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古籍拍品明初小黄册文书的发现与浅析耿洪利(武汉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明代在正式实行赋役黄册之前,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过小黄册之法,作为明代黄册的初行版,学界有关资料的发现经历了由传世典籍记载到实物原件文献的历史性转变。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小山正明首先在残本 永乐大典中发现了湖州府“小黄册图之法”的相关记载1,是目前学界在传世文献中有关明代小黄册之法相关直接记载的唯一发现,学界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据目前已有研究,曾实行过小黄册的地区包括湖州府、嘉兴府、处州府、徽州府、苏州府等地,但有直接明确史料记载的仅有湖州府一地,嘉兴、徽州和苏州府均为学界从其他史料文献中寻到的
2、间接证据佐证,而处州府则是目前唯一有小黄册实物原件文献能够证实的地方。笔者管见,目前学界有关小黄册实物原件的发现共有三次,散存于国内外馆藏和民间私藏的古籍纸背文献。一、古籍纸背明初小黄册实物原件的遗存与发现小黄册原件首次发现是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在静嘉堂文库藏公文纸印本 汉书残卷纸背,发现有明洪武三年(1370内容摘要:明洪武早期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过一种赋役册籍,学界谓之“小黄册”,是研究明代里甲及黄册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文献资料。新发现藏于民间的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纸背小黄册,不仅丰富了国内小黄册实物原件的数量,也构成了学界小黄册第三次重要发现。经考证并结合版本分析发现,新发现 魏书 残卷
3、与上海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所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属同一版本,且正好补齐上海图书馆所藏 魏书 残卷所缺;通过对部分纸背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在考证其攒造地域为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的基础上,明确里甲人户的轮役方式为“穿甲法”。另,新发现小黄册中有关洪武三年甲首户的登载,也为研究明初里甲制度的起点和赋役制度的重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关键词:民间私藏;魏书;攒造地域;里甲轮役。作者简介:耿洪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新文献整理研究和明清经济史研究。中图分类号:K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26-(2023)03-0037-08社会科学论坛2023/3 新发现明初小黄册文书
4、再研究DOI:10.14185/ki.issn1008-2026.2023.03.00738社会科学论坛2023/3 新发现明初小黄册文书再研究年)处州府青田县小黄册原件,并对其中的 8 件文书进行了辑录和相关考释。同时,在文中指出,汉书残卷纸背中存在有洪武二年(1369年)甲首的登载,虽文中不曾释录文书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但明确提出当地里甲设置的年代可追溯到洪武二年2。竺沙雅章的这次发现,不仅证实了明代小黄册确有实行,而且表明有小黄册文书原件以古籍纸背文献的形式得以留存至今。遗憾的是,该发现并未引起明史学界关注,导致后续的整理研究中断,而这一珍贵的小黄册实物文献也一直继续隐藏于 汉书纸背,等待
5、着学人发掘。直到2019年,在台湾举办的“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这批珍贵的小黄册原件文献才得以重新进入学界视野3。小黄册原件的第二次发现,亦可称之为国内小黄册原件文献的第一次发现,在孙继民先生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古籍公文纸背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随着课题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先后在上图藏宋绍兴江南东路转运司公文纸印本 后汉书 和宋刻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中,发现了一批洪武初浙江处州府小黄册文书原件,又在随后的走访调研中于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川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中发现了同属浙江处州府小黄册文书残件。目前,国内馆藏古籍纸背小黄册原件已先
