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以 大学语文 为例张毅王焱【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力军三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形势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编号:2021J1027)成果。【作者简介】张毅(1969),女,云南石屏人,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2、,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焱,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纲要 明确指出,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通过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三方面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需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推动全程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建设。一、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的意义大学语文 是高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公民素养和品质培养的奠基性课程。在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同时,各学科课程思政就是要充分
3、发挥课堂教育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大学语文 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国语言文字为载体,其天然蕴含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育着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政治认同。二、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的路径(一)充分发挥教学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 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是文化育人的具体载体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作用,将中国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
4、载体学深悟透。1 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模式和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当代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深刻理解儒家思想深层内核与价值取向。在 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儒家文学经典,包括 诗经 论语孟子 史记 等儒家经典均在篇目上有所体现。要讲清楚古今语音的流变、词义的变化,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串讲经典文义,深入剖析儒家文化中蕴含着诸如“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和为贵”“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核以及“温、良、恭、俭、让”的优秀
5、品质和传统价值观,以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民族认同。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16 个民族跨境而居,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云南做好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云南各高校中都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否团结这一部分少数民族中的中坚力量,对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意义重大、至关重要。大学语文 作为基础性学科,就是要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正是基于不同民族人群对文学
6、经典千百年来星火不熄的认可、传承、传播,架设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56 个民族才能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构建起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说,“情动而辞发”,自由、真实的心灵犹如冬日的暖阳最能打动他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而文学作品恰恰是真实心灵自然流露的结晶。大学语文 收录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柳永、李清照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文学作品多篇,这些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深邃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它们历经千百年时间的冲刷和淘洗经久不衰。学习理解作品的过程
7、,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语言之美、感受意境之美、理解艺术之美,在细细品味和深入感悟中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文学典籍在民族团结中扮演着重要角18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3色,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熏陶积累的感性经验、真情实感和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与先民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在新时代的今天批判地继承、辩证思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血脉的世代传承。(二)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中“
8、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递,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主导者角色出现在讲台上讲授,着重分析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分析字词,而学生被要求规矩地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在大学语文 的教学活动中,要将立德树人要求内化到课程教学中,改变原有的“为教而教”的僵化教学路径,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渗入式地将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具体而言,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路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1 广听:进一步拓宽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语文培养是一种内在人文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文史哲领域、国家民生问题在广度上、宽度上得到拓展。“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当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广泛听取国家民生、政治等各方面意见。除了课堂内学习之外,通过网络慕课、电子数据库、文献典籍、广播电视等多渠道除却鄙见、增新知,不固执、不偏执,进一步多途径提升语文素养。2 练说:进一步强化课内外上台发言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将课堂教学活动从单向式的教师主导转化为双向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增加分析讨论实践环节,锻炼学生抓住重点,能在台上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
10、点和看法。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用好校园周边如聂耳墓、南洋华侨机工抗战纪念碑、省委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经典诗文朗诵会、读书分享会、文化剧场等活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爱国精神、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3 重读:进一步强调口眼耳并用展开学习。提升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大量的阅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摒弃偏见和固陋。从学习的过程来说,在语文学习中强调课堂诵读,同时使用嘴巴、眼睛、耳朵的有意注意完成学习过程;从学习效果角度
11、说,肯定优于单纯耳朵听。对古代优秀文化作品的学习强调口眼耳并用,即大量重复吟诵、朗诵和背诵文章。只有通过长期的吟诵、背诵,才能积累起最原始的文章的模样,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4 勤写:进一步强调只言片语的积累和记录。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要写好文章,要在大量阅读和背诵文章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体悟出文章应当有的样子,然后作文时就可以照着原来积累的样子来写。写作应当强调注重仔细观察、感悟自然,除了利用日记、作文等传统手段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还可以充分使用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手段,尝试通过语言文字贴切、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感悟和观点。学生在大量阅读、思考的
12、基础上,进入主动学习、自主写作的状态,推动学生个人成长。(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主导者。要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并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在课程实施中提炼出 大学语文 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语文课程切实发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协同效应。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职业,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作为学生心灵塑造的工程师,不仅要有
13、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的落地者,大学语文教师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把个人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积极进取融入国家命运、社会进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及理论认同。2 公正客观、理解包容。大学语文 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修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在为人处世、于公于私的价值处理上中正客观、理解包容、通达虚心。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理解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观点,超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制约,自觉坚守精神家
14、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贫乐道、见贤思齐,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能够在学识、思想、人格等各个方面给学生润物无声的引导和带动。3 与时俱进、求新求变。“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要求 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持之学习,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革新观念、求新求变,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充实拓展、教学相长。在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阶段的培养锻炼,层层递进、层层提升,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参考文献】1 侯计先 艺术类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J 高教学刊,2021,13 2 韩芳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 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 3袁益梅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 文教资料,2021,5 4 王颖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以 诗经 教学为例 J 运城学院学报,2019,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