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传染病防治(fngzh)知识,内江市疾控中心 2015年1月,第一页,共五十页。,主要内容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gnmo)2.肺结核 3.麻疹 4.流行性腮腺炎 5.风疹二、肠道传染病 1.甲肝 2.菌痢 3.伤寒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乙肝 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狂犬病,第二页,共五十页。,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发病较急,传染性强。临床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咽部干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zhngzhung)较重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zhngzhung)较轻为特点。,第三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
2、li xn bn xu),传染源:主要为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动物也可能为中间或储存宿主(如:猪、鸟类)。传播(chunb)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传播(chunb)。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chunb)。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无差别,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因此人类可反复发病。,第四页,共五十页。,重点人群 1.新生儿因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加之母体通过胎盘传播给婴儿的抗体较少,因此新生儿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较重,病死率高。2.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并且易将病毒(bngd)从学校带回家中,造成流感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常认为感染流
3、感病毒(bngd)的学龄儿童是扩大流感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第五页,共五十页。,流行(lixng)特征,发病呈全球性分布,一般多发生于冬季。我国北方(bifng)每年流感高峰一般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南方除冬季活动高峰外,还有一个活动高峰(5 8月)。青少年和婴幼儿多见。,第六页,共五十页。,影响流感流行(lixng)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温度和湿度:低温、高湿、寒冷的环境有利于流感的流行。2.自然灾害:洪灾、地震等发生时,人类的生活条件(tiojin)恶化,抵抗力下降,有利于流感的流行。(二)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流感的传播易于实现。,第七页,共五十页
4、。,治 疗,1.支持及对症治疗:注意(zh y)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应进行解热镇痛或物理降温。2.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为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具体情况根据临床医生的指导进行。,第八页,共五十页。,预 防,管理(gunl)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大型集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串门。对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WHO认为减少流感危害的主要措施是采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第九页,共五十页。,疫苗接种对象(1)重点人群:6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的有
5、流感(li n)并发症高危险性的人群。(2)一般人群: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种禁忌者。接种最佳时间 因地而异,南方省份一般为9、10月份。接种剂量及间隔 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1剂,0.5ml;6 36个月儿童,接种2剂,每剂0.25ml,间隔4 6周。,第十页,共五十页。,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mn xng)传染病,其危害人类健康已有数千年历史,曾被称为“消耗病”或“痨病”。全国80%的结核病人在农村,贫困地区结核病死亡率是经济发达地区的3倍多。结核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十一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传染
6、源: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的危险性随年龄而增长,免疫(miny)缺陷(如HIV/AIDS)、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均会增加对结核菌的易感性。,第十二页,共五十页。,影响流行(lixng)的因素,(一)自然环境:冬春季发病较多,潮湿环境、居室通风不良易感染。(二)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居住(jzh)条件、人口流动和卫生服务队结核病的流行有着重要影响。贫困是结核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第十三页,共五十页。,预 防,切断传播途径:对肺结核患者加强宣传教育,教育病人咳嗽、喷嚏或大笑时用手帕掩捂口鼻,谈话(tn hu)时应戴口罩,加强室内通风,
7、定期对居室环境消毒杀菌。疫苗接种: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的最佳途径。,第十四页,共五十页。,麻 疹,麻疹(mzhn)是由麻疹(mzhn)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科普利克斑为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遍开展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已基本控制了麻疹的大范围流行。,第十五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传染源:人类为唯一(wi y)的自然宿主,急性患者是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也可传播,但少见。人群易感性: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易感。绝大部分患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第十六页,共五十
8、页。,治 疗,1.一般治疗:卧床(w chun)休息,注意护理,补充营养。2.对症、支持治疗:高热用退热剂,剧咳用祛痰止咳剂等。3.并发症治疗:并发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心肌炎、脑炎等,予以相应治疗。,第十七页,共五十页。,预 防,管理传染源:麻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隔离检疫3周。切断传染途径:避免与麻疹病人接触,患者住过的病室应开窗通风1小时(xiosh)。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是典型的疫苗针对性疾病,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是预防和消灭麻疹的主要措施。,第十八页,共五十页。,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侵犯睾丸、卵