6、后刊发了一批研究成果,且部分整理和研究成果收录于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新发现古籍纸背明代黄册文献复原与研究 一书的第二、三章中,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和关注4。2021年,笔者在参观一场拍卖会预展的古籍善本中,发现其拍品中有一 魏书残卷为明洪武间公文纸印本,初步断定纸背文书内容为明初小黄册,是为国内明初小黄册文书原件的第二次重要发现,也是明初小黄册实物原件第三次发现于古籍纸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其版本的考证和内容的释录、解读,将这批珍贵的小黄册实物原件公之于学界,继而引发学人对民间私藏文献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以期推动明代黄册相关研究的深入。二、古籍拍品国内小黄册文书原件的第二次发现2021 年
7、5 月,在网上一则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预展信息中,拍品宋刻明洪武间公文纸印本 魏书残卷一书引起了笔者关注5,其极有可能与迄今发现的上图和川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为同一版本。经查,其预展时间为5月14日至17日,地点是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嘉德艺术中心与金茂万丽酒店。后笔者赴北京实地参观其拍卖预展,但拍品 魏书 因版本珍贵而置于相对封闭的古籍展架之上,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经管理人员审批方可阅览。经交涉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在管理人员带领下调阅了原书,经现场查验得知,其拍品 魏书 为宋刻明洪武册子纸印刷,现存一册二卷,分别是卷五十九和六十,蝴蝶装,书品欠佳,原装订的线已破损,故该书实存为散叶形态
8、。逐一翻阅39古籍拍品明初小黄册文书的发现与浅析发现,原书有纸张加衬裱补,遗存的各叶中部分已被揭掉,但有明显可见的加衬痕迹,且书中版心补条不缺,版心下有刻工名。初步统计,全书共54个筒子叶,每叶纸背均有文字,册尾扉页亦有文书内容,则该书实存公文纸55叶,其中3叶内容位于古籍正面,其余均在背面,文书多载洪武年间人口、赋税信息。另,经现场测量,该书高27cm,宽20cm,与上图和川图所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尺寸高27.3cm、长19.9cm 基本相同,且版心刻工人名也多有相同,如卷五十九第28叶版心刻工“王堪”、卷六十第4叶版心刻工“李耑”、卷六十第9叶版心刻工“王进”等,在上图藏魏书卷四十五第
9、4叶、卷六十一第9叶和卷六十二第3叶等均有出现。由此可以确定,该残本 魏书 与上图和川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为同一版本,即均为宋刻宋元递修明初公文纸印本,且正好可补齐上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残卷所缺的卷五十九、六十。同时,新发现的拍品 魏书残卷纸背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格式特点等,均与上图、川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残卷纸背小黄册相同,如卷五十九第1叶纸背载6:(前缺)1.正麦壹勺贰抄陆捽7,2.耗麦捌抄捌捽贰圭。3.秋粮正耗米壹胜8壹合贰勺叁抄伍捽。4.正米壹胜伍勺,5.耗米柒勺叁抄伍捽。6.一户程七,本都民户,系洪武拾贰年甲首。7.人丁叁口:8.男子贰口:9.成丁壹口,10.不成丁壹口。11.妇女壹口
10、。(后缺)该叶纸背现残存2户信息,其中前5行为一户税粮信息,后6行为“程七”户籍贯、充当甲首的时间和户下丁口信息,其与上图藏公文纸印本 魏书纸背内容极其相似,如卷六十一第5叶背载:(前缺)1.正米壹9陆合伍勺,2.耗米柒合肆勺伍抄伍捽。3.一户项守五官,系本管民户,洪武柒年甲首。4.人丁壹口:5.男子壹口:6.不成丁壹口。7.田贰亩贰分柒厘捌丝叁忽。8.夏税正耗麦捌合柒勺肆抄柒捽贰圭伍粟。9.正麦捌合壹勺柒抄伍捽,10.耗麦伍勺柒抄贰捽贰圭。11.秋粮正耗米柒胜贰合捌40社会科学论坛2023/3 新发现明初小黄册文书再研究勺玖抄叁捽柒圭五粟。(后缺)二者无论是在登载格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均基
