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实践探索_徐利颖.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7818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实践探索_徐利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实践探索_徐利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实践探索_徐利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44 No.3Mar.2023第 44 卷 第 3 期2023 年 3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文化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文化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提出。本文通过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目标、主要内容的梳理,着力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以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一、高校文化育人

2、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曾明确定义过价值概念:“普遍的价值概念来源于人们对待满足其需要的外部事物的关系。”具体到高校文化育人中,工作的价值应该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工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三全育人”体系指导下培育综合性人才、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6年12月,习近平

3、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就在于以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引导,教化学生走向道德、规范、理性和真善美,从而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因此,高校文化教育的本质是以德为本,即以育人为本,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收稿日期:2023-01-17作者简介:徐利颖(1973-),女,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

4、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研究”(NJSZZX2007);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文化认同视域下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1ZZB063);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重点项目“历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研究”(2022BZ02);2022年赤峰市社会科学科研课题“文化认同视域下赤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实践探索徐利颖(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高校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5、组成部分。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三全育人”体系指导下培育综合性人才、推动社会文化发展。高校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应重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推广落实要注重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开展文化育人活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创造高校行为文化。关键词:文化育人;价值目标;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3-0073-0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改革论坛73-DOI:10.1339

6、8/ki.issn1673-2596.2023.03.020设者和接班人。(二)突出育人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也就是说,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每一个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诸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这也正是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初衷。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也提出,教育要尊重和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需求、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始终是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积极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是主体地位确立的内在基础。因此,要做

7、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都是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必要条件。校园文化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体现学校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培育大学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明德,亲民,至善。”这表明古代人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现代大学五大功能中文化价值是一切功能的基础与主导,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价

8、值的核心和灵魂,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文化自信为深厚根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校文化育人要建构一个由理念设计到人文知识传播,进而再提升人文精神,最终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费孝通首次提出,杨振宁则进一步把“文化自觉”与大学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他指出大学教育应使每位学生都具备“文化自觉”的理念。文化自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二是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上;三是对发展规律的把握

9、与指引上。这种文化自觉理念是对文化深层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是对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历史任务的主动承担。唤醒文化自觉意识,以其促进和引领高校文化育人,凝练高校特色精神,突出文化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引导作用,推动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四)在“三全育人”体系指导下培育综合性人才“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三全

10、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高校全程教育中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来完成,需要学生、教职员工、家长等全程参与。二是全程育人,培养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都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人才,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通过学校全过程教育才能实。三是需要全方位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重视文化教育,从而培养出在道德、心理、技能上都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更加注重用文化和文学育人”,文化滋养灵魂,文化滋养美德,文化引领时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渗透、

11、感染和熏陶,不仅要进行显性教育,还要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高校文化教育要在“三全教育”体系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地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内心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二、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教育教学改革论坛74-大实践。因此,高校文化教育的质量提升体系,应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一)中华优

12、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沃土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的自强进取精神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只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里,才够能建立起契合广大人民的历史传统与民族心理的共同话语体系、人文性格和价值认同。(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

13、要源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逐步发展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精神为内核,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目标,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实现目标的方向,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实现目标的行动,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实现目标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革命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打败敌人、走向辉煌的巨大精神力量,是革命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引领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

14、力,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培根铸魂厚植了红色基因。(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的当代中国新文化。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精神灵魂,“特区精神”“奥运精神”“劳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时期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了更加独特而鲜活的价值品质和精神标志,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提供了万众归心的价值共识,在多样化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地

15、位,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为新时代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的价值认同,为铸魂培根厚植了时代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基本形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三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古”与“今”的关系,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一脉相承并且源远流长的。三、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12月4日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高校文化育人的任务是“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也就是说,高校文化教育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基本文化形态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文化育人的主要着力点是思政教育,要重视和加强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学习。整合师资力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将思政课的主要作用发挥出来。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水平。高校要规范思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定期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听评活动。同时学校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立项中思政研究专项课题的支持,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研究项目之中。二是促进思政课堂创新发展,提高思政教学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以其生动的视听和互动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文化教育的媒体。实现现代技术在文化育人中的应用,建设网络思政教学平台,增加教学资源与途径,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和学生双向互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生动性、针对性和高效性。三是强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高校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论坛75-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