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hatGP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_禁止还是变革_吴青.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5374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tGP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_禁止还是变革_吴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ChatGP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_禁止还是变革_吴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ChatGP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_禁止还是变革_吴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教育管理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SSN 1673-8381,CN 32-1774/G4 高校教育管理网络首发论文高校教育管理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ChatGPT 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禁止还是变革 作者:吴青,刘毓文 DOI:10.13316/ki.jhem.20230504.004 收稿日期:2023-03-01 网络首发日期:2023-05-17 引用格式:吴青,刘毓文ChatGPT 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禁止还是变革J/OL高校教育管理.https:/doi.org/10.13316/ki.jhem.20230504.004 网络首

2、发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

3、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出版确认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第1 7卷 第3期2

4、0 2 3年5月 J o u r n a l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1 7 N o.3M a y2 0 2 3 d o i:1 0.1 3 3 1 6/j.c n k i.j h e m.2 0 2 3 0 5 0 4.0 0 4 智慧教育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C h a t G P 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禁止还是变革吴 青,刘毓文(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4 3 0 0 0 0)收稿日期:2 0 2 3 0 3 0 1修回日期:2 0 2 3 0 4 1 7基金项目:湖北省教

5、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 0 2 2 G B 0 0 1)作者简介:吴青,副教授,计算机科学博士,从事教育技术和高等教育研究。摘 要:C h a t G P T以其卓越的创造力重塑了人类对“智能”的理解,促使当今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如果高等教育机构一味采用禁止态度,未来专业人士的职业技能终将不完整。尽管C h a t G P T导致当前教师权威身份被质疑、教学场域被部分颠覆、创造力遭遇信任危机,但由于它能够作为通用教学资源打破学科知识专业分化壁垒、触发“课堂革命”赋能知识传播变革、破除信息茧房加速知识生产,故而拥有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新一轮“课堂革命”,通过

6、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内容两极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和知识生产协同化以更好地应对C h a t G P T时代的到来。关键词:C h a t G P T;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变革;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G 6 4 7文章编号:1 6 7 3-8 3 8 1(2 0 2 3)0 3-0 0 3 2-1 0一、前言高等教育作为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1,以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上的独特优势,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动力来源和风向标。长久以来,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核心场所,从未考虑过存在

7、“非人类智能”。然而,随着数据、算法、算力的三重加持,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A I)在部分狭义认知领域远远超越人类,成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新生力量。特别是以C h a t G P T为代表的生成式A I以卓越的创造力突破了人机智能差异的最后防线。人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新兴的“非人类智能”,因而对C h a t G P T的评价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以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 o a m C h o m s k y)为代表的技术悲观主义者将C h a t G P T视为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方式。因此,部分机构如纽

8、约市教育系统以及香港大学直接颁布禁用令,N a t u r e和S c i e n c e也明文禁止使用C h a t G P T生成文本投稿。与之相悖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将C h a t G P T视作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将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救出来的利器,是人类文明创新的加速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 p a c e X)和特斯 拉 公 司(T e s l a)的 首 席 执 行 官 马 斯 克(E l o nR e e v eM u s k)称赞C h a t G P T是A I领域划时代的里程碑。以C h a t G P T为代表的生成式A I的出现,不仅引发了“A I应该

9、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2的讨论,同时还让高等教育机构直面社会各界对其人才培养功能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质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3。不可否认,A I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网络首发时间:2023-05-17 11:00:49网络首发地址:https:/ 财富 杂志网站称,在调查的10 0 0家企业中近5 0%的企业正在使用C h a t G P T。如果高等教育系统只是采用禁止和漠视的态度,没有充分融合A I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未来专业人士的职业技能将注定不完整。人类既然无法阻止C h a t G P T的发展与应用,那么当务之急需要探讨它将为人类发展带来哪些潜在影响4,特别是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10、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该如何与时俱进,充分融合A I的“非人类智能”优势,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5。只有正确区分人类智能与A I“非人类智能”的差异,高等教育才能充分发挥黏合剂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可信度、创造力和组成原理等方面比较A I与人类智能之间的差异,进而厘清C h a t G P T的哪些特征容易引发高等教育焦虑,找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技术变革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视角探索以C h a t G P T为代表的生成式A I能够为助推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哪些可能,并探讨我国高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该如何应对,以期