9、巢、中枢神经。具有较大强度的流行性,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易引起暴发,并且患者很容易(rngy)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第十九页,共五十页。,有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具有城区发病高于乡镇的特点,可能与城区人口密度大,农村人口密度较小有关;5 14 岁人群发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0%以上(yshng);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重点(zhngdin)人群,第二十页,共五十页。,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并且为自限性疾病的一种,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幼年感染腮腺炎病毒在男性中可引起睾丸炎、女性引起卵巢(luncho)炎,从而在成年后出现不
10、育不孕。,危 害,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流行性腮腺炎作为疫苗可预防的疾病,WHO已将其确定为“可以消灭”和“可能消灭”的病种。为有效预防流行(lixng)性腮腺炎在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中流行(lixng)甚至暴发,适龄儿童应积极接种腮腺炎或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以降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危害。,预 防,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风 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jxng)出疹性疾病,妊娠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后,易引起流产、死产,就算有幸活产也会出现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造成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病、耳聋及其他永久性发育畸形。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中也常有风疹的流行或暴发,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11、。,第二十三页,共五十页。,风疹迄今为止仍未有特效治疗,接种风疹疫苗(ymio)是预防风疹的重要手段。风疹减毒活疫苗或/麻风腮(即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简称)三联疫苗,这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十分理想,接种后易感儿童的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可达1 0 0%,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抗体,一般可维持1 0 3 0 年。换句话说,接种了风疹疫苗后,可使易感儿童或青少年几乎不再患风疹病;女性在长大结婚怀孕后,仍对风疹病有抵抗力,不致让胎儿流产、死产或变畸,保障后代的身体健康。,预 防,第二十四页,共五十页。,甲 肝,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消化道途径)传播(
12、chunb),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第二十五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传染源:甲肝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播途径: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粪便污染饮用水、食物、玩具等均可引起流行。因此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甲肝流行。生食或半生食被HAV病毒污染的水产品(贝类、毛蚶、牡蛎、虾蟹等)易引起暴发。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加(zngji)而下降。,第二十六页,共五十页。,流行(lixng)特征,地区(dq)分布:我国是甲肝高发区,流行率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农村高城市低的特点。时间分布:甲肝的发病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我国以冬春季发病率高。人群分布:多见于
13、低年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不同性别发病率无差别。,第二十七页,共五十页。,预 防,控制传染源:对患者隔离至病后3周,并严格消毒(xio d)患者的粪便和排泄物。切断传播途径:重点是严把食品卫生和搞好环境卫生,不生食贝类等水产品,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流行的重要措施,保护性可持续到接种后20 25年。,第二十八页,共五十页。,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bioxin)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第二十九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14、 xu),传染源: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生活接触、水、食物(shw)和苍蝇等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第三十页,共五十页。,流行(lixng)特征,菌痢终年散发,但有明显季节性,通常5月开始上升(shngshng),79月达高峰,10月后逐渐减少。本病夏秋季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与降雨量多、苍蝇密度高以及进食生冷瓜果有关。,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预 防,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应隔离(gl),并给与彻底治疗,直到大便培养阴性。对炊管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等重点行
15、业人群应调离工作岗位。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伤 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jxng)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消化道症状、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及尿液直接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苍蝇、蟑螂(zhn ln)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少年居多。夏秋季该病易流行。,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预 防,主要还是做好饮食、饮水卫生(w
16、ishng),不食生冷食品,防止“病从口入”。,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乙 肝,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肝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gnrn)过乙肝,而我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第三十六页,共五十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一)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二)传播途径:1.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注射吸毒、美容、修足、纹身、扎耳环、共用牙具和剃须刀、皮肤黏膜的破损均可造成(zo chn)传播。2.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哺乳期)传播。据调查,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一年内HBsAg阳转率64%。3.性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第三十七页,共五十页。,(三)易感人群:所有未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未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者均易感染。其中高危人群包括:HB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