚纲的动物们,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海蛞蝓”,顾名思义,它们就像陆地上的蛞蝓一样壳退化或者消失,但相貌却与陆地上灰暗难看的蛞蝓完全不同,具有鲜艳的颜色和靓丽的体型,就像盛装打扮的女孩一样花枝招展,引人注目。在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中,它们美丽的背后自是有恃无恐:大部分海蛞蝓都具有毒性或是相当难吃,没有动物想去吃它们,因此我们就失去了在餐桌上认识它们的机会,只能在纪录片里看到了。有 趣 的 后 鳃 亚 纲 有 很 多,囊 舌 总 目拉丁学名:Nassariidae生境信息: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本身无毒,但
14、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一些神经麻醉毒素,食之易中毒。拉丁学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生境信息:栖息在湖泊、池塘、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分布地区:中国大部均曾发现。3839FOCUS 特别策划海贝,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吧生活中常见的原始腹足类是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的鲍鱼。吃过鲍鱼的人一定对它们的壳印象很深:外侧花花绿绿,粗糙褶皱,内侧却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内侧的珍珠层是原始腹足类的另一个特征,它的结构与能够产生珍珠的双壳贝类相同,具备生产珍珠的潜力。由于鲍鱼壳是单壳,体内的珍珠受到壳的挤压后,便形成扁平型的珍珠。比起一般的
15、珍珠,鲍鱼珠的珠层更厚,具备鲜艳的晕彩效应,有蓝、绿、玫瑰、银等多种颜色,流光溢彩,极其美丽。鲍鱼壳的另一个“特色”,是壳上的一排小孔,这些排孔的作用估计大家都猜不到是用来排泄的。因为鲍鱼一直贴在石头上,只有下面能够接触水体,如果直接排泄,就可能污染负责呼吸的鳃,而壳上开孔就相当于开辟了一个额外的通道,让废水、排泄物直接排出,防止把鳃堵住。但这仍然没有解决原始腹足类的呼目”,而它们的管道内部容纳的就是这个超目的特征水管。它是一根长长的空心管道,质地柔软坚韧,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当动物潜伏在沙中时,就可以将水管伸出沙外,呼吸水流;由于水管上还附加了嗅觉和味觉系统,它也可以作为螺类的“潜望镜”和“
16、雷达”,探测周围捕食者和猎物的分子信号。此外,新进腹足超目的螺类还强化了爬行速度,改进了呼吸系统,将鳃移到与肛门相反的一侧,防止被污物堵塞,这使得它们能够捕获更多食物,而不局限于吃草啃泥。上述所说的织纹螺、香螺(学名为峨螺)、东风螺、脉红螺,几乎都是肉食性的,具备类似习性的还有骨螺、宝螺、玉螺、笔螺等。我饲养过其中一种织纹螺科的海伦峨螺,它的俗名叫“杀手螺”,听这个名字大家就能猜到它的习性了。海伦峨螺以其他螺类为食,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埋在沙子里,懒懒散散地一动不动,然而,一旦有螺类靠近它们的水管,就会被灵敏的嗅觉定位。发现猎物的位置后,海伦峨螺立刻兴奋起来,钻出沙面开始追踪猎物。它们会从侧面接近螺类,从壳的侧面爬到身上,分泌出胶水一样的黏液,让强壮的腹足吸在受害者身上,随后肌肉猛地向下发力,将受害螺翻个底朝天,壳口向上,露出里面柔软的肉来,数分钟即可将螺肉吃的一干二净,连壳最里面的肉也不会放过。不仅是移动缓慢的螺类,连虾有时也会成为它们的猎物。捕食能力的提升能让新进腹足类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反过来又增强了它们的运动和感觉能力,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在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中,海蛞蝓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