11、为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变革提供思考和建议。二、A I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差异关于智能的讨论主要发生在认知科学领域6,包括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A I领域。这些讨论通常将人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是“图灵测试”提出后,人们通常将追求类人智能作为衡量A I的黄金标准,期望A I能够弥补人类认知局限,成为“智能合作者”。学者们主要围绕可信度和创造力讨论A I与人类智能之间的智能差异。自然机器智能 杂志指出,“C h a t G P T很容易产生错误和误导性信息甚至编造虚构的引用”7,从而质疑C h a t G P T的可信度。尽管C h a t G P T并未实现绝对

12、可信,但是这并不能作为阻止C h a t G P T推广的理由。这是由于,人类同样存在认知偏差,并且这是一种系统且普遍存在的现象8。一方面,群体性认知偏差会促使决策者偏离“理性人”假设,忽略“投入 产出”效益,做出次优或完全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公地悲剧9、行动偏 见1 0和群体偏 见1 1等。另 一 方面,个体层面的认知偏差通常是一种无意识且作为“直觉”1 2的存在,有研究列举出2 0 0多种认知偏见1 3。对于人类认知偏差的产生原因,脑科学研究者将其归因于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的局限性1 4,而社会学者更容易从“进化理性”1 5视角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失配。同时,人类智能的可信度存

13、在较大个体差异,这是由于人类可信度容易受到文化、信仰、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个体认知、情感和意识的干扰。认知偏差是人类普遍存在且无法规避的现象,因此也无法保证通过学习人类数字化文明而形成的C h a t G P T绝对可信。此外,C h a t G P T基于规模效应可以消除情感、偏见等因素产生的部分错误,在特定任务域为人类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分析和决策。因此,相比人类智能,C h a t-G P T可信度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可测性。创造力曾被认为是人类独享智能,但随着以C h a t G P T为代表的生成式A I的兴起,A I创造力受到极大关注。尽管保守主义强调创造力必须来源于意识,认为“只有

14、机器根据感受到的思想和情感作诗或谱曲,而不是符号的排列组合,才能认同机器具有创造力”1 6。然而,部分学者指出这种适用于生物创新的理论并不适用于生成式A I1 7,因而更倾向于从认知组合视角1 8将创造力定义为整合、重组认知元素,并推陈出新的能力。生成式A I虽然缺乏人类的情感、直觉和生活体验,也无法摆脱预设规则和算法限制,却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和模式抽取突破人类在信息获取、知识储备、思维惯性等方面的约束,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但由于生成式A I的创新核心来源于元素重组和优化,无法提供从无到有的全新解决方案,且无法整体评估方案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即使生成式A I可以

15、模仿人类创造力,也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上述讨论大多隐含着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期望A I能够感知、理解和反馈人类的各种复杂行33第3期吴 青,等 C h a t G P 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禁止还是变革 为1 9。虽然A I通用智能远不如人类,但更擅长执行目标明确的受限任务。这是由于从存储空间来看,人类大脑的容积及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有限2 0,而A I存储空间却可以无限扩容。从传播速度来看,大脑神经传导速度最快达到1 2 0米每秒2 1,并且人类之间的沟通需要依靠语言或文字,而A I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基本达到光速2 2。此外,A I进化由物理和科技发展速度决定,并不受生物进化

16、约束。而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在此期间认知智能进化时间远远短于运动感知能力形成时间,所以“莫拉维克悖论”才将认知智能定义成更加复杂和困难的事务。尽管生物机能局限性导致人类在狭义认知智能中表现平平,但是人类拥有自我意识、情感、道德价值观、创造性和适应性等特征,比A I更擅长执行广泛的认知和社交互动任务2 3。因此,人类未必需要追求具有人类智能的“合作伙伴”,而是执行特定目标的A I,从而弥补人类在狭义认知中 的局限性。三、C h a t G P T引发的高等教育焦虑溯源(一)教师权威身份被质疑随着工业时代出现劳动分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清晰界限的学科知识成为高校学科教育的重点2 4。培养学习者拥有未来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教师掌握学科内容和核心概念,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然而,以C h a t G P T为代表的生成式A I的知识储备远远超越任何人类教师,导致教师知识垄 断 地 位 受 到 极 大 的 挑 战。尽 管 人 们 对C h a t G P T可信度保持较大争议,但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