11、本相同。首行均为户名、籍贯和人户轮充甲首的时间,户下主要登载人丁和田粮信息,且在田产登载中均未注明土地的性质官田或民田、学田等。在税粮登载中,除基本的夏税麦、秋粮米总数外,又分别登载各自的正、耗之数,在一些字词的使用上也展现出相同的特点,如夏税项的“麦”字原书均为简体写法,计量单位中的“升”字均写作“胜”“撮”写作“捽”等。二者的唯一不同点是在户头首行“系”字的用法上,具体而言则是使用位置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文书本身整体内容的解读和性质判定。因此,新发现的拍品 魏书残卷纸背应同为明初小黄册。同时,将拍品 魏书 纸背内容与上图藏 魏书 各卷纸背内容对比发现,部分内容可以实现匹配。如,拍品 魏书
12、卷六十第21叶纸背残存一“里长甲首轮流图”:该叶纸背残存某地“第一甲”10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九年(1376年)间10 户里长、50 户甲首轮役情况。上图藏魏书 卷六十一第3叶纸背所载的“一户兴善寺昂本轩,本都民户,系洪武捌年里长”、第16叶纸背所载“一户季淳三,本都民户,系洪武柒年里长”、第19叶纸背所载“一户僧人昊太初,本都住,系洪武肆年里长”和“一户季仲志兄弟,本都民户,系洪武伍年里长”分别与拍品 魏书 残卷纸背里甲轮流图中第一行的第五列、第一列、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户名相符,且在编充里长的时间上完全一致。同时,据笔者考证,上述上图藏 魏书 卷六十一的4叶纸背内容与同卷其他纸背所载小
13、黄册非同一“里”,应是小黄册册籍在印制古籍时纸张混入造成。故,上图藏 魏书 卷六十一第2、3、16、19叶纸背小黄册与拍品 魏书残卷中的第21叶纸背中“里甲轮流图”为同一“里”攒造小黄册。除此之外,拍品 魏书卷六十第1叶背载“一户范和二,松溪住民,系洪武陆年甲首”、第9洪武九年洪武八年洪武七年洪武六年洪武五年洪武四年第一甲(后缺)练壹昴本轩季淳叁季仲季仲志昊太初里长练捌沈成徐壹禄児叁子甲首吴叁沈贰金贰季児叶伍甲首徐贰季练壹季季福贰叶甲首季立贰练隆九松捌金才壹季奇贰奇肆甲首练智柒季弥叁徐添贰花子贰练十贰季付壹甲首沈发花贰季永肆花贰叶壹季佛保甲首叶立六沈还壹沈福壹练清伍沈远立吴彬六甲首沈志叁季昌贰
14、花贵贰徐仁壹沈远叁吴贤伍甲首金兴壹叶保贰徐仁贰项贤七练煜児沈英奎甲首41古籍拍品明初小黄册文书的发现与浅析叶正存“一户张瑞九,系本管民户,洪武肆年甲首”,而上图藏 魏书 卷六十一第12叶背残存里甲轮流图如下:可见拍品 魏书 卷六十第1、9叶所载文书中的人户与分别上图藏卷六十一第12叶背存里甲轮流图中的第三列第六行和第一列第八行一一对应,甲首的轮役时间也完全相符,则上述拍品 魏书 卷六十2叶内容与上图藏 魏书 卷六十一第12叶同属一个“里”小黄册,而据笔者对上图藏古籍纸背小黄册归属地考证,其所藏 魏书 卷六十一纸背均为处州府龙泉县小黄册12,则新发现的公文纸印本 魏书 残卷纸背应同为龙泉县所属。
15、三、新发现古籍纸背小黄册人户里甲轮役方式解读里甲制度是明代一项重要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廷推行黄册制度的重要基础。其作为明代赋役和基层管理的倚凭,素为学界所重。新发现的 魏书 残卷虽在文书内容的辨识和释读上存在困难,但从部分释录的文书内容可推断出其里甲人户的编排方式,即里甲轮役方式。据宋坤对上图藏 后汉书 魏书 两种古籍纸背明洪武三年(1370年)处州府小黄册里甲组织的解读和分析,明初小黄册中的里甲人户存在着“顺甲法”和“穿甲法”两种轮役方式12。所谓“顺甲法”即依照小黄册中“里长甲首轮流图”纵向按列排序,将全里100户分10甲,每甲10户,含1里长户和9甲首户,每甲按里长甲首的顺序进行依次编
16、排,即甲首户在里长户之后依次开列。所谓“穿甲法”,是按“里长甲首轮流图”横向排序,严格按照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时间编排,即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10个里长户为一里长甲,余下90个甲首户则按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依次分为9个甲首甲。新发现的拍品魏书 残卷虽释读内容有限,但从部分纸背内容仍可分析出里甲人户的轮役方式。如卷五十九第17叶背载:洪武八年洪武七年洪武六年洪武五年洪武四年连惠和项彦高黄谷器项原量常乐寺里长张瑞肆项守伍夏因大张日新张样叁甲首周恩壹陈现贰季达柒项思伍刘顽甲首朱庸肆夏华伍徐荣肆季先甫余敬叁甲首梅收叁范原周欢肆季铨伍范胜七甲首陈安范魏伍范和贰项成项甲首叶壹项贤贰张高贰周可叁节高甲首周壹陈安捌王晓项进贰张瑞九甲首项斌捋项才壹张珎叁福兴堂净碧张南丰甲首周缺练达项全金俊范惟甲首42社会科学论坛2023/3 新发现明初小黄册文书再研究 (前缺)1.秋粮正耗米2.正米3.耗米4.甲下,第一甲首李子善等壹拾户。5.一户李子善,本都民户,系洪武。6.人丁叁口:7.男:8.。9.妇。10.田壹拾伍亩 (后缺)该