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及相关问题阐述_董菲.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6871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及相关问题阐述_董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及相关问题阐述_董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及相关问题阐述_董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及相关问题阐述董 菲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广东 惠州 516000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占据着教育大国的地位,而教育发展的进步,预示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也都随之进行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到 21 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并且开始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渐普及,慢慢地由以往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很多高等院校都在扩大招生的规模,而为了使院校能够容纳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就需要在原有的建筑面积上进行扩建和新建,同时还要增加大量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随着每

2、年招生政策变动,各高校的招生数量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原来建筑面积较小、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高校很难满足现有的招生数量需求。如果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密度较大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学习,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扰。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如何对高等院校校园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相关问题DOI:10.19569/119313/tu.202313003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地位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在不断提升,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此外,高等教育开始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大高

3、校的招生数量都呈现出大幅度提升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校园内的整体环境,同时对校园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中,各高校也在不断致力于新校区的建设及老校区的扩建,这种趋势在近些年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设计者,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与普通住宅设计建设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校园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需求,以及用餐、住宿、生活与运动等需求,同时,高等院校还是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的设计更应体现出相应的人文特征。因此,在高等院校校园建筑的设计规划中,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不断优化设计理念,为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打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

4、和生活空间。1 现代化校园的规划发展趋势分析1.1 现代化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的重要机构,因此校园的规划建设应体现与时俱进,遵循现代化的设计原则,传承现代化技术及发展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现代化的先进人才。因此,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规划时,首先,就需要从整体功能区的角度入手,实现布局的现代化。在布局的规划中,又分为整合规划和分区规划两种,举例来说,在进行校园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设计规划时,既要保证区域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实现各区域之间的高效密切联系,使其及具备分区规划的特征,同时又能很好地实现综合管理的目标。其次,要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如完善校园信息网,通过与社会的链接,打造校园内外

5、双环大小信息圈,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还能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1.2 园林化要知道环境对人心境的感染是十分明显的,受到现今爆发式时代的影响,大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个好的环境给人以愉悦质感,在对高校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时,不应只是单纯地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而是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以及生活的影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场所,更应注重对环境的规划,合理的园林设计,适合的空间布局,让学生能够身处于优美、且接近自然化的环境中,提升其内心的愉悦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获得片刻的精神放松。1.3 人文化从人文化表现形

6、式的角度分析,其可以表现为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也可表现为对学生个性化思想的引导,或者深入到学生的情感生活中,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主动干预,所以说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钻研,都会使效率得到提升1。因此,在校园建筑设计上,也要注重人文化环境的设计,并从水文、植物等方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挖掘内外的核心价值,打造适合校园的IP及落位蕴含文化底蕴的元素,和将其与设计进行融合,进而彰显出校园的人文特征。2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的高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特征,因此在进行院校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到校园的环境因素,使二者之间能够互相契合。一个优秀

7、的校园建筑设计理念,不仅能够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而且学生也能够始终处在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当前,技术在进步,需求在增加,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更是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教学和生活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创城市规划8新性,进而提升规划与设计的整体质量2。此外,教育形式和教育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设计成果能够满足院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以下将详细探讨院校建筑规划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些设计原则:2.1 质量优先及人性化设计原则在进行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就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相对而言,校园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

8、,不确定性太大,所以应提高设计质量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设计者一定要严格遵循质量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并严格按照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标准,对设计质量加以全面的把控,确保最终的设计成果,既能够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能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理念。总之,对于校园建筑,无论是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建设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设计概念和逻辑贯穿始终,进而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整体质量。2.2 结合校园环境的设计原则在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细化设计环节,确保不同功能的建筑结构都具备相应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同时,校园建筑的设计也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能够凸显出院校的文化特征。当今时代,是

9、一个信息化与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设计人员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新兴的设计手段和材料,将文化、历史等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校园建筑的设计中,使校园建筑能够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载体,进而为高校的文化建设增添魅力。此外,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色彩的搭配也比较关键,尤其是校园这种特殊形式的建筑,更是要注重色彩的协调性。2.3“组团式”设计原则高等院校中的建筑,大多都是以功能进行划分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考虑到分区的基础上,还应保证将校园建筑的“组团性”。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建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基础上,便于资源和学科之间的相互共享。例如,像教学区更适合集中分布,不必

