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_王书亭.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7610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_王书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_王书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_王书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 0 2 2-0 6-1 6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开放共享实践创新体系研究与建设”(E-Z N Z Z 2 0 2 0 1 2 1 4);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2 0 2 0 0 9 0)、“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平台构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立德树人,交叉融合,构建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教育体系”(2 0 2 0 C C J G 0 1 Z 0 0 4);华中科技大学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面向制造强国的机械类工科学生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王书亭,华中科技大

2、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远龙,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高亮,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讯作者:谢远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政探索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案例研究王书亭 谢远龙 高亮 丁汉【摘 要】为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创造入心入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创新体系,通过制定“制造强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注重科技报国使命、科学创新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三

3、位一体,通过“一主两翼三极”举措,深入开展机械工程学科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工科课程思政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机械工程 制造业战略 课程思政 中国创造 一、引言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其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1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我国服务面向、办学定位、学校类型、办学层次等诸多方面不同的高校,如工科优势学校、综合性高校、行业性高校和一般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学校类型,有重点、有区别地开展,以充分发挥各种类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各自优势。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4、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发展3,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流的学科、卓越的师资、雄厚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平台,具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基础和条件。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在科技变革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下,通过教学活动和科技实践,加强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发挥主体作用,培养适应和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进制造领域卓越人才,投身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事业。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好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没有好的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人民的便利、国家的富强。对此,推进机械工程专业

5、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构建课程思政创新体系是对服务中国制造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回应。4,5“新工科”以重素质教育、强学科基础、跨专业知识、新教学方法为特色,要求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与人文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团队精神的工科学生。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一向重视学生素质培养,早在上世纪9 0年代,华中大前校长杨叔子院士率先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和品质,这与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效。2 0 1 9年7月华中大启动“一院一品

6、”课程思政专项行动计划,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渗透,深化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发挥各类课程育人育才作用。为此,华中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机械学院”)聚焦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国际新技术和新行业发展等前沿和未来领域,着力打造“制造91强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械工程学科思政品牌,结合“一主两翼三极”举措,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中,将高水平研究优势、强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坚持政产学研合作育人育才,支撑学生的复杂工程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追求创新,成为

7、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方面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也为研究型大学思政教育、工程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教育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需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号召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制造强国战略建设者。6华中大机械学院从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行业、引领未来发展的角度,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坚持既“顶天”又“立地”,瞄准“高精尖缺”组建大团队、

8、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此外,华中大机械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强大的工科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引领性创新研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破解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的同时,积极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服务、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华中大机械学院构建“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敏捷响 应、尽 职 尽 责”的S T A R(S t r i v i n g,T e a m-w o r k,A g i l i t y,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文化传承,加强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反哺,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思政育人优势,用信念和实力践行“制造强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立

9、德树人”机械工程学科思政品牌,所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学科理论课、综合素养课(通识课)、实践课和第二课堂协同的育人育才体系,实现“科技报国使命、科学创新精神、工程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构筑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机械工程学科国际竞争优势。(1)“顶天立地”科技报国使命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将小我融入大我,激发学生的家国同构意识,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奉献祖国和人民的不竭力量,形成科技报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使命担当,从而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国家科技强国的主体作用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学创新精神塑造

10、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将专业理论、技能、方法联系工程实际,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跨界挑战,拥有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发明、创造、革新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3)“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敏捷响应、尽职尽责”工程职业素质追求卓越的态度,为民族复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不畏劳苦、勇于献身;能够在不同团队、多学科融合、跨文化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交流、竞争和合作;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掌握引领新兴科技领域、前沿关键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明确

11、工程从业者应具有的工程伦理意识、工程规范和责任感,维护工程质量、公众利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工程思维和工匠精神,从而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培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三、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教学维度为培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变革的智能制造卓越人才,需保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共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学指标点(表1),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机械工程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创新体

12、系。此外,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行政人员、学生、家长和校友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完善结合专业认证的课程思政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7,全面推进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四、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教育措施面向国家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华中大机械学院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构建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品牌,从学科整体规划和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各类课堂、各门课程、所有教师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形成以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教研平台为保障、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以“一主两翼三极”为举措的思政育人模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显著提升面向工业4.0的创新型智能制造

13、人才的培养能力,如图1所示。0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表1机械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维度思政指标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毕业要求科技报国家国同构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科技报国及建设制造强国决心的接班人。使命担当具有人文精神,关注民生疾苦,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民族精神。8:职 业 道德国际视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关注全球性挑战问题,具有全球制造业意识,尊重差异性多元文化。1 0:沟通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坚持客观理性科学本质,运

14、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认识客观事物,能独立思考、质疑、辩证分析并做出决策。1:工 程 知识科学伦理反思评价科学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理解科学家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6:工 程 与社会科学探索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大胆尝试,运用科学方法积极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4:研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形成新的想法并给出明确的预期目标,对创意进行评估,以符合道德、伦理和可持续发展。3:设 计/开发解决方案资源利用积极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并能合理、有序、负责任地使用,协调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创新行动力主动采取行动、制定目标和计划,对不确定性能正确评估,从经验中反思学习。9:个 人

15、和团 队;1 1:项 目 管 理;1 2:终身学习法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充分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操作规范。法治思维合理评价工程解决方案对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的影响,理清应承担的责任。6:工 程 与社会法治实践在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践中考虑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3:设 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伦理技术伦理通过工程案例的伦理分析,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带来的公众安全、健康、法律、环境及 社 会 影响。风险意识考虑技术、环境、人为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工程风险,坚持完善制度约束和公众监督。职业责任遵守机械工程师执业道德和从业规范,明确从

16、业责任重的义务、过失和角色责任。8:职 业 道德社会伦理科学分析工程利弊和社会影响,以人道主义、社会公正平等原则协调工程与社会关系。6:工程与社会环境伦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系统整合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实践学以致用以机械工程专业视角思考工程实践问题,学以致用,学思结合(设计、分析、测试、操作、实施)。2:问 题 分析;1 2:终身学习工程思维具有实践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求新求异,不断尝试发现新问题、新途径、新方法)和合作性思维。5:使 用 现代工具;1 0:沟通行为规范遵守机械工程基本规范、学术规范、实验室规范,树立底线思维。工匠精神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对智能制造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8:职 业 道德 (1)一主:制造强国建设主线“制造强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课图1 机械工程学科思政总体模式程思政品牌致力于激发科技报国和制造强国的使命担当。华中大机械学院从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出发,强化先进制造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能够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进制造领域创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