10、明确划分院系,这样就能使不同院系的教学区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促使整个区域范围内建筑的功能性相近或相同,遵循这样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不仅能够更加方便管理院校,也能很好地面向社会进行开放。2.4“空间感”设计原则校园建筑本身就与普通建筑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不能坚持固有的设计理念,而是更加注重空间感的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和生活在一个比较宽敞舒适的空间内,更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2.5 节约性和开放性设计原则高等校园的学生,大多为住宿学生,所以会涉及大量的水、电等的应用,在针对这部分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首先了解高校所在城市

11、水、电、气、路等设施的规划设计标准,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园建筑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设计的成本,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如果在校园道路的设计中,存在与城市道路交汇的情况,应采取开放性与独立性并存的设计原则,同时要在设计中,体现出高峰期管制的相关内容。3 高等院校校园建筑就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思路分析3.1 科学布局、有效应用土地资源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大面积、大规模,而是在满足建筑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合理化设计,确保校园内的土地都能够得到高效利用,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设计规划中,设计者需要对每个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保证每一块土地都能够发挥

12、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还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预留出一定的空间。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数量一直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在有限的校园土地面内,建筑应更具容纳性和低密性的特征。在保持原有人员密度不变的基础上,要将容积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与原有的容积率相比能够有所提升,同时,在地上可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的情况下,规划设计人员可参考相关的地下和空中设计方案,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校园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除了需要考虑校园内的土地资源外,规划和设计者,还应考虑到教学秩序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情况,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时实现更加科学化的规划和设计。由于高等院校的专业划分比较详细,所以应按照不同院系和专业进行组团式布

13、局,这样就能够使功能性相同或者相近的建筑更加集中,方便学科和资源的交流3。除了校园浇筑的规划设计以外,还有一个是最不能忽视的设计就是校园内的绿化用地,这是提升校园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开展校园绿化工作,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校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例如,以我国某一名校为例,该所高校在规划设计中,就遵循了现代化分区原则,也就是说,在校园内,教学楼、宿舍楼、操场、食堂等,都是进行集中规划的,而这样的布局让整个校园的结构看起来更加协调。该大学的整个校园面积较大,而且占地比较规整,整体结构存在一定的规则性,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采用了“一带并五区”的布局,这样的设计方式,不

14、仅使五大功能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串联关系,而且从整体的角度看也更加协调。其中“一带”为滨水景城市规划9观带,而这“一带”恰好将校区分为南北两区域,通过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使老校区的能够性更加凸显出来,同时也为新校区预留出了足够的绿地空间(如图1),这对校园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图1 某大学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图3.2 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个性化气氛校园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上,更应体现出文化特征以及历史特征,但是纵观我国高等院校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与设计融合的重要性,校园建筑风格过于单一,无法将院校的文化特征凸显出来。这样的设计

15、风格和设计理念,只是单纯地满足了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很难体现各个区域的多元化、复合型特征。现在很多高校开始出现建筑形式同质化的现象,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代表的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每个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如果在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过分参考其他院校,就很难将自身的文化特征凸显出来。目前,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建筑规划设计形式,使得一部分高校的校园建筑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可是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仅很难发现这些院校的特点,更是感受不到高校所传递出的精神内涵。因此,在针对不同区域文化特征的高等院校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时,一定要

16、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关注个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建筑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校园历史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同时,还应积极借鉴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设计理念与个性化特色相融合,使校园建筑在具备更强功能性,赋予其全新且独特的生命力。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渗透于校园的各个细节之处,比如材料的选择、空间结构的规划、砖瓦的组合特征以及廊空间的处理等等,这些都会成为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让人们能够从这些细节出感受学校的传统文化,进而凸显出不同院校的气质特点。此外,在现代化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往往都会比较注重环校动线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让过往的行人和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如图2)。图2 某大学综合教学楼前4 结束语建筑物的设计与规划,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建筑同样可以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载体,也是时代感的重要体现。在高等院校中,校园建筑的设计要求相对更高,其不仅要将建筑的功能性特征充分能发挥出来,而且还要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此外,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协调关系,所以,设计人员在探索和